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贞节.三(42)选高手参加联赛,举家宝意在捧杀
上一章:拒月娇温言无奈,见陈萍尴尬认错
第42章:选高手参加联赛,举家宝意在捧杀
一九七一年中国发生了两件大事:一是大学、中等专业学校重新开始招生,只不过是由过去的考试制改为推荐制。第二件事是党内二号人物,伟大领袖毛主席的亲密战友,九大写进党章的接班人林彪林副统帅叛国投敌,摔死在蒙古的温都尔罕。
这两件事对改名为孙家宝的王晓晗来说意义太大了。从报上登载的通知看他是符合工农兵大学生条件的,只不过孙大保变成孙家宝的时间太短,在大多数人的眼里虽然他是救人的英雄,可还是那个一手烂字的孙大保,上大学好像和他不挨边,所以他没好意思和宋处长说,车间的人也没有推荐他,他要再努力一年,力争彻底转变孙大保在人们心目中不爱学习的印象。
林彪事件使他隐约地感到文化大革命确立的某些政策有可能得到纠正,那样的话父亲和自己的问题就有可能得到解决,自己还有可能回家见母亲和妹妹,总之两件事都给他带来了新的希望。
春节过年后,在宋处长一再的催促下孙家宝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由于是党员重点培养对象,他每月至少要交一份思想汇报给车间党支部书记。王本州代书记的文化水平虽然不高,但字写得好坏还是能看出来的,他经常在车间大会上表扬孙家宝:“咱们的英雄就是行,不但技术提高得快,字写得也越来越好。谁说漂亮小伙孙大保是一手烂字?你们看看这字烂吗?啊?谁说家宝不爱学习?啊?那是过去的孙大保,现在的孙家宝那可是学习劲头十足,你们都看到了吧?好好向人家学吧。”
一晃孙家宝成为英雄快一年了,他每时每刻都保持警惕,不敢有半点放松。在这一年的时间里他彻底改变了人们对他的印象。
如今的孙家宝戒掉了吸烟,断绝了和贾四一伙的联系,也没发现他去孙月娇家;他学习努力,工作积极,自打重新上班以来再没有不会干的活,也没有出过废品;他彻底改掉了吃饭挑食的毛病,人们再没发现他扔过菜饭。
王本州和徐焕章说:“实在是没想到,这个标杆还真立住了。”
徐焕章说:“这回你不说他大话连篇了?”
王本州不好意思地笑了:“别哪壶不开提哪壶。”
“九一三”事件对人们的震动实在是太大了,绝大多数人都无法理解“永远健康”的接班人怎么一下子成了叛国者?
宋天瑞和马怀曾在谈论此事时不由得联系到了本厂的英模孙家宝,他感慨地说:“我刚来厂时就注意到了他,因为他父亲的关系我也曾将他列为培养重点,可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我觉得他就是像王本洲说的那样,是一个怎么教育都不上道的人,没料到他现在会转变得这么好。怎么说呢?人的一切行为都受大脑思想支配,思想问题解决了还真是一切问题都解决了。咳,现在我心里的这一块石头总算是落地了。”
马怀曾说:“如果再晚一天你就要把人家给开除了,好悬,好悬!”
宋天瑞笑道:“老战友又在嘲笑我了?咱刚才不是说了吗,这世上最难的事就是识人、知人,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其实自知固然不易,正确知人更是困难。谁敢说自己既聪明又有智慧?你看毛主席他老人家多英明多伟大,不也是没有识破林秃子这个野心家?让这个万岁不离口,宝书不离手的奸臣给蒙蔽了?但愿孙家宝今后能持之以恒。”
金秋时节天气一片晴朗,国庆节前夕江东机械厂接到部里关于《东北三省部属机械厂技术工人综合素质考评大会》的通知。
通知说考评委员会决定考评大会于十月二十号在吉林省吉林市举行。从通知上可以看出部里对这次活动很重视,对参加考评的人员要求也很高,必须是一线工人,要在考评委统一印发的表格上贴照片,填简历。像这样规模的技术竞赛,文革以来还是第一次。
这些年政治活动搞得多抓得紧,对工人的技术要求技术培训有些放松,导致产品质量大幅下降,什么轴松、扣紧、孔偏的现象时有发生。不独是江东机械厂,江北、松江、建安等大厂估计也好不到哪去,是该强调一下业务了。
马怀曾认真看过考评委员会的通知后打电话叫来副厂长范永庆、总工程师李东明。他问:“诶,老范,老李,考评委员会的通知你俩都看过了吧?你们说参加工人技术考评大会的人员该怎么定?”
范永庆说:“这还用问,这不是参加庆功会去喝酒,这是去比武,比真功夫,不能去丢人,选技术好的呗。”
李总工说:“要我说呀,嗯,这样,先开会动员,讲清楚这次考评的内容和意义,再由群众根据平常的实力表现提名,当然也可以自己报名。我们厂先自己模拟出题考评一下,根据成绩最后评选出几个技术尖子参加。”
马怀曾点头说:“嗯,行,这个办法不错。”
他又问老范:“你看呢?”
范永庆说:“我没意见。”
马怀曾吩咐道:“好!抓紧时间按这个方案布置吧,争取节前把参赛人员定下来。”
在机修车间参赛动员大会上主任王本洲说:“说白了这就是过去的大比武,因为咱们是机修车间,所以参赛人员大部分得在咱们这出。啊,平常你们都七个不服八个不忿的,这回有本事你可劲使,就怕你没有!这是露脸的好机会,厂里对咱们车间那可是寄予很大希望啊。和兄弟厂的选手们比试一下,看看咱们是比他们强啊,还是不如人家。这次考的可不是一手活,有答卷、看图、制图、操作、磨刀。要能文能武,啊,你得能写、能画、能干。”
说到这王本洲发现有的工人露出了一些怯场的神色,于是他又把话给拉了回来:
“看看,把你们都吓住了不是?我跟你们说别小看了咱自个。外厂的工人不可能都是什么技师、大学生吧?咱们这不少是技校生吧?谁也不比谁强多少,顶多是弄个平础。我认为关键是经验积累,平时这活你干过那你当然心中就有数,是不是?
“你说咱车间啥活没干过?有的床子这活没干过,可别人干你也看过了吧?没啥。就是笔试的内容有点广,这有详细说明,我就不费唾沫了,各小组讨论时你们都好好看看。初选人员由群众按照文件上的条例推荐,组内可以自己报名咱车间根据各组推荐的票数确定向厂部推荐十二名。
“我可说啊,这是初选人员,咱车间能有五名真正参考选手就不错了,全厂才十二名嘛。散会后马上讨论推选,今天就定下来,因为厂里还要进行模拟考核,优中选优嘛!啊。谁还有啥问题?没事散会。”
车工组长大老王站起来说:“我说主任呐,关键的话你咋没讲呢?”
王本洲诧异道:“啥关键的我没讲?”
大老王扭头看了大伙一眼说:“这次三省联赛有二三十个单位吧?我问的是:假如得了前几名有没有啥说法?比如说长一级工资啥的?”
年纪大的一些工人都知道当年王本洲就是因为参加三省技术工人大比武得了个第五名,结果是又长工资又提干,所以大老王才有如此一问。王本洲眨麻眨麻眼睛寻思了一下说:“这个嘛,上头没讲,通知上也没说,不过,我想你真要是拿了三省三十一个单位参加考评的前十名,肯定不会是光有一张奖状吧?”
下面有人说:“大老王,别想美事了,这回就是你得了个状元也不可能给你长工资,那是搞物质刺激!你懂不懂?那种作法早就遭到批判了。”
王本洲说:“行啦!抓紧时间推荐吧。散会!”
家宝所在的小组在念完了通知后便开始了七嘴八舌地讨论:
“说是政治生产成绩突出的优秀生产工人可以参评,那看来光技术好也不行。”
“技术竞赛,大比武打文革开始就停办了吧?”
“可不,有五六年没搞了。”
“诶,为啥在吉林市呀?”
“你们不知道吧?”
“你知道?”
“那是啊,因为离那不远有个松花湖啊。”
“松花湖?”
“小丰满水电站嘛!这回谁当选手谁合适了,好吃好喝不算还能玩松花湖,不信你看着,一准得去,要是不去你们揪我脑袋!”
组长李国庆说:“小靖,这你还真眼气不得,别说政治思想就你那一手活让你自己说,你够不够参赛资格?”
“咱是不够,可我兄弟孙家宝够哇,我提孙家宝!”
孙家宝看着老黑说:“你怎么又瞎说了,侯师傅,你别写啊。”
尽管孙家宝现在表现得很出色,可要是让他出省参加技术考评李国庆仍然觉得他差得太远。因为机械加工技术考评一般是不分工种的,车、钳、铣、刨、拉、镗、磨等你都得会,一般是以车工为主,车工刀具要自己磨,不同材料用不同的刀,这里面的说道多了去了。孙家宝参加工作时间太短,铣工一般又都是成型刀具,车床他从来没摸过哪来的磨刀经验?因此对靖宇宽的提名不予理睬,说:“对,家宝说得对,正儿八经的提两个。”
孙家宝说:“车工王洪滨师傅,钳工纪连德。”
侯宝珠说:“咱组长行。”
李国庆说:“别拿鸭子上架,我可不行啊。”
侯宝珠说:“那咱们组可就一个也没有啦?”
李国庆说:“没有就没有,我们组是技术薄弱组嘛,事实你就得承认。写上也白写,倒丢人,车间都通不过。”
侯宝珠说:“可也是,就算车间报上去也通不过厂里的考评。”
接着大家又提了几个都是车钳工。
有人说:“可真是的,咱主任咋给忘了呢?写上,王本洲。”
海狸蹦说:“你听明白没有?通知要求得是一线工人!”
“咱主任年纪不大,关键是还经常顶班干活,虽说是主任但未脱离一线,我觉着行。”
“嗯,有道理。”
好半天没吱声的靖宇宽这时候说:“放着厂标兵市先进你们不提,我提了你们还不认同,怎么回事?你当人家考评委是吃干饭的?人家要是问:你厂去年那位救人英雄厂标兵市先进咋没来?你说啥?说孙家宝文化技术都不行?好像说不出吧?再说了,谁规定参加考评就一定要拿名次?不就是去比划比划吗?有啥呀!让我去我也不惧,不会答对还不会答错?咱组不提人家别的组也得提,大家知道拿不到名次的是绝大多数,打不打郎(打郎:地方土话,最后一名的意思。)谁知道?不信咱把话撂这,一会儿各组把名单交上去人家家宝兄弟是五票就差咱自个组这一票,你们说这算怎么回事?啊?是家宝兄弟的人缘不好哇还是你李大组长糊涂?啊?愣啥呀?把孙家宝的名写上吧!”
你还别说,刺头老黑有时候看得还真准。下班前车间十二个预选人员名单用大红纸公布出来了,每个人的名字后面还有一个表示得几票的小字,令李国庆惊奇的是:这其中只有四个人是全票入围,他们是:王本洲、王洪滨、孙家宝、纪连德。
海狸蹦说:“看,咱靖大哥就是有见识。”侯宝珠也佩服地说:“哎呀,还是靖宇宽对文件精神吃得透哇!”
这时老黑没有笑,而是对李国庆撇了一下嘴表示轻视,心说:这人就不是当官的材料,当个不是干部的小组长都不够格。
孙家宝则是一脸的无奈,他心里明白有些人推举他的真正目的,真正目的是不能说出来的,是肚子里的话:你们厂部不是吹捧他吗?那就选他去参赛,他要是真去了还不得让人家当笑话讲?看看你们树的标杆、劳模、英雄到底是个怎样水平的人?隔墙吹喇叭名声在外,实际咋样谁知道?就打了一把流氓这家伙给吹的,神了。
人们的这种情绪大多不是针对孙家宝,而是针对吹捧他的领导和市里面的宣传舆论。无论是什么人,你要是吹过了头群众就会有情绪,这种情绪的表现不是说你不行而是说你行,行得不得了!明知道你不行还要往高了抬你,这就叫“捧杀”。大多数情况下双方心里都明白,可谁都收不住,直到被捧的人从万丈高楼上摔下来。
下一章:考线外无意参评,定标兵众口一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