好文推荐

唉!还没有好好爱一场,就到了晚婚的年纪了

2017-03-15  本文已影响23人  e7fd165f1121

前几天看了一期“圆桌派”。圆桌派是窦文涛推出的真人聊天对话节目,每一期围绕一个主题,邀请相关嘉宾进行对话交流。

我看的这一期,是围绕相亲展开的。邀请的嘉宾里面有蒋方舟。蒋方舟相信大家不会陌生,因为她跟我一样是湖北人,高中读的华师一附中离我家不是很远,再加上当时老师经常会拿她出来给我们当榜样,所以我对她的印象很深刻。记得当时刚上高一的时候, 一篇“清华大学降分60,破格录取蒋方舟”的报道在同学间疯传(当然后面她亲自出来辟谣证明报道不实),这给无数挣扎在书山题海中的少男少女又指出了一条路。她那张青涩的脸总是出现在《课堂内外》等初高中生必看的杂志上,再加上“美少女作家”等标签的盖戳,我对她的印象始终停留在少年。

所以,当她在圆桌派里面自嘲已经是大龄未婚女青年的时候,我还是有点适应不过来的。不过想想也是正常,毕竟90后也已经到了晚婚的年纪了。

也难怪有些大学同学调侃:“小学同学晒娃,初中高中同学晒红本本,大学同学都在晒被子。”

我们还没来得及早恋便已经晚了,还没来得及好好地爱一场就走到了晚婚的年纪。

曾经那些以为《非诚勿扰》还只是一部电影的人,如今也走上了相亲的道路。

蒋方舟说自己相亲是为了寻找写作素材,是女作家与人民群众接轨的方式。可对于普通的人民群众来说,相亲无非就是出于两个原因。

一个是可能男女双方都不怎么着急,可是父母却很急,于是,两个人都心不甘情不愿见一面坐一起,就当走一个形式,回应父母、亲戚或者其他好事者的关心。

另外一个,就是自己的选择了。我始终觉得,我们这一代在很大的程度上是被催熟的。还未念书的时候,家长都攒足了劲儿生怕自己的小孩输在起跑线上;小学、初中、高中都在课改减负和课后补习中熬过。上学的时候家长、老师、媒体统一战线视早恋为洪水猛兽,一上大学,“单身狗”反而成了被调侃被嘲笑的对象。

新闻报道里面的70后、80后还在追逐诗和远方,记录自己残存的理想主义。很多90后早就已经为生活为梦想踏上了征程,他们也有理想主义,也怀揣梦想,可是他们早早就知道了自己该为梦想贩卖什么。网络时代各种新媒体将远在千里之外的人的信息推送到我们跟前,每个时代都有少年成名的英雄,但从未有那个时代让我们自以为离这些英雄如此之近,离这些大事件如此之近。

我们将自己抛入这些新闻之中,在还没有因为爱情心跳加速,荷尔蒙飙升的时候,就目睹了无数次出轨、离婚;在刚遇到一个让自己心动的人,都没来得及搭讪接近,就懂得了用经济学理论去分析如何及时止损将沉没成本降到最低;在还没有展开过一段恋情,就在明星微博下面评论:我再也不相信爱情了。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觉得,结婚跟恋爱是可以分开的。曾经以为这是封建社会的遗毒。中国古代不就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么?有人曾经调侃道:古人才是刺激呢?新郎、新娘在结婚之前都没有见过彼此。新郎在拿起秤杆去挑新娘头上的红盖头时,会不会忐忑不安,就跟买彩票一样。见到自己新娘的第一天就是在床上,因此很多人说,中国古代所谓的琴瑟和鸣都是由性衍生的,感情是在契约关系中长出来的。

我当然知道古代的媒妁之言跟现代的相亲已经本质不同了,古代都是双方家族或者父母的相亲,反倒没有结婚的两个人什么事。现代即使在人民公园举牌张罗的都是父母,可是最后的决定权大部分还是在子女手上。

以前我以为相亲在现代社会也不过就是一个双方认识的途径而已,跟微信摇一摇,街上搭讪邂逅也没有什么本质差别。

后面我一个朋友告诉我,呵呵。

她说,你去相过几次亲就明白了。本来两个人能够见面,就是介绍人掂量权衡以后的结果。相亲的过程就不用说了,学历、相貌、家境等等都可以摆在天平上面权衡,一旦天平一方稍微往上翘了一点,这场相亲就画上句点了。

蒋方舟说相亲有一个好处,就是知道自己在两性市场中的坐标,增加自己的自我认知。当然,你也可以完全不在乎这一套评价体系,只是你得明白,这个体系确实存在,而且有那么一群人拿时间拿精力去维护。

现代社会的压力也是很多人走上相亲之路的原因吧。门当户对的说法还是有很多人为之实践的。除了家世财富、社会地位、容貌外形的门当户对,还有很多人也要求原生家庭的门当户对。“你穷你有理”“你之所以这么穷都是因为你不够努力”

“富养的孩子有这些优点都是穷养的孩子没有的”之类的文章在网上风行,对凤凰男凤凰女的口诛笔伐,应该也是加剧了某些人的不安全感吧!毕竟诺大的中国,真正站在金字塔顶端的也是少数人吧!其他的谁的家庭,谁的为人不能找出一点漏洞呢?

不如趁着彼此最爱的时候结婚吧!越来越理性的看待婚姻不知道是不是一件好事,总归不是坏事。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