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19

2018-09-19  本文已影响0人  生活中故事

那围观同学摔手机的孩子变成了鲁迅笔下笑看同胞被杀的“围观者”

今天起床看到这么一段视频:湖南永州道县二中的两位学生课堂上玩手机被老师发现后,“自愿”轮流上讲台摔手机以表“悔恨”,“发奋图强”之心,老师心满意足,围观的同学哄堂大笑,憋着嘴偷笑,跟旁人边说边笑。

看完以后,大家是不是对这种场面都有着熟悉的感觉?因为我们都曾当过“摔手机人”,或者“围观同学”,甚至“卸愤老师”。

在我看来,三者中,那个“围观同学”,那个沉默的,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角色才是最恐怖,也是最可悲的。

曾经我们年少无知做错事,家人责备,却忘不了那个围观的大人的一句“这么小就这样了,长大还的了?”

曾经我们课堂上说话被老师当场用胶布封嘴,却忘不了那些哄堂大笑的围观同学;

曾经我们主动挑起公司项目重任,日夜兼程还是出了小错,却忘不了那些需要他们承担重任时却推给我们,出点小错却又指责嘲讽不停的围观同事;

曾经我们的偶像有点负面消息被编出来,我们心累不已,却忘不了那些不知真相,枉加指责的围观者键盘侠;

……

1

鲁迅先生在他的笔下曾经描述过这样一个场面:一群中国人在围观几个中国人被杀头,被痛恨的日本人杀头,围观的人里三圈,外三圈,密密麻麻,时不时有人想挤进来,进不来的人伸头张望,抽烟品茶,议论不休,只因被杀头的人反抗了日本人,他们没反抗,被杀头的是这些人,不是他们……

小时候看不懂,更不信,不相信中国人会这样,以为中国人都是像抗日电视剧中的那样,面对死亡英勇无畏,被俘宁死不从,面对敌人同仇敌忾。

后来知道原来这些只是小部分,大部分的中国人是沉默的。

而我们的孩子呢?他们是不是也成了沉默的大部分。我们的孩子在同学或者很好的朋友被迫在讲台上摔手机,出丑,丢失尊严时他们是不是也在笑?也在笑看同学好友的丢人时幸灾乐祸,自我荣耀?

心理学上分析人的发笑机制,其中就有一条是“自我荣耀”——指在看到他人不幸,出丑时的自我感觉良好,与自己对比中得到满足,从而发笑。

本质上,这种“自我荣耀”导致的发笑就是嘲笑。当我们的孩子在讲台上学到的是嘲笑他们,成了沉默的大部分,这还是我们的初衷?还能期待他们会是一个懂得去关爱,守护他们的人?我不敢相信,因为真正的朋友是不会在好友不幸时,难过时去嘲笑他们的。

2

三毛,一个掀起风靡华语地区“流浪热”的奇女子,在他人看来她的一生性格鲜明,生活乐观,在《撒哈拉的故事》中热情奔放。但她一直都说她并不是一个乐观的人。她可以把自己锁在屋里几天几夜慢慢地织衣服,只为了不想见人;可以吵闹地从好友好心把她安排在家的住房中搬到人生地不熟的小旅馆,只为了独处;小时候更是不敢见人,吃饭自己吃,不敢出门……

自己孤僻的性格归其原因就是因为小学的一次被数学老师体罚,用毛笔在眼睛画了两个大大的圈,整班哄堂大笑,除了一个同学,老师还不满足,还叫三毛到走廊上从其他班门前经过,引起了所有人的嘲笑。三毛的孤僻,不敢见人,退学就从此轰轰烈烈的开始了

班上唯一一个没有笑的同学,就是后来拉着她去卫生间洗脸的人,那个一生的好友。在所有“围观者”嘲笑,幸灾乐祸她好友时她却怎么也笑不出。

我不敢相信我们的孩子在本该学习怎样去关爱他人,怎样去守护他人的地方——讲台,先学到的却是成为“围观者”,成为沉默的大多数,成为嘲笑他人的人。

3

说到“围观者”的恐怖,从我前段时间看的一部电视剧《舌害》中可以充满的看到,里面的男主角金城家辉风靡中国,生活检点,无疑是一光辉好偶像,却被“狗仔”们各种不顾是非,制造热点,无良陷害,而我们的“围观者”观众也是无脑跟着谬论风向各种口伐。男主角洗白了,又跟着各种赞美……可谓完美地展现了“围观者”议论嘲笑的力量。

而我们的孩子,那些在教室里不分是非,在同学不幸,自尊损失时嘲笑的“围观者”跟“狗仔”,“无脑喷子”又有什么差别呢?如果非要说点差别,也只是孩子程度还不到

我在想那个叫学生轮流上讲台摔手机的老师真的是为了教育犯错的孩子认识错误,改正错误?还是只是为了炫耀权力,警告他人,发泄怒火?

那两个学生是认识到错误,想要改正错误?还是只是因此而叛逆心理更重,更不喜欢学习,讨厌老师,讨厌同学?

从来没有一个学科的成绩好的学生是讨厌该科目老师的。也从来没有一个“坏孩子”“罪犯”是生活在一个温馨和关护的环境。

请不要把我们的孩子变成一个个鲁迅先生笔下笑看同胞被杀的的“围观者”……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