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之光

2018-06-28 此岸与彼岸

2018-06-28  本文已影响47人  老男人树先生
图片来自网络

(一)

世界是多维的。到底有多少维?我没有研究,无从考证。

但人生是两维的。终其一生,我们只不过是为了从A点到达B点。

A点是我们的起点,是此岸。B点是我们的终点,是彼岸。

生命的意义,生活的意义,生的意义,就是从A点到B点的过程。如果我们呆在A点踌躇不前,生命就没有存在过;如果我们已经抵达B点,生命就已消亡。只有在从A到B的过程中,才是生命存在的状态。

(二)

有一种花叫彼岸花,据说是触犯了天条的一对恋人幻化而成,男的变成了叶,女的变成了花。作为触犯天条的惩罚,彼岸花开花时没有叶,有叶时不开花,花花叶叶,永世不得想见。

所以,我们是否真的能抵达彼岸?

就如彼岸花。有彼岸花,却未必有彼岸。花与叶永远不能相见,也永远不能抵达对方的彼岸。所以它才叫彼岸花。如果花与叶同时存在,就成了此案花,而不是彼岸花。

正如,完美这个词汇,是为了不完美而存在的。此岸世界,存在实实在在的不完美的东西,却不存在完美的东西。完美的东西只存在于我们的彼岸。而那个彼岸也许永远达不到,所以它才完美。

(三)

所以,你是你么?

你是你。因为提到你的名字,想起你大致的相貌,人们想到的,都是你。你作为一个符号,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你又不是你。人们脑海里的你,真的是你?他们认为的那些特征,那些所谓的优点缺点,所谓的性格外在和内在,真的是你?未必。那是存在于他们脑海里的呢,而不是真是存在的你。

(四)

你是真实存在的么?

每个人认识的你,他们脑海里的你,仅仅是他们意识里的你,并不是客观存在。

不过这也不对。意识是不是客观存在?当然是。意识里的你是不是客观存在?当然也是。

话有点儿绕了。

别人意识里的你是客观存在,但别人意识里的你在现实世界并没有对应的你。因为他们认识的你就不是你。

(五)

我们一直在寻找从此岸到彼岸的路径。

从我们生下来开始,我们就在无意识的寻找。等我们长大了,有了意识,这种寻找就有了方向性。但是有方向性不等于找到了正确的方向。

彼岸时哪里?天堂或者地狱?谁能决定你去天堂或者地狱?上帝?上帝是谁?

决定你去哪里的,只有你自己。你信什么决定了你的路通向哪里。

你忙碌一生,求索一生,最后认为自己到达了彼岸,那就一定到达了。

(六)

所以,你是你,你又不是你;你是你的此岸,你也是你的彼岸;你不是你的此岸,你也不是你的彼岸。

看懂了没?没看懂?没看懂就对了。

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佛曰,不可说,不可说。

人类的文字和语言还没有发达到足以表达人类深邃的思想世界的程度。

真正丰富多彩的,是我们的思想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我们就是我们的上帝。

因为那个世界受我们自己主宰,以我们自己的意志行事。其他的一切,都是我们抽中的木偶。

宗教也好,哲学也好,心理学也好,就是构建我们每个人内心世界的工具。只不过,你是按照一种什么样的法则构建?是按照某个宗教统一的法则行事?还是按照自己的法则行事?

都可以。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