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文案图书编辑编辑是一门艺术

文字复制的扭曲可能性(1)

2015-01-23  本文已影响222人  DIDickson

希望看这篇文章的人都和我一样以一个纯粹很坏的人去思考。

如果你做不到,那么你可以右上点击X。

现在只把总流程构思一篇,细节还需以后章节补充完成。

最近一直在探索一种提取知识转化成自己的东西的方法。直白地讲就是抄袭。如何把一流媒体上面的内容通过一种“程序”(非人工或者少量人工)的方式提取出来。在内容为王的时代,谁能够掌握最强的复制黏贴技巧,你就可以省略一大堆的成本开支。并且可以发挥后选优势,选那些有潜力的文章改造。

优势:

1廉价

2后选优势

3快速

4批量操作

5升华

着重讨论一下 升华。升华指的是复制别人的文章,并且提取主干,把内容用思维导图,金字塔图形,这些科学方式展示。在文章中插入新的图片,新的引导思考的画面。仿写原有语句,删除原先广告等负累成分,将博客文章转化为微信小文,将微信小文转化为微博几个时间段散发的小段子。最后加上自己的广告(改作者都算广告了)。

那么这个具体的操作过程呢?以人工为例,应该是这样的:

一、内容收集

二、整理

三、审核

四、发布

现在主要讨论一和二。

一、内容收集

1、确定网络媒体网。

好的媒体网是成功的一半。要提前收集好行业的网站。收集方式很容易,只要关注这个行业的好文章就会寻根到哪些网站。

这里的操作点是一定要熟悉网站,第一次决定网站要把网站每一个区都点开,把广告区,没用的闲聊区这些否决掉,对网站的布局要有大致了解,就好像很多网站的中间栏都是广告,那下次工作的时候就没有必要打开甚至没有必要把目光停留在上面。做好标签,把同一个网站的不同类目页都要存在书签。例如一个经济学网站的,就要把首页收藏,把世界经济这个子级页面也要收藏。反复浏览可以同时打开多个。

2、文字。

如何去找这个行业适合抄袭的文章?我推崇的是要快高效的原则。

A、最重要的是那篇文章在媒体的位置。火的文章一般都会在很醒目的地方,在打开首页的时候一定要把首页最中间最上方的题目记住。还有一些干货文章的位置也是固定的,在那个页面那个栏位很大程度是众多编辑呕心沥血想出来的。

文章的位置决定了文章的深度。意思是好的文章会有高转发量,而且大多媒体都做广告之外还是保留很多深度探究的文章专栏。

B、次要重要的辨别方式是标题。标题很重要,我们可以使用的方式可以参考你上淘宝买东西用的关键词。标题的辨别估计可以写几千字了,这里大概谈谈:

【上海自贸区政策加速落地 化妆品行业酿变】

你要确定你要确定题材,是作新闻还是作干货还是鸡汤。每一系列有它的特点,就好像带中国地区字眼的标题一般都是大概率的新闻,带“如何”“教你”哪些字眼的一般都是工具类文章,带数据带数字的一般都是说明文。在这里就可以分辨出你抄哪些是绝对没有问题,一般全国地区新闻可以任意抄袭转发(同样犯法)。新闻转发一般没有什么特别大的意义,不会进一步升华。

【携程CEO梁建章:超过京东天猫只是时间问题】

像这些文章就很明显是别人的专用稿了。这些带有专访性质的很容易升华,只要直接把采访内容删除,把口录直接改成提干就OK。而且这类文章的点击率比较高,在网页的时候可以不停的点开这类文章,收集到5篇左右就可以进行筛选了。文章标题对于精选内容的作用非常明显。好的筛选程序可以让你只需10分钟就可以把待定文章确定(不需要任何阅读)。

并且有深度的文章题目其实都是平平的,捉住了窍门,就算是行业外部人员也不会发一些内部人员觉得很傻逼的文章。

最爱标题写着“观点”的文章。

C、阅读不是吸取信息而是要做审核。看文章要5~6字跳一眼的速度看(不懂的可以看看快速阅读的书)。而且做阅读前一定要写下来你想要找怎么样的文字,自己筛选文字的标准。带有强目的性的去阅读。这里不需要看懂文章,但是你要知道文章的深度到那个份上。可以沿用几个标准:

分段性:这个文章到底分几个段落?只看标题和结尾,副标题栏能不能理解文章内容?(大部分文章只需要用这种浅读方式)主要用来作后面的金字塔解释图。

生僻词:有多少看起来很模糊的词语?这些词语的一大作用就是用来升华,你看不懂,读者大概也没有多少人看懂。

主旨:他提出了一个什么样的观点?这个观点是否热议?做法是直接复制黏贴他的观点上百度看热议程度。

D、看评论是这个过程很重要的部分。大部分改写文章后自己拟的新标题可以再评论中找到。阅读文可以不看,评论一定要看。特别是大的媒体网站,评论基本可以满足你的所有关于文章的理解需求,对或错,错在哪里,哪里不符合,对又对在哪里。

提示:评论记得复制黏贴进记事本。

3、图片。

掌握各种图片网站,不列举。根据内容快速截图。坚决不要用文章原来的图片。图片的搜索方式没大要求,只要不是太飘忽就可以。

注意的是在找文章的时候要把素材准备好。

二、整理

1、工具们。

word工具:

A把原文章复制黏贴进WORD,然后去格式。

B用找词功能把文章所有原出处关键词改掉。

C用找词功能改写。把一些常用同义词调换。例如:点评换思考、消费者换用户。找词可以显示多少词语已经改了,要足够的更改。而且很快,备用词自己积累多了这个花不了几分钟。但是这种做法可以显然易见地降低和别的文章的相同率。

百度、智库、知乎:

解决生冷词语,复制黏贴。

2、初级整理

从这里开始要避免继续使用网络。

A、弄懂文章结构。

最起码要懂逻辑结果,总分总结构,分总结构。理解结构最快的方式可能还是需要用细节去决胜负。在移动互联时代,很多文章都是已经分好段落的,因为要适合手机观看。

黑子,加粗字,标题等是直接理解文章结构的关键。

理解文章结构才可以进行加工例如:

总分总结构:调换顺序,把分支调换,把头和尾调换,将头划分到每一个分支的段尾,把每一个分支凑在一起再弄一个头。

逻辑结构:顺逻辑推理改逆推理(即头尾互换),改反证法(一般把小标题改了,假如小米不用他那套营销方式,就没有粉丝经济,小米就不会成功),提取法(把推理的其中一环拿掉,放在别的位置。小米手机做的很好,很便宜,所以今天就成功了?不是,因为中间少了一个粉丝经济),质疑法(自问自答,明显提出一个反对的标题,“我就说小米不需要营销”然后用原文观点将自己击败。

换结构比仿写一次还要重要,宁愿换结构都不要进行简单的仿写。

B、辅助理解图。

思维导图,金字塔分析法,流程图,树状图。制作这些图的时间很短(无非就是几个框和几个词语,然后再截图,可以在理解结构后直接罗列)。

这里要注意一定要在改文章结构后再作树状图。要保证更改的框架要比原来有区别。

C、更改文字。

换汤不换药。

首先是仿写,就是临摹一次文章。比较耗时间,但是在重要文章(作者是哪种侵权必追)时建议使用。换了结构,临摹一次,基本上已经面目前非,再加上新图,已经算加工完成。

扩写是一种很好的解决办法,提取某文章的一段,然后往里面塞别的新内容。就好像小米一篇文章说营销的,你就提取他的其中一个操作步骤,进行扩写。扩写也有快速写的办法,但是扩写的前提任然需要提取框架。把一个段落里面的内容重新编排,再填补别的内容上去。

评论展演法:把文章评论观点拿出来,然后把文章对应哪个评论来修改编排。如果小米有人评论说他“卡,饥饿营销,贵”等反方观点,就可以随意和文章里面的原观点组合。例如:“饥饿营销?小米敢说不吗?”“小米做的或许不止营销,还有饥饿”。一般这些反方观点都是根据文章说不到的问题来提问的。几乎可以把这些问题套入文章。

希望大家可以告诉我以上做法的BUG,以及创作者如何在上面的其中一环里面保护自己。扭曲容易扭正难。原创是一条很苦逼的路所以我们不能让它更加苦逼。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