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嫁妆 是我最宝贝的收藏。

2017-07-05  本文已影响0人  少女未央

1.

我一直在小院住到了十二岁。小学的学校距离院儿也就几百米。童年,儿时的玩伴,朦朦胧胧的记忆,春华秋实,寒来暑往,点点滴滴。

你是嫁妆 是我最宝贝的收藏。

2.

初春的天气依然凉,中午放学以后,就一溜儿小跑回家,钻到暖暖的被子里,看着电视节目等待妈妈做熟午饭。午间档印象深刻的有《欢乐50分》,《搞笑一家人》,《闲人马大姐》,《炊事班的故事》,《武林外传》。快近夏天的时候,清早天儿也亮得早了,总是能隔着大大的干净的窗子,听到柿子树周围,小麻雀们清脆的叫声,和它们扇动翅膀时扑扑楞楞的声音。

夏天一来,晚上在院儿里,在胡同口儿,晾热的人越来越多,拿着竹蒲扇的爷爷奶奶,聚在一起打扑克的叔叔阿姨,还有在胡同里的各排口“潜伏”着,玩捉迷藏的我们。最喜欢和小伙伴拿着攒起来的零花钱,去旁边的小卖部买大洋刨冰。

到了快九点的时候,和邻家的彤彤大笑着飞奔回家,正赶上爸爸搬了刚在凉水里冰过的西瓜,放在院中间的小石桌上,一剖两半,一半切成许多小块儿,一半放到冰箱里,等着看电视的时候,拿着勺子吃个痛快。有时候爸爸下班回来早,和妈妈一起做饭,那么晚上一定就是温面了。煮熟的面用凉水投过,黄瓜丝儿,炒鸡蛋,芝麻酱,掏烂的蒜泥儿,香椿芽叶炸的油,拌在碗里,清爽可口唇齿留香。

到了秋天的时候,小院里的果树成熟了果实。柿子拿网兜儿摘下来,晾放到窗台儿上。葡萄架上的葡萄怎么也摘不完,拿爬梯够不着了,就上房去摘。酸酸甜甜自然成熟的葡萄,总是要分发给亲戚朋友,邻家的小伙伴也经常被喊来一起吃。

冬天的早上,每每下了雪的时候,爸爸和彤彤的爷爷都会起了大早,去扫院里、房上的积雪,在我们还需要上学的日子,扫出一条“小路”,这使我们不会滑倒。厚厚的又笨重的棉鞋,总是踩得积雪“咯吱咯吱”地发响,不知不觉地会嘻嘻嘻地笑起来。周末的时候,又会窝到暖暖的大床上看电视节目,旁边儿坐着彤彤和放着芭比娃娃的纸箱子,我们总会拿家里用不着的布料,用针线和剪刀给娃娃做衣服。小的时候缝制起来针脚不密而且歪歪扭扭,线开了再重新缝起来,久而久之,纸箱子里又多了一堆我们给娃娃做的小外褂和小裤子小短裙。

3.

和彤彤家只一墙之隔,小的时候我分不清东南西北,可是知道,每天早上太阳都是从彤彤家的方向升起来的。我们两家都在胡同的第一排。闹闹的家在胡同边儿上,卖儿童书的花蕾书店旁边,是闹闹妈妈的诊所。闹闹小的时候,她的爸爸在国外工作,所以她和妈妈住在诊所的里屋。因为都是同年出生,我们仨的妈妈经常一起唠嗑儿,我们仨也理所当然得成了童年的好伙伴。小时候头疼脑热发烧感冒,都是闹闹妈妈医好的,每次打针输液的时候,妈妈和阿姨都说,“我们最坚强了,每次打针都不掉眼泪的”,于是就使劲闭着眼,咬着牙,忍着疼扎完针,真的一滴眼泪都不掉了。

我和彤彤离得更近一点,所以我俩经常作伴去找闹闹玩,闹闹从小皮肤就白白嫩嫩的,总是记得在她家看动画片的晚上,阿姨拿着卡通的陶杯,让闹闹按时喝热牛奶。她家的动画片儿总是和电视里播出的不一样,是迪士尼的故事,白雪公主和灰姑娘的,米妮和米奇的,唐老鸭的故事。

一年秋天的晚上,爸爸值班没回家,我和妈妈在北屋的厨房里吃饭,玉米面儿粥,二姨蒸的大白馒头,和妈妈炒的杂烩大白菜。闹闹早早吃了晚饭,来家里找我玩,一进门,小姑娘就甜甜地说:“你们两口儿吃饭呐?” 小脑袋里不知道夫妻才是“两口儿”,觉得“两口儿”就是两个人。笑得那么开心,可把妈妈逗乐了,这个趣事一讲就是好几年。

彤彤的妈妈总是擀手工面,把卤熬得香香的,大米粥喜欢熬的稠稠的,没有汤水,黏黏香香的,炒一个土豆条配着吃。可能小朋友总是觉得别人家的饭菜香,可能觉得和小伙伴一起吃饭会更好吃,我总是会记得彤彤和比我们小两岁的妹妹一起喝阿姨熬的粥,我在旁边儿坐着小板凳儿,安安静静地看着,等着她吃完和她一起玩儿,回家以后赶快请妈妈第二天也熬这样的粥给我吃。

我们仨都六岁上了一年级,最一开始的时候,学习成绩都不如适龄的孩子。彤彤第一次考试完回家,就被期望很高的阿姨凶了一顿,小姑娘自己坐在门外的石阶上,抹着眼泪哭。爸爸回来看见彤彤,问她发生了什么事情,彤彤一边擦着眼泪,一边哽咽着说,“唉,上个学,怎么就这么难呢?” 刚刚要开始学习的小朋友,就像大人一样说了这样的话,可爱又让人想抱一抱她。

4.

我们一起玩芭比娃娃,用泥巴和饼干盒子玩“过家家”,扮演老师讲课,一起去逛庙会,彤彤爸爸认识家门口开游乐园的老板,总是可以带我们进去免费跳蹦蹦床,溜滑梯。一块钱走一次的“迷宫”我们玩个不停。我们还总是乐此不疲地买庙会上那些生命力不强的,五颜六色的小鸡,给它喂水和小米,每一年它们都活不过二两个月,我们用叶子好好地把它们包起来,埋在葡萄树下,第二年看见,还是会想要养。

我们还一起养过小白兔和小灰兔,在它们被野猫偷偷抓跑吃掉以后,就再也不敢担负照顾它们的责任了。那个时候小姨来我们家,总是组织我们三个,给我们主持“激情宝宝秀”,教给我们走模特步,让我们表演各自的才艺。

四五年级的时候,有一天早上,我去找闹闹一起上学,发现阿姨大早就煮了饺子,阿姨特别开心地告诉我们,闹闹的爸爸回家来了,工作也调回来了,看着叔叔笑眯眯地吃着饺子,幸福和温馨充满了阿姨的小诊所。日子不久,叔叔就买了楼房,闹闹家就搬走了。等到了上初一的时候,我们家也搬走了。我们也进入初中,住进了寄宿学校里,不再可以经常回家了。三个小伙伴还在一个学校里,可是慢慢不再像以前一样,如胶似漆地黏在一起,我们都有了自己的新朋友。

即使如此,不论什么时候回家,想去找她们逛街了,一聊起天儿来,大笑起来,内心从来都没有生疏感,也没有久不想见无言以对的尴尬,好像不论说什么,都可以傻乐起来。彤彤看我写的文章,说爷爷奶奶真有爱。她说“爷爷奶奶”,而不是“你的爷爷奶奶”。这就跟《穆斯林的葬礼》中,陷入爱情的楚雁潮,跟女友韩新月说,妈妈想着见见你呢!他说“妈妈”,而不是“我的母亲”。这其中的感情,并非细腻的人才懂。

5.

闹闹的生日是正月的,我是二月的,彤彤是五月的,可是在小胡同里,我是这一帮里年龄最大的孩子,性格活泼好奇心强又闯实,所以总是带领小伙伴玩耍的那一个,小伙伴们可能看我早早得长起来的个子,没有理由地听我指挥,每次在小黑板上写写画画扮演老师,其他小伙伴都是听话的小学生。

回想起来,小时候“蛮横跋扈”的孩子王,真的是不让人喜欢的角色,可偏偏遇上了那么善良的彤彤。没有人是理所应当,陪伴你走过,你的那些成长时刻的,接受并且包容你的种种缺陷,静静悄悄地在身边,守护着你长大,变成一个舒展的人。人人都可以接受你的善良、喜欢和友好,可没有人有义务在你糟糕的时候陪在身边。欣喜地接受过你的善待的人,不见得能接纳你不够完美的那一面。但接纳过你的任性和嚣张,并且从心里知道你生性善良,给予你成长空间的那些人,值得你好好地,用更长久的时间,去爱他们。

有人说,“长成一个舒展的人真的不容易。更多的人是每吃一点苦,每承受一点失意,就有一部分被折叠起来,渐渐地,崎岖得连自己都不认得。对内对外落差极大。对外人永远强忍着礼貌,甚至有无缘无故的卑微。而对亲密关系,坏脾气反倒成了入场券,好像情绪稳定就谈不了恋爱一样。余生要尽全力才把那个蜷缩的自己摊平,还得借助四面八方的幸运。”可是有来自于人际关系的归属感,是一件多么重要的小事。

发小,是怎么样定义的呢。初中有一段日子,大家都看湖南卫视的《快乐女生》,我很喜欢里面弹唱自己写的歌的曾轶可,尤其印象深刻她感情的细腻,她唱给好朋友,“我们小时候都不听话,长大以后分开啦,如果我以后有个家,你就是我孩子的妈妈妈妈……” 后来听到郭静的这首《嫁妆》,甜甜地唱出来所有说不出的依赖:

“你是嫁妆 是我最宝贝的收藏

    你不点头的男人 我不嫁”

“我们在上一辈子一定是情人

才有这么有默契的灵魂

我爱的他 偶尔还把你当敌人

吃醋的天真 让我笑出声

你是司机 当我迷失方向

你是医生 当爱让我重伤

你变乌鸦阻挡我 太冲动危险地飞翔

你是白痴 陪着我讲梦话

你是先知 我心魔被解放

你是嫁妆 是我最宝贝的收藏

你不点头的男人 我不嫁

我是嫁妆 请把我带在你身旁

嫌我吵的男人最好别嫁”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