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海在远方

水仙花:愁绝冰魂水一杯

2023-07-23  本文已影响0人  小鹿学诗

《七律·水仙花》

金盏银台碧玉身,陈王何故暗伤神。

凌波始觉娇无力,哪得分心予众人。

静色沉香更漏寂,红烛暖灶锦初温。

欲与梅兄邀素女,不知矾弟已为春。

水仙秋日生长,冬日开花,一到夏至则进入休眠状态,又水仙长于河泽之中,溪涧之傍,有凌波仙子之美誉。虽然在三国阶段,国内并无此花,但丝毫不影响以曹子健之洛神名之。

水仙适宜于书房或庭院养植,除了一杯清水和几粒石子,其他均不需要,更不用说添加肥料和养分。这种不食人间烟火的生存方式可称作花之君子。

水仙何时进入中国,可以确定的记载有《酉阳杂记》:“捺袄出拂林国,根大如鸡卵,叶长三四尺,似蒜,中心抽条,茎端开花,六出,红白色,花心黄赤不结籽,冬生夏死。取花压油,涂身去风气”。

        《酉阳杂记》的作者段成式生于唐代,故水仙最早进入中国不会早于唐代。记载的植物无疑是指水仙,拂林国既是当时的罗马,其国曾五次遣使来唐,输入不少方物,水仙是其中的一种。

        段公路著作《北户录》,其中有一段文字:“孙光宪续注曰,从事江陵日,寄住蕃客穆思密,尝遗水仙花数本,摘之水器中,经年不萎。”,是说寄居江陵的波斯人穆思密赠送给孙光宪几棵水仙花,孙光宪是晚唐五代花间派的重要词人,江陵即今湖北荆州,此段记录说明水仙花不仅在唐朝的后宫开始栽种,而到晚唐时,已经传到偏远的湖北地带,已经从皇宫传播到了民间。

《桃竹枝引赠章留后》

唐 杜甫

斩根削皮如紫玉,江妃水仙惜不得。

梓橦使君开一束,满堂宾客皆叹息。

      从杜诗中,我们略约可以看出,江妃水仙之名贵,满堂宾客所赞叹的正是江妃水仙的难得。

《水仙花》

宋 姜特立

六出玉盘金屈后,青瑶丛里出花枝。

清香自信高群品,故与红梅相并时。

        姜特立提到水仙花的开花时节,与红梅绽放的时间点相并,其实,水仙开花略晚于红梅而又早于山矾,故有梅兄矾弟之说。山矾即我们所俗称的野桂花,南方山林里一到春天便开满了这种花,把整个青山都染白了。

《王充道送水仙五十枝》

宋 黄庭坚

凌波仙子生尘袜,水上轻盈步微月。

是谁招此断肠魂,种作寒花寄愁绝。

含香体素欲倾城,山矾是弟梅是兄。

坐对真成被花恼,出门一笑大江横。

        作为苏门四学士的黄鲁直,学诗太白,自称“谪仙”,然其诗格少太白之飘逸而多杜诗的直硬,此诗中“出门一笑大江横”有李白的“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影子。这首诗主旨不在于此,这首吟颂水仙的诗,黄鲁直硬是把水仙比作洛神,把水仙的品质与梅和矾相提并论,可谓别出心裁。黄庭坚一生酷爱水仙,写过很多首歌颂水仙的诗,在此不一一列举。

《水仙花》

宋 杨万里

韵绝香仍绝,花清月未清。

天仙不行地,且借水为名。

在杨万里的笔下,水仙已经不食人间烟火了,是天仙,不染凡尘。

《次韵谢惠山村送水仙》

宋·王谌

自是神仙客,梅花亦让青。

绿垂云叶重,黄映雪花轻。

袜小凌波稳,杯斜带露倾。

一枝来赠我,吟几觉春生。

相对唐诗之雄,我更喜欢宋诗之雅,王谌在词坛中名气并不大,然而他这首写水仙的诗却让人如见佳人,如沐春风,不由得心生婉尔。

“风标宜作梅花伴,不入离骚亦偶然”。在仇远看来,水仙应是与梅兰菊等一样载入《离骚》之中的香草;“水中仙子来何处,翠袖黄冠白玉英”,连朱熹这种“去人欲,存天理”的伪道学家在面对水仙的时候,也不免要流露出真情;“离思如云赋洛神,花容婀娜玉生春”,元代姚文奂把水仙比作洛神,不过是拾前人之牙慧,无甚新意;“澹墨轻如玉露香,水中仙子素衣裳”,明代李东阳这种白描素写的手法,才是对水仙赞美最好的诗句;“澧兰沅芷若为邻,澹荡疑生罗袜尘”,“清香自信高群品,故与江梅相并时”...... 赞美水仙的诗句随着时代的推移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清新脱俗。

水仙名字众多,如金盏银台,凌波仙子、姚女花、雅蒜、天葱、玉玲珑、女史花...... 花如其名,绿裙青带亭亭玉立于清波之上。素洁的花朵超尘脱俗,高雅清香,格外动人,宛若凌波仙子踏水而来。元程棨《三柳轩杂识》谓水仙为花中之“雅客”。水仙花语有两说:一是“纯洁”。二是“吉祥”。其实,国外的水仙花的含义则是“极度的自恋”。

《水仙》

宋·高文虎

朝朝暮暮泣阳台,愁绝冰魂水一杯。

巫峡云深迷昨梦,潇湘雪重写余哀。

菊如相得无先意,梅亦倾心敢后开。

恼彻会心黄太史,他花从此不须栽。

水仙是一种不需要人类打理,只一杯清水便能活得通透,长得青翠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可谓只有奉献,从无索取的奇葩,而这种花最大的特点还在于越是严寒时代,越是青翠可人,而一旦进入暖季,则开始休眠,似乎从不与热闹争宠,这不正是中国大多数风骨文人的特点吗?这也能解释了中国文人在歌颂水仙的诗,总是那样的高洁与清丽。

《咏水仙花诗·其二》

清朝·周青莲

万劫修成洁净身,拚将枯槁委风尘。

无生参透长生秘,得意分明失意人。

玉佩要馀今日恨,霓裳舞罢旧时春。

含情久不施脂粉,寄语杨妃莫效颦。

         以诗言理,从宋开始便逐渐兴起,以苏子瞻为代表,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周青莲从水仙身上看到人事兴衰,生死循环,悠然自得和宠辱不惊,确是诗中大家。这首咏水仙花诗亦是作者的自我褒扬。

《水仙》

宋·释智愚

芳心尘外洁,道韵雪中香。

自是神仙骨,何劳更洗妆。

释智愚(1185年—1269年),号虚堂,俗姓陈,四明象山人,16岁依近邑的普明寺僧师蕴出家。宝祐四年,在灵隐寺鹫峰庵受请入住庆元府阿育王山利寺。景定元年,入住柏岩慧照寺,作为一代高僧,本已四大皆空,独对水仙情有独钟,足见水仙魅力所在。

PS:自水仙从唐朝传入我国,赞美水仙的诗词就接踵而至,且多清丽高雅,让人无法取舍。今所摘录并不代表其他水仙诗不好,只是由于篇幅所限,只能忍痛割爱了。

        水仙是一种有毒的植物,于家中盆养时要防范小孩子误食,这或许是水仙唯一的缺点吧,呵呵。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