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者日记我收藏的好文上班这点事儿

如何通过「复盘」把成长速度提高两倍(附实例)

2017-03-02  本文已影响1000人  李浪溪_WaterLee

我是 Seaborn Lee,这是我的日更第 16 天,1300 字,预计阅读时间 5 分钟。


有些人工作时间不长,却经验丰富,做事老练。
有些人工作十年,却只是把一年的经验重复用了十年。
今天来说说,如何从经历中提取经验,倍速成长。

什么是经验?

经验是从多次实践中得到的知识或技能。

我们原来做事呢,不怎么思考,直接就去做了,做完了就结束。
做好了,也不思考为什么就做成了,有哪些做得好的,下次可以继续使用。
做烂了,也不思考为什么没成功,哪些地方下次要避免。

去年受周老师总结技术启发,又读了复盘相关的几本书,我开始实践新的做事方式。

推演-做-复盘

做事之前先推演,然后去做,做完后复盘。相当于一件事情做了三遍,不就三倍速成长了吗?

推演
做这这件事的目标是什么?
怎么一步一步去完成?


做的时候要保持觉察,不要把推演时订的目标和计划扔到一边。

复盘
做完后来复盘,结果达成了哪些目标,哪些是计划内的,哪些是计划外的。
过程有没有按计划的推进?为什么?
有哪些做得好的地方,有哪些可以改进的地方。
更新了哪些认知,更新做这类事情的流程。

你可能发现了,这不就是 PDCA 吗?这个嘛... 差不多。

PDCA的中文含义为: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行动(Act)。

怎么做

我做了一个模板:

复盘模板

因为我用 Mac 电脑,用 Day One 记录,用 Alfred 代码片段功能,只需要敲一个缩写,就自动把模板插入进来,总共只要几秒钟。
每次做事之前,先把推演部分填进去。第二天早上起来,记录实际的经历并进行反思。

示例

下面我举几个工作和生活中应用的例子。

推演

先看看推演的例子,工作中,带装修供应商看场地:

推演 1

和线上教育潜在合作伙伴沟通:

推演 2

经历

在西安出差时,和团队一位 3 个月没见的同事吃饭的经历:

经历 1

上次和周老师吃饭,我记录的经历:

经历 2

反思

见网友的反思:

反思 1

帮助同事做培训设计的反思:

反思 2

更新

跟同事见面,我复盘出来一个和熟人聊天的问题列表:

网友约见,我复盘出来的流程:

上周日在北京约见社区的朋友,我就用上了这个流程,先在微信上确认我们要聊的话题,大家都有所准备,最后聊得很开心,都觉得有很多收获。

帮助同事做培训设计的更新:

更新

每次我和朋友聊这种做事方式的时候,他们总会问:
任何事情都要这么做吗?
我认为不管大事小事,都应该提前推演,事后复盘。只不过可能不用落到文字上,比如我要上台给学生讲一句什么话,我都要提前在脑子里过一下:

等我说完下来后,马上思考一下目标有没有达到,学生的反应是否符合预期,刚刚自己有没有什么小动作。

和朋友吃个饭聊个天儿都这么设计,会不会太功利啊?
我觉得不会,如果没有什么功利目的,只是单纯的加深感情,那我也要思考一下如何聊才能加深感情。
只有这样做,才能避免大家都没有准备,聊到哪儿算哪儿。避免无效的讨论,无效的社交。


以上就是我在实践的做事方式,我认为做任何事都是有章可循的,如果每次都随意做,就永远也做不好。
每次提炼一点经验,完善一下流程,逐步我们就可以积累很多的流程的经验,才能养成习惯,做事的质量和效率就会好很多。

复盘在美国叫做 AAR(After Action Review 行动后反思),联想的柳传志把它视为重要工具,在全球推广,国外员工都会说「Fu pan」。关于复盘技术也有几本书,我推荐这本:复盘:对过去的事情做思维演练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