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岁小男孩如何做到写成两本英文小说
1
周末回家,看到正在做作业的弟弟,随手拿起来一本练习题,想看看对于书本上的知识我到底忘记了多少。弟弟正在读初中,每到周末他永远都是在作业底下度过的。
他问我:“割让中国的辽东半岛是什么条约?”我早就忘了,脑子里只知道有《瑷珲条约》、《辛丑条约》、《马关条约》、《南京条约》等待不平等条约,至于这些条约是哪一年,发布了什么内容,割让了什么土地我早就记不清了。看我半天没法应,他还洋洋得意地告诉我:“是马关条约!”我问他,那你知道《马关条约》的影响吗,知道造成马关条约的原因吗?他顿时哑口无言,刚刚那股士气也消失了,埋着头又继续咬笔头。
现在的学生,面对学业就是一股劲的死记硬背,完全不明白学习的中心和重点是什么。
我看过崔永元的一篇文章,在里面他说道,“...结果我们一天到晚研究什么时候割让辽东半岛,什么时候丢了台湾、澎湖、赔偿二万银两,1984年爆发甲午战争,1985年签订马关条约,背得滚瓜烂熟,都是一大堆枯燥无味的数字。那又怎么样,反正都赔了嘛!银两都给了嘛!最主要的是将来会怎么样。”是啊,历史都是已经发生过的事了,再去纠结那些板上钉钉的事有何用呢,我们要学的应该是如何借鉴这些历史经验来创造更好的现在。
一旦学习思维错了,那么学习的方式方法也会错得一塌糊涂。
2
自律永远是学习的基础。
成都有个十岁的小男孩,叫瑞瑞。他觉得学校里的教材太过时,于是他和妈妈商量一个人在家自学。在这期间,他已经用英文写完两部小说,举办了个人钢琴独奏会,把赚来的门票全部捐给了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瑞瑞的爸爸妈妈都是留德的海归,俩人在瑞瑞的教育上共同研究过很多个日夜,读过的教育书籍在一百五十本以上。瑞爸是人力资源师和职业规划师,他觉得很多人在初入职场就开始迷茫,自己到底能做什么,也不知道自己到底爱好什么。于是对于孩子的教育,他们遵从让孩子自己学会“自律”,从小让他自己选择人生的“大致方向”。
瑞瑞自己的学习安排得特别满,不仅有看书写作,还有音乐欣赏、玩乐器、下棋、看艺术、背德语单词等他自己定制的学习项目。他的自律性超强,能够不靠人逼迫来完成这些日程安排,就像他自己说的“其他小朋友做不到,是因为他们根本没有想清楚他们的未来。我要为自己的未来考虑。”
学习不是一项任务,只靠每天完成这些任务来解锁游戏。我们的教育从一开始就引导错误,学习不是为了增长知识,不是为了祖国繁荣,不是为了完成父母的心愿,学习其实是为了找到人生方向,知道自己爱好什么,便从此着手开始去实现。
你喜欢画画,就去考艺校;你喜欢语言,就制定语言学习计划;你喜欢游戏,就尝试学习程序设计...孩子喜欢什么就要去挖掘,而不是等长大了以后再从头开始,虽然什么时候起步都不算晚,但是一开始就输在起跑线上,跑不赢不是没有道理的。
迄今为止,瑞瑞一共看了1500本书,包括中文、英文和德语书籍,其中80%都是英语原版书籍。阅读量累积超过2000万字,英文听力超过3000小时。所以,他能在十岁时就写出两本全英文小说,不是没有道理的。
3
培养学习兴趣是提高学习的基础。
我很感谢我的妈妈。
曾经在读初三,因为物理实在学不懂,成绩从全班的前十名直接掉到倒数十名内,那个时候班主任找我谈过话,他的语言太过于直白,相当于一种无形的压力。因为我一直都是班主任的骄傲,从来没想让他失望过,他说的那些话成为钉子烙印在我胸口。
再后来,我病倒了,因为一心想把成绩提上去而又找不到方法,导致我得了一种怪病,头晕呕吐,就和晕车一样的症状,坐着不行必须趴着或者躺着,否则会难受得吐出来。每一次月考都成为我的煎熬,成绩一次次让我失望,我更害怕面对班主任责备的双眼。
去医院查,做了胃镜查不出什么问题,后来自己好了,又去学校上课,又犯病,又回家,一直捣腾了很久病因都查不出来。甚至给班主任请假我都更有压力,更想逃避学习。
有一次我实在忍不住了,我终于鼓起勇气对我妈妈说,我不想读书了,让我去读职高或者卫校吧。我妈妈当时听了差点没拿鸡毛掸子打我,但是看在我吃不下东西又吐得难受得样子,又下不了手。我知道她当时是真的心痛我,她那个时候已经全然忘记我要中考,甚至她之前对我说过的那些学习改变命运的话都抛到脑后。妈妈对我这样说:“你尽管去学校,学不学东西不重要,但你千万不要有不读书的念头,只要你身体好,学习的事以后再说。”
没有了来自父母的压力,我的病也好了,到学校也不再想成绩排名的事,既然说了不看重成绩,那我就暂且把成绩排名的事放下吧。虽然班主任已经完全放弃我了,但是他不是我的亲人,我不用在乎他的看法,他在乎的不过是那点奖金和名誉,根本不在乎一个学生的身心成长和思想发展,所以这种应试教育下培养出来的老师,和普通工人没什么区别。
虽然中考失败了,交了点钱依然可以在本校读高中,但是总比去读职高强,如果没有妈妈的那些话,我可能就走不到今天现在的位置。中国的教育是固定的,很难去撼动它,唯一能改变的,是父母的教育方。
4
孩子的教养能体现出父母的教育。
在等红绿灯的时候,我听到一位母亲在教育自己上幼儿园的孩子:“我说了,这个东西,我们是不允许买的,在家里就已经商量好了,不能说变卦就变卦。你看到别的小朋友有,就忘了你和妈妈说过的话了吗?你如果说话不算数的话,妈妈可能也会说话不算数的噢,这样你的糖果就会被妈妈吃完了。”我转过头去,是一位很年轻的妈妈,看起来还不到三十岁,小女孩虽然眼睛里包满了泪水,但任然仔细把妈妈的话听完。
这样的孩子教育出来,一定是会冷静思考问题,并且不会感情用事的。那些因为宠爱所以娇惯的孩子,在未来成长的道路上吃的不是亏,而是教育的批评。
出地铁站的时候,广播里经常会说:“不要拥挤,请注意脚下。”上扶手电梯的时候,经常会因为出站的人流多而出现挤着上扶手电梯的情况。有一次,电梯快到地平面了,我身后的一个小姑娘着急着下电梯,就用手一直在我身上划,因为碰到的是我的臀部,所以我难免有点尴尬,我转过头用脸色告诉她不要这样,抬起头我看了一眼她的父母,他们却装作没看见的样子,把脸撇开了。结果下电梯的时候因为她过于活泼乱动而差点摔了一跤。我并不是想说因果报应,而是有些行为父母在身边的却没有及时制止,导致她认为这种缺点行为可以无限放大。父母的不作为,往往在一个孩子身上体现得最明显,一个听话懂事的孩子,不是因为孩子性格好或者从小就听话,如果没有父母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孩子“听话”“不听话”是最能体现父母的教育。
5
孩子的教育是从三个方面来的:社会、家庭、学校。
社会教会孩子们如何做人,如何处理社交关系,建立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家庭教会孩子性格的温顺,学会爱与被爱;学校教导科学性知识,提高学习素养,培养社会人才。不同的地方孩子都有不同的学习方式,只是在现代中国社会,死板的认为只有最好的学校才能教导最好的学生。学生学习其实就是一个不断自我探索、自我提升的一个过程,真正让学生成长的是自我认识。
家庭的教育往往会因为老一辈的传统观念败阵下来。比如,往往你想让孩子早点学习自己吃饭,父母总会说,“不给他们喂饭,他们怎么学得会?”;孩子摔一跤,父母总是第一个跑过去扶起来的人;你对孩子在金钱上控制着,但是父母总会把自己的钱分一半出去给孙儿们,给他们养成了不知道钱的概念等等之类的。紧追着喂饭累,逼迫着学习更累!
所以从小就要给孩子养成自觉、自律、主动学习的性格。我尊重老师的付出和努力,但是我更尊重孩子自己的习惯和思想。千万别把家变成了学校,再把压力从学校带回家。
瑞瑞能够在家自学并且找到自己想做的事,就在于他的父母能够给他一个更好的生活圈,他父母没有通宵应酬,没有沉迷牌局,没有为柴米油盐争吵,而是给他营造了一种乐于学习,没有压力的环境。人文环境是孩子建立价值观最重要的一部分,孩子从小是没有认知能力的,他的一切都是从模仿开始,模仿妈妈嘴型发音,模仿爸爸拿勺子,模仿奶奶跳舞,模仿爷爷开电视等待之类,只要他能看见的他都会学习,并且根深蒂固的影响他的行为。在知乎上到一个问题:怎么教育孩子。灶爷王回答:言传身教。他举了一个例子,他和他哥还有他哥的女儿出去吃饭。他哥是是属于东北的老大粗,说话举止都比较火爆,没什么文化但不影响他对妻女的爱。刚坐下她女儿就对服务员大喊,需要什么什么菜,服务员记下来就走了。然后他哥就语重心长地教导女儿,说话不能没这么没礼貌。结果等了半个小时菜还没上上来,他就受不了了,开始拍桌子大叫:“这TM什么玩意,这破饭店怎么开了这么长时间?连个菜都送不上来?你回家做饭还是回家种菜去了?”总之此处省略了千字。他在文章中最后讲到:所谓言传身教,为人父母,为人老师,如果总是试图传授一些自己都没有具备的事物,恐怕真是事倍功半。
学习不仅需要自律,还需要转变思维方式,只要找对了人生方向,即使有千军万马朝你奔来,你也可以孤军奋战到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