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间道|给我个机会
香港影坛曾被誉为“东方好莱坞”,一方面是它以狭小的弹丸之地,却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上半期这十余年间创造了商业上的票房奇迹,另一方面是因为它的制片厂制度,明星制度,类型化电影的制作模式,同好莱坞相比实在有过之而无不及。
—— 朱家昆《香港类型电影漫谈》
寰亚电影2002年发行的《无间道》揽获了第22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电影奖和第40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影片等奖项,梁朝伟更是凭此片获得第22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主角奖。
正式海报 香港警匪片一直是香港电影的一张王牌,但世纪初香港电影业低迷,警匪片也深陷危机。《无间道》的创作组可谓剑走偏锋,毕竟当时最安全的类型是喜剧、爱情小品。《无间道》的横空出世挽救了这一类型片,香港电影的法宝保住了一件,这其中的创作历程不可谓不是“给我个机会”的现实演绎。
陈永仁和刘健明的人生在某种意义上是颠倒的。如果没有韩琛和黄SIR的安排,陈永仁该是光明正大被社会认可的警察,而刘健明才应该是跟着一个个老大的小混混。“我想和他换”这句话是刘健明在陈永仁被赶出警校时的肺腑之言,一个好不容易攀附上老大的小混混不知道自己的未来会怎么样,如果不是卧底,他可以预见自己未来的人生会是怎么样,但是当他踏入警校的那一刻开始,事情就不是可以掌控的了。
陈永仁在黄SIR的安排下三年又三年,三年又三年,前前后后跟了三个老大。为了得取上头的信任,他的坏事绝对没有少干,有时候就连陈永仁自己都不清楚自己亦正还是亦邪。那么从一开始就被安排正常走完警察晋升道路的刘健明就更是矛盾,他在寻找一个机会,一个给他重新做一个好人的机会。
韩琛不信一将功成万骨枯,他认为出来混的,是生是死都由自己决定,路怎么走自己挑。刘健明也这样认为。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拥有大好前途、漂亮女友的刘SIR终归不是当初的那个混混,他给自己挑的路平平稳稳正正当当,所以在琛哥不顾刘健明身份败露的危险擅自出货时,刘健明就动了杀意。
刘健明求琛哥给他个机会,他也求陈永仁给他个机会,这些都没有实现。所以我推定刘健明赴天台之约时就打算把陈永仁送去见琛哥,巧在编剧在这时引入第三位卧底,将结局渲染地欲盖弥彰又意犹未尽,适当在电影场景中留白给观者充足的想象和思考。
刘健明的角色矛盾而自私,相比他来说,陈永仁就显得是一根筋的正义论人士。陈永仁牢记着自己是警不是匪,所以在知晓刘健明就是韩琛安插在警部的卧底时他没有直接出击反而去寻找证据,和刘健明的杀人灭口形成强烈的反差。不仅如此,作为一部砥砺之作,细致精巧的剧本不只给主角同时也给配角带来了很大的发挥和润色的空间。
作为一部100来分钟的电影,《无间道》适当的留白和分镜串接足以支撑起整部作品,而且还是多一分太多少一分太少的绝佳处理。如果要真正剖析完整影片中个人物内心的小九九,《无间道1》就不够了,随后的二三部也需要跟进了解。
可以说,《无间道》这部作品不仅仅是剧中人物one more time的申请,也是香港电影业对消沉市场要求“给我个机会”的产物。毕竟,“过去就让它过去,明天还要开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