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阳而生
从电话里听到声音的时候,就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我说:“你好!请问是某某同学的家长吗?领书的地方在哪?”对方先是问我到什么地方了,然后告诉我旁边几个标志性的建筑物,按照指引我很快找到了目的地。
礼貌性的敲了敲门推开进去,先是看见一六七岁的小姑娘在门旁边的茶几上写作业,她忽闪着两个大眼睛抬头看看又继续低头写字,这时大人就热情的笑着说:“过来了哈,咱先在孩名字这儿签个字,我再把书给你顺好。”说着递给我一个登记表,然后动作优雅利索的回头去捡书,另一张桌子上整齐的摆着几种书,她边捡边说:“这是一年级下册语文,这是数学,这是……”最后是当天孩子们没来得及领的牛奶。她码的整整齐齐用大报纸一包递给我。
“谢谢!辛苦了”
我接过书,客气的说完要转身离开,但内心的疑惑还是驱使我,扭过头略显尴尬的试探着问了句:“你是多阳吗?”她怔了一下说:“我是啊,那你?”我忙顺手向下拉了一下口罩说:“你可能不记得我了,我是你姐多想的同学。”“哦,哦是姐啊,我记起来了,你经常和我姐一块来我姥姥家,你们还给我姥姥担过水,你还给我邮过书。”
时光倒流回三十年前,我见的多阳黑瘦又胆小,她留着齐耳的短发,说起话来不仔细听都听不到,像只令人怜惜的小猫咪,和姐姐的活泼开朗高大健壮形成鲜明的对比,虽然姐妹俩名字里都带着一个“多”字,而姐姐的寓意是“多才多艺”她的“多”字,更像极了不招人待见。多想曾经告诉我,父亲盼着生个男孩,妹妹一来,他大发雷霆当即要求送人,在母亲的苦苦哀求下,父亲勉强答应让姥姥来养,挂在光棍汉舅舅的名下,直到弟弟阳生的到来,父母才肯过年过节的时候把妹妹接回来,但是她更愿意陪着姥姥过年。
姥姥家生活捉襟见肘,懂事的多阳每次见姥姥从父亲那里领生活费和学费回来唉声叹气,她都会躲进房间里偷偷抹眼泪,后来就索性不上学了,尽管老师多次来叫她,说她有灵性是块读书的料,姥姥也踱着小脚来回的劝,躺在床上病秧秧的舅舅,咳声连片,间歇的空挡就骂她:“傻闺女,有你后悔的时候!”
早早就辍学的多阳跟着比自己大几岁的姐妹们外出去打工,馒头房、包子铺,裁缝店等等都干过,有空的时候多阳迷上了读书,听说还能自学考试后,她缠着她姐找我借资料书,那是上个世纪的九十年代,初三没有念完的多阳,通过自学考试拿到了英语专业的大专文凭,又边打工边自学了计算机,后来应聘到我们乡里民政部门做打字员,也算脱离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务农生活。
都说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就会给你打开一扇窗。从出生就遭遇命运坎坷的多阳,她聪慧过人悟性极高,由于家庭贫困且跟姥姥长大,她善良寡言少语却勤劳有加,在单位受到领导和同事的一致好评,她热爱读书,被文字浸润出一种书香气,如花的年龄,她皮肤白皙出落的亭亭玉立,关关雎鸠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经常来单位玩耍的袁潇第一次看见多阳时,神情有点失态,他是隔壁镇上龙头企业老总的儿子,办公室的张姐多次劝说多阳,女孩子有个好的归宿这不比啥都强,多阳每次都是
她善良、清纯、睿智的光也无法把人性阴暗的一面全部照亮。
从开始多阳就明确表态,袁潇和她之间不可能,对他没感觉,而且门不当户不对的,她不想攀高枝,其实最主要还是多阳看不惯他游手好闲不思进取公子哥的不良习惯。
富人家的孩子见多识广,把电影院里学来的一套死缠烂打用在多阳身上,甚至通过多个渠道拿下了多阳的弟弟,买上礼物去看多阳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