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化思维的概念

2017-10-04  本文已影响94人  孤_岛

我们在听一些名人大咖、高层领导的演讲或分享的时候,感觉他们能够把自己想说的东西简明扼要、层次鲜明、条理清楚得传达给他的听众。有深度、有广度,还有启发性,一场演讲听下来,收获颇丰,不禁感慨“大咖果然是大咖”。
而有时候在跟同事、朋友沟通的过程,有些人很难明确地把他要表达的信息传递给你,没有重点、思路混乱、层次不明,听了大半天也获得自己想要的信息。
自己想表达什么时,也经常词不达意,没能简明扼要的表达自己的想法,有时候让自己颇感无力

这些差别是如何产生的?
如何让表达、写作层次鲜明、逻辑严谨、主次分明?
如何提高分析、解决的能力和效率?
如何从整体出发,抓住问题的本质,快速、准确定位问题和解决问题?

这些问题是我们日常学习和工作中经常碰到却无法马上解决的问题,要在这方面进行提升,我们应该怎么做?这主要跟思维习惯有关,思维方式从不同的角度有很多不同的分类,而习惯于使用的思维方式就是思维习惯。大部分人的思维习惯是惯性思维方式,即按照经验和直觉来分析、处理问题。惯性思维有好处,但也有很多局限性,面对非常复杂的问题使用惯性思维,是很难得出正确结果的。

要使用其他思维方式,如:逻辑思维、结构化思维,摆脱惯性思维的局限性,都需要经过长期的刻意练习,改变使用惯性思维的思维习惯,在遇到问题时,选择合适的思维方式,系统、快速、全面、准确得分析问题。

什么是结构化思维?

这个对结构化思维概念的解释是从维基百科整理来,这里并不对这个进行深入的讨论和方法论说明 ,更为详细的内容请参考MBA智库百科结构化思维,以后有时间再进行相关方面的深入探讨

结构化思维是指在思考、分析、解决问题时,以一定的范式、流程顺序进行。先以假设为先导,对问题进行正确的界定,假设并罗列问题构成的要素,其次对各要素进行合理分类,排除非关键分类,对重点分类进行分析、寻找对策、制订行动计划。
结构化思维是一种思维方式,也是一种管理方法。

一个人在解决问题时能站在整体的角度,遵循启发性的原则,充分发挥左右脑的功能,通过对问题的自我理解和分析,充分利用已有的认知结构透彻地认识问题,合理地分解问题,循序渐进,逐步求精,从而进一步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全面完整地对问题进行系统地思考和分析。

注意开始的一句话,结构化思维是指在思考、分析、解决问题时,以一定的范式、流程顺序进行,范式、流程,通俗的讲,就是套路,比如跟某些素质较高的朋友讨论比较复杂的问题时,在开始前,他不会给你说一堆不着边际的话,而是不慌不忙的拿出纸和笔,从整体上,把问题所涉及的一些关键因素罗列出来(并不是胡乱的罗列,每个因素应该对问题具有各自独立的影响)并分清主次,然后你们再围绕这些因素进行讨论,找到问题的高效解决方案。这里就已经简单的运用了结构化思维。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