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起读书现学现卖# 第5期 《大众传播理论:范式与流派》 页码

2018-06-26  本文已影响21人  流云哟

#早起读书现学现卖# 第5期 《大众传播理论:范式与流派》 页码P440-480

笔记:

1.是媒介改变了社会还是社会改变了媒介?是媒介内容改变了社会还是媒介技术改变了社会?人能够控制自己发明出来的技术吗?媒介的进化真的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吗?

2.同样的讯息在不同的媒介中会呈现不同的格式,就像水在不同的容器中会呈现出不同的形状一样。麦克卢汉所说的“媒介及讯息“中的“媒介”,指的就是这种呈现格式(即不是内容也不单纯是媒介硬件)才是真正的讯息,影响社会。

3.媒介形态变化会遵循以下六个原则:一共同烟花雨共同生存的原则,新媒介的产生并不一定意味着旧媒介的消失。二形态变化原则,新媒介总是从旧媒介的形状变化中逐渐产生,新的技术必须要链接过去。三增值原则,新媒介会在原有媒介形态特点的基础上有所改进。四生存法则,新媒介要么适应与进化,要么死亡。五机遇和需要法则,社会、政治、经济因素有时会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六延时使用,一项技术的产生到最后普及一般会有30年的间隔。

4.新技术的发明经常是军事和政治力量在背后推动和引导的结果。

5.任何社会都有一些重复的活动,以满足稳定的要求。比如一些集体活动,就是人们在其中体验一种参与某种共同活动的经验。

6.媒介的进化是一个技术与社会相互作用的而复杂过程。

7.麦克卢汉的著作给人最大的印象是思路跳跃,晦涩难懂。他之所以声名鹊起,一方面是因为他偏激的观点,另一方面就是因为他语出惊人却晦涩难懂的独特修辞风格。他采用一种不连贯的方式写作,有人将之比作向四面八方散射的罗马式蜡烛一般。

8.修辞不仅使真理更有效,修辞本身就创造真理。

9.麦克卢汉的修辞方式,就是摈弃实证主义的和讲求逻辑分析的表述方式,采用文学的联想和表述,吧在常识上缺乏直接联系的事物联系在一起,从中归纳出被人忽视的模式和规律。

10.探索的目标是发现新观点,类似于文学创作,它需要突发奇想的灵感,类比(隐喻)正式诗人常用的表达工具。他吧自己的研究比喻为盲人手中的探路手杖,凭借回声来探索周围的环境。手杖必须灵活地来回敲打,如果把手杖固定在周围的某个物体上,就探路而言,手杖就没用了。逻辑就是和周围的事物固定在一起,因此它不适合探索。

11.神话的、普遍联系的、整体式的思维和表述方式,是电气时代的要求。麦克卢汉成为洞察“式研究,就是不再囿于经验性细节的论证,而将看似不相关的事物并置在一起。即马赛克结构,把一些玻璃碎片组合在一起,形式一幅更大更完整的镶嵌画。

12.麦克卢汉认为知识可分为两类:一是分类知识,对已有的思想和对象进行再加工;二是模式知识,以更宏观的视角,探索发现新的隐藏的规律。

13.麦克卢汉“后视镜”的研究方法:对历史细节按他的要求,纵横捭阖,梳理出与他所说的模式相关的历史脉络。这实际上是在构建社会理论。因为“身在此山中”,所以对现实的考察容易让我们迷失,我们只有向后看,才能更清楚的看到未来的发展趋势。

14.逻辑的、科学的研究方法是印刷媒介时代的思维方式。电子媒介的思维方式是,整体的、普遍联系的、形象的。

15.休息与认识论息息相关,采用何种表述方式,往往和表达者对“什么是有效的知识”、“知识何以成为可能”等问题的回答联系在一起。

16.他提出“媒介是人体的延伸,延伸以为着截除”,工具、符号和交往形式扩展了我们的能力和活动范围,使我们的身体得到了“延伸”。使用替代性的工具,我们身体那部分的原有功能就会退化。

17.媒介决定着我们感觉世界的方式和思维方式。我们自身变成了我们观察的东西,因此我们不能发觉媒介本身才是真正影响我们的因素。

18.在麦克卢汉看来,“太阳下面无新事”,我们传播的内容,其实只是在重复着千百年前人们已经说过的东西,而真正不同的正式我们多使用的媒介。代表着我们独特身份的,不是内容而是媒介。

19.艺术家,不会随波逐流,能够在社会大环境之功能制造自己的“反环境”,敏锐的觉察到一般人无法感受到的微妙环境变化。

20.从研究范式上看,麦克卢汉的理论不是科学的理论,而是带有深厚人文色彩的历史诠释。

感想:

1.技术是人类发明创造的,同时它也在反塑人类社会。

2.麦克卢汉,是一个“仰望星空”的怪才,智慧而充满人格魅力。逻辑?科学?套用鲁迅先生的话“从来如此,便是对的吗?”世界不是只有一个样子的,所以他用艺术家般的思维来看待分析社会,用诗意的联系和比喻去洞见现象背后的规律。

3.一切福音皆是诅咒,事有两面,切记切记!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