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怒妈妈猛踹自己孩子下体,究竟为何?

2021-08-19  本文已影响0人  放放的随笔杂谈

一位妈妈,抱着一个男童,来到急诊室就医,医生检查过后,发现男童是下体受伤。就询问妈妈,孩子是怎么受伤的。

妈妈挺淡定地说了一句“我踢的,就是猛踹”。

视频截图,侵删

医生听到“猛踹”两个字,愣了一下,很显然是被这个回答惊到了,回过神后,还是不敢相信地问了一句“你本来是不是想踢屁股?”

视频截图,侵删!

看得出来医生还是不敢相信,他宁愿再反问一下,以此来验证妈妈本来想踢孩子屁股,然后不小心误伤了孩子下体的猜测。

也是啊,面对会对自己孩子做出这样疯狂举动的母亲,估计谁都会被惊到吧。

谁知这位妈妈应了一句“没有,我就是有这个打算”,是的,医生没听错,她不是误伤,她就是打算猛踹自己孩子下体的。

视频截图,侵删!

那种语气中的坚定,甚至还带有一丝负气冷淡的感觉,让我不寒而栗。

医生了解清楚受伤原因后,也向这位妈妈陈述了孩子现在的病情:孩子下体裂伤,有活动性出血,需要紧急做缝合手术,术后可能会导致孩子排N方面的一些并发症。

孩子妈妈听完后,终于意识到后果的严重性了,开始有些自责了。

这时躺在病床上的男童因为疼痛开始有情绪了,一直哭着喊“妈妈,妈妈”。

听到呼喊,这位妈妈俯下腰,抱住了自己的孩子,被妈妈抱住之后,小孩子的情绪才逐渐稳定下来。

视频截图,侵删!

说句心里话,身为一个两个娃的老母亲,看到这一幕真心受不了。即使妈妈伤害了他,可他心里念的还是妈妈,在他心目中,妈妈仍然是他可以信赖依靠的人。

宝宝做紧急缝合手术的时候,妈妈坐在医院走廊上的凳子上,开始哭着自责起来。

她说,她经常发脾气,因为孩子现在在课外班的学习不像之前那样用功了。

视频截图,侵删!

她给孩子,报了英语班,美术班,平衡车班,钢琴班,每天她都要逼着孩子做作业。

这才导致孩子有了抵触情绪,她为此特别不满,于是大发雷霆,动起脚来。

她抽泣着说,她现在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对孩子的要求过高了一点,毕竟孩子才三岁多,不应该给自己的小孩报那么多课外班,让他那么晚没有得休息。

天呐,孩子原来才三岁,一想到一个刚刚才三岁的孩子承受了那么多,心里就更难受了。

为了所谓的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位妈妈差点断送了自己孩子的一生。

幸运的是,孩子下体的缝合手术很顺利。再次看到自己孩子的那一刻,这位妈妈哭着扑在了孩子的病床上,抚摸着孩子的头安慰着“宝宝,妈妈在呢”。

视频截图,侵删!

怎么说呢,我不想过多地去谴责这位妈妈,毕竟该承受的心理煎熬她都承受了。

也希望她像医生说得那样,真的已经为自己的行为感到后悔了。希望她能调整好自己,并做出改变,还孩子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

视频截图,侵删!

总结起来,整个事件就是,妈妈想“鸡”娃,不料三岁的娃娃承受不了,不愿受“鸡”而反抗。妈妈却被孩子的行为“激”到,然后暴怒失控,动起脚来,最终酿成了这起惨祸。

为什么很多父母会鸡娃呢?

我也是一位妈妈,先说说我的感受吧,以前我也有鸡娃心,因为我想我的孩子优秀啊,成才啊!

这还算说得好听点,说白了就是自私,把自己一些未做到的不甘或期待强加在孩子身上,指望他们成龙成凤,光宗耀祖,给自己脸上贴金。

唯恐自家孩子落后于他人,我被这种心理折磨了很久。焦虑啊,有一段时间总会不自觉地跟老公念叨这事。

我老公在养娃育娃这事上,比较佛系。他一直跟我说,瞎着急啥,是读书的料就是读书的料,不是的话,你怎么急,怎么逼,也没用。

老公的佛系,再加上自己会主动看一些育儿类书籍和公众号,慢慢地,我也就释然了,“鸡娃”心也没那么强了。

但也必须承认,每每看到别人家的娃娃那么优秀时,我还是会隐隐不安。

我知道这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精英教育”思想又跳出来作祟了,但还好,我的定力也不是吃素的。

其实呢,主要还是鸡娃的严重后果劝退了我。

鸡娃的父母会选择性忽视孩子内心真实的感受,然后逼迫着孩子去学习。这个时候,孩子就很容易产生逆反情绪,受伤的三岁男童,就是这样的情况。

最严重的就是亲子关系会越来越差,甚至有时会有“生命”的代价。

之前在某公众号上,看到一则留言:

“我大概也是7,8岁的年纪,就立志要好好读书考上大学,为的就是有朝一日离开这个家庭。现在回想起来,这是我源源不断的学习的动力之一。”

这一段话,看得我毛骨悚然,我想这得过得多压抑,内心才会产生这样可怕的“动力”。

一想到以后我的娃娃,把家当魔窟,拼命地想要逃出去,我就脊梁骨发凉。

这样还算是好的结果,只是想着考上大学逃离家,还有一些呢,宁愿放弃自己珍贵的生命。

可这时偏偏会有人跳出来说“你还想逃?没有你父母这样子教育你督促你,你会立志好好读书吗?你会考上大学吗?”

这种人看问题的角度实在是刁钻,真心不敢苟同。但我只想说,未挨过“鸡”,就没啥资格站出来,去轻描淡写地指责别人,质问别人。

这种情况钢琴大师朗朗也遭遇过,我记忆最深的就是朗朗在采访中说到了这样一件事,当初学琴到一定程度后,进步比较慢,就不太想学了。

他爸爸看到他这样子,就威胁他,说如果你不练,那咱爷俩就跳楼,甚至还把30粒药片拿出来吓唬他。

朗朗说,至今还会因为爸爸那时的冷酷“逼迫”,不由自主地留泪,直呼受不了父亲这种类似陪读式和打骂式的教育。

这时就有一种声音跑出来了,“要不是你爸,你能有今天?”

不可否认,在朗朗的成名路上,爸爸确实起到了关键作用,朗朗也曾多次表达了:“我不恨我父亲,今天我所有的成绩都要感谢父亲”。

但我想说的是,真正能取得这么大的成功,其实也是朗朗自己真正想通并开始理解他父亲了。

因为他知道了,父亲和别人家的父亲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别人家的爸爸只是为了培养孩子的爱好,而自己的父亲是要把自己培养成音乐天才,从而改变一生的命运。

父亲是在用全家的命运进行一次豪赌,除了发奋练琴,他没有别的选择。当朗朗自己想明白了,之后的一切就都对了。

这种重压朗朗承受住了,于是他成功了。那要是没承受住呢,会怎样呢?我不敢也不愿去做猜想,毕竟看过太多不好的结果了。

郎朗刚公布结婚时,他曾在采访中被问到:“以后有孩子了,会让自己的孩子也练琴吗?”

郎朗毫不犹豫地说:“我要有小孩,我肯定让他练琴,这是肯定的。”

不过随后他还是比较开明地表示:“至于当不当钢琴家,这不是我的选择,是小孩的选择。”

“我觉得每个小孩都应该学钢琴,当然不要有特别功利的想法,如果你不知道弹琴的乐趣,就开始瞎练,没什么意义,还是要让孩子自然感受到音乐带来的乐趣,再开始。”

郎朗现在深谙音乐教育的真谛:快乐,无功利,让孩子自己体会到弹琴的乐趣。

我想郎朗在教育上的态度,与他自身成长经历不无关系。

可能说到这,还是会有很多人表示,众所周知,小孩子是没有什么判断力,也没有什么耐性的,不知道什么才是真正对他们好的。所以这个时候就是需要家长来督促。

我承认这一点,但实现这一点的前提,能不能也尊重一下孩子的感受呢?

我们要意识到娃娃并不是我们的附属品,他们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也有血有肉有感受啊!

品德教育这个大局观是一定要把控好的,然后在这个前提下,其他一些事情上我们要学会放手,学会信任,适当地把一些选择权交给他。

比如兴趣班这件事,别一上来,就你觉得哪个哪个好,哪个哪个有用。

而是让孩子自己先多去体验,比较之后选择一个他喜欢的,然后在学习的道路上,少一些唠叨打压,多一些陪伴和鼓励。

那在学习这件事上,我更信奉的一句话是:与其逼娃鸡娃,不如让娃自觉自鸡。

我们都知道,强扭的瓜不甜,那强鸡的娃又能甜到哪里去呢。

我很喜欢一位公众号作者的观点:在良好亲子关系的前提下,鸡娃才是有利的。

严重破坏亲子关系,造成身心伤害的情况下,鸡了也白鸡,还不如不鸡。

育儿这件事,在现在大环境的趋势下,能理解做父母的都不容易。

我个人最大的希望就是,一家人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的!

然后我和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成长,做孩子坚强的后盾,让孩子在任何时候,都能感受到家是最温暖的地方。

只是这样,我就很满足了!

网图,侵删!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