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出来你可能不信,我迷恋支付宝多于微信
为了不在茫茫人海中失联,请把我设为“星标 ★”哦。
点击上方蓝字“运营模式” →进入新页面,点击右上角“...” → 点击第一栏“设为星标 ”。
最近除了“使用”支付宝,我还“玩”起了支付宝,成为日常打发时间的利器,沉迷程度一度超过了玩微信。
这听起来肯定非常诧异吧?
支付宝是支付工具,微信是通信工具,按理说“支付场景”更偏向于用完即走,可我最近真的迷上了支付宝,更准确的说是迷上了支付宝里的蚂蚁森林、蚂蚁庄园、财富王者、猜涨跌、答答星球等小游戏。
除了日常支付场景,我还会为了打发时间而玩起了支付宝。
01
支付宝吸引我的全过程是这样的:我作为一枚支付宝的重度用户,支付理财都很常用。某一天,支付宝的好友邀请我“养小鸡”,想着花不了多少时间还可以捐爱心,就入了第一款养成类游戏“蚂蚁庄园”。
随后在蚂蚁庄园页面不小心点进了“蚂蚁森林”,第二款养成游戏也入手了,也都不怎么耗费时间。
期间支付宝也没有上线新的小游戏,到了大概是2018年的下半年,也就是股市开始大幅动荡的时候,支付宝上线了“猜涨跌”,猜交易日当天上证指数的涨跌赢积分,月末根据等级瓜分奖金。
可能由于我在支付宝买了股票类基金吧,我有不定期查看涨跌情况的习惯。某一天,支付宝不经意间给我推荐了这款金融类的小游戏,从此它变成了我对股市了解的小渠道。
玩的时间久了也会发现,其实单日的涨跌是大概率随机的,从长期看,涨跌势是可以有一些预判的,这大概也是很多散户追涨杀跌却也总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我也一开始就知道股市缺乏长期持有的定力是不行的,我相信很多入市的人都知道,有句话叫“不在局中不知深浅”,就算你是抱着长期持有的心态入市,真金白银投入之后,总会有各类不放心的情绪,看见亏了想割肉,看见赚了想再持有一段时间多赚点。
我没有买股票,买的是股票类基金,股市跌基金肯定会跌,只是因为基金投资的是分散的多支股票,所以分散度稍微比股票高一些。玩“猜涨跌”也是了解一些股市的规律,比如总有人说股民情绪与股市涨跌相关,政策利好利空于股市涨跌有关等等各类总结,当你开始去关注的时候,很多规律才能感知到,也更能体会到散户那种复杂的心绪。
也是从“猜涨跌”的小游戏,我体会到了“从游戏中体会金融知识”的甜头,随后,支付宝又推出了“财富王者”、“答答星球”等多款金融类答题PK游戏。
答题赢奖励的模式在2018年1月份的时候被直播答题验证了流量上的可行度,但是直播答题的那种补贴太疯狂了,是不可持续性的,那波火爆的直播答题风口飞起的猪最终还是掉了下来。
再回过来看支付宝的奖励机制,主要是以红包和支付宝积分作为奖励,闯关可以获得消费红包,金额类似于扫码领红包,每个赛季结束可以参与瓜分红包和积分,具体的奖励规则就不详述了,总之可以说是低成本运营。
从玩法上看,支付宝推出的答题小游戏是1v1PK,同一道题答对即得分,答得越快分数越多,每局胜出者获得一颗星,玩王者的朋友都知道王者荣耀排队赛的那种得星和摘星的设计,支付宝的这两款小游戏也正是这种升级模式,只是每次升级之后是不掉级的,降低了参与者放弃升级的几率。
其实说实话,这些规则和奖励并不是支持我玩下去的动力,最主要的动力来自于这两款答题游戏的题目类型,题目内容都是围绕公益、信息安全、金融知识、股市行情等主题,也会穿插一些段子和诗词句,既有一些金融常识门槛,又不会太枯燥。
对于我这种想要粗浅了解金融业行情,以及金融机构所倡导的金融常识的用户而言,这种内容的感知才是根本的动力所在,当然我相信会有更多的人就是为了奖金和积分,本质上都是拿时间去换取某种酬赏。
02
酬赏是《上瘾》这本书里看到过的概念,它主要是指用户在做出某种行动后所获得的成就,它可以是一种情感满足,也可以是目标实现,还可以是社交货币的谈资。
抛去这些概念,特别直白的解释酬赏就是“我玩支付宝之后,我获得了什么?”。我从排名上获得了虚荣心的满足?我从奖励里感受到获得成果的快感?我享受题目内容带给自己边缘化知识的充实感?我看到好友也在玩同款小游戏,感受到有共同话题的欣喜感?
不管是什么,总得有一些收获才能支持我持续的玩这些小游戏。直到我最想获得的东西开始枯竭,我也就对这类游戏何弃疗了。
对于我来说,如果题目的知识充实度降低,或者我已经刷完了所有感兴趣的题目,那这时候再看那些奖励和获得胜利的虚荣感都没有意义,最渴望的得不到,其他的都是虚无。
03
就像现在,我对支付宝里的“财富王者”和“答答星球”已经疲劳了,它们的题目不能带给我新鲜感了,PK过程中也没有足够的紧张感了,也不那么想赢想要知道最高等级是什么感觉了。
从养成习惯没事打开支付宝玩玩PK游戏打发时间,到对这种场景失去兴趣我经历了什么?
养成习惯的过程其实已经描述了许多了,当然我也只能作为我这类用户的代表,并不能说支付宝里小游戏的其他玩家都是跟我一样上瘾的。
要说养成使用产品的习惯,我就想到上瘾模型,我觉得这也是设计活动、设计产品、以及实现某种目标的底层逻辑。
用户对一件事一个产品养成习惯,第一步是要先被吸引住,第二步是因为某个动机开始行动,第三步是行动之后获得了某种成就感,第四步就是在成就感的推从下持续的投入时间精力,以求不断获得某种满足。
支付宝全球有10亿用户,产品里有各类生活服务,一直是一款金融工具,很多用户用完即走,在产品里没有强关系链,用户停留时长极少。
在产品服务日渐丰富的时候,用户停留时长越短,产品服务能触达的用户就越少,支付宝之前做各类关系圈子并不一定是想做社交,只是想要以社交的名义留住用户。
可惜互联网世界的关系链都被腾讯垄断了,微信和QQ牢牢把握住了关系链,作为通讯工具,微信和QQ有天然的留存时长的优势,聊天是没有时间限制的,但支付理财等金融服务是短暂发生的,所以微信一直强调可以用完即走,而支付宝却要费尽心思让用户多留在产品里。
在支付宝推出养成类游戏和答题类游戏之前,你会沉迷于微信但绝不会沉迷于支付宝,因为支付宝没有可以杀时间的利器。
在停留时长的层面上,最初支付宝第一步的引子没抛好,而现在无论是蚂蚁森林还是财富王者都是一个好引子,能够吸引用户留在支付宝里。
蚂蚁森林的保护森林、蚂蚁庄园的捐爱心捐助、财富王者和答答星球的消遣娱乐和奖励机制是非常好的引子。一旦开始种树养鸡或者PK答题,就能获得内心需要的某种满足,每一个用户都会有不同的满足点。被满足也就是获得了酬赏。
这种酬赏会激励用户在产品中持续投入,在用户投入的过程中,产品也在进化,不断的优化适应绝大数用户的共同需求,最终用户就会对产品产生习惯,即使在没有支付和理财的情况下,用户也会访问支付宝给鸡喂食,收集能量,答题打发时间,这能成为一种习惯,并且上瘾。
就像我,我是真的有一些迷恋支付宝了,蚂蚁庄园的鸡喂食后半小时要去揍投食的鸡,每天等地铁时喂食和收能量,休息时间玩玩答题游戏让大脑爽一爽,这一天下来,如果没有工作上用微信的必要性,说不定我真的使用支付宝多于微信呢。
好了,不能再聊了,我要去蚂蚁庄园揍别人家来偷吃的小鸡了,顺便邀请心仪的小姐姐家的小鸡来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