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灶4班】读好书

【读书清单】杨绛(四)

2017-12-06  本文已影响0人  云_f99e

001艰辛

在珍珠港事件后,抗战胜利前,杨绛,钱钟书二人在上海“孤岛”的生活愈加艰辛。只说柴米,就绝非易事。日本人给分配的黑面能吃的很少,只要听见沿街卖米的,正在干活的杨绛都得赶紧停下手中的活出去买下来,视若珍宝。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非常时期,足见二人生活的艰辛。也是在这样的环境里,杨绛愈发坚强。

002乐观

一年夏天,有人送来一担西瓜。杨绛夫妇认为不是他们的。过了一会儿学生问西瓜送到没有,杨绛夫妇才确定。把西瓜分给大家之后,还剩很多,女儿非常佩服爸爸,说:“西瓜是爸爸的,我是你的女儿”。

物质生活的困顿,并没有影响杨绛3一家人的乐观情绪。

003话剧

杨绛在朋友陈麟瑞和李健吾的鼓励下,开始创作话剧。第一部喜剧《称心如意》创作出来被搬上舞台,受到观众的好评。

话剧的创作来自对都市小市民的体验和知识分子生活的积累。艺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

004代表作

话剧《称心如意》《弄真成假》在当时的剧坛,反响很大,受到观众的追捧和业内人士的高度评价。

005水深火热

抗战八年,杨绛饱受战乱之苦。对美军即将实施的“地毯式”轰炸,人们纷纷逃离上海。他们全家老小跟随父亲回到苏州老家。杨绛因事忙留在上海。父亲在苏州中风病逝。

人们在战争期间饱受精神和生活上的摧残,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006日本宪兵

杨绛被日本宪兵叫到宪兵司令部接受审问,她反复预习了准备回答的问题,躲过这场麻烦,没受皮肉之苦。

大部分中国人并不像杨绛一样懂得提前预习回答,也没有杨绛一样的智慧。因此大多数人都要遭受皮肉之苦,轻则两个大耳光重则皮开肉绽。

007“灶下婢”

杨绛甘愿做“灶下婢”,辅佐夫君完成《围城》一书。

苦难的沦陷生活并没有影响杨绛夫妇的乐观情绪,反而激发起了他们的创作热情。

008傅雷家的夜谈

知识分子沦陷上海,日子不好过,好在他们可以晚饭后到傅雷家的客厅畅谈,说说日常生活的烦恼。

009逃离or不逃离

他们要逃走并不是无路可走,但杨绛认为:我们是倔强的中国人,不做外国人。所以他们继续留下来,等待中国的解放。

010回清华

上海解放后,杨绛,钱钟书夫妻二人接到清华的聘函,回到清华。钱钟书负责指导研究生,杨绛兼任教授。

任何伟大的巨作都真实反映了作者生活的年代及突出的社会矛盾。也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杨绛的剧本和钱钟书的《围城》我应运而生。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