歪化学:修仙筑基,元素周期
一个人要发现卓有成效的真理,需要千百万个人在失败的探索和悲惨的错误中毁掉自己的生命。——德米特里· 门捷列夫
传送门:一起来修仙,学七十二变
元素是质子数(即核外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第一坑:元素是以质子数(即核外电荷数)为标准对原子进行分类的。只要质子数相同,就是同一类元素。
第二坑:“一类原子”就是指其核电荷数相同而核内所含中子数并不一定相同的一类原子,同种元素包括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也包括质子数相同而电子数不同的原子和离子。
第三坑:如上节课讲的原子结构部分所说,元素的化学性质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着,同种元素的离子因带电荷数不同,化学性质也不同。
根据最外层电子数的不同,我们可以对元素进行分类如下:
还有一种中国特色的简单分类依据——看,偏,旁!重要的事情一字一字讲。
“钅”字旁,为金属元素,如铁、铜、铝等;
“石”字旁,为固态非金属元素,如碳、硫、磷等;
“氵”字旁,为液态非金属元素,如溴;
“气”字旁,为气态非金属元素,如氢、氧、氦等。
“汞”是个例外,它是一种特殊的金属,常温下为液态,俗称水银。
元素用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大写字母表示,如氢-H,氧-O等。
若第一个字母相同,附加第二个小写字母来区别,如:铜-Cu,钙-Ca。
元素符号就像我们的姓一样,即有宏观意义,也有标识微观意义。
宏观意义:表示一种元素
微观意义: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对于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元素符号还标志一种物质)
如果在元素符号前加上数字,则只有微观意义,如2O只表示两个氧原子。效果跟在姓前面加上数量一样。
有不同种类的元素,就由搞事情的化学家。既然元素的质子数影响化学性质,从门捷列夫开始,化学家们把元素按照质子数的顺序排列起来,几经修改形成了现在的元素周期表。
在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还对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包括气体元素)用不同颜色做了区分
元素周期标的结构,又有三个考点:
一是每行:元素周期表中每一个横行叫做一个周期,共有七个横行,即7个周期。
二是每列:每一个纵行叫一个族(8/9/10三个纵行共同组成一个族),共有16个族。
三是每格:在元素周期表中,每一种元素均占据一个单元格。对于每一个单元格,均包含元素的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
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有哪些?
答案是:氧硅铝铁钙钠钾镁。
此外还有:
人体中含量占前三的元素:氧碳氢(人体70%是水,蛋白质等为碳水化合物);
海水中含量占前四的元素:氧氢氯钠(海水主要成分为水+盐);
空气中含量前两位元素:氮、氧(正常的空气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是:氮气约占78%,氧气约占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