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张爱玲终生的偶像
胡适是整个时代的一颗明星,他潇洒多才,相貌英俊儒雅,有人形容他声振寰宇。这样的男人,在哪个时代都是抢手货,何况二十年代的北平,俊男才女云集,革命风潮风起云涌,明恋暗恋胡适的姑娘可以排成一个排。
![](https://img.haomeiwen.com/i13930576/73a606aae93071bf.jpg)
张爱玲记述,她十三岁那年,还是上海圣玛利亚女校的一名初中生,有一天,她在父亲的书桌上看到一本《胡适文存》,便一字不漏读完,然后她第一次向家里要了四块钱,买了一套胡适考证的《醒世姻缘传》,并且成了胡适一生的小迷妹。多年后,张爱玲也流亡到美国,她最想见的人,就是胡适先生,于是给胡适写了一封信,这大概是张爱玲这一辈子唯一的一次主动联系别人。
![](https://img.haomeiwen.com/i13930576/d4fba7441f076f34.jpg)
后来在纽约一栋白色港式公寓房子内,张爱玲终于见到了她终生的偶像胡适,她后来文章中说,她不知道说什么好,只感觉笼罩在一种浓厚的时空交叠感之中。
张爱玲是多么孤傲清高的人,胡适大概是她这一生唯一的偶像,可见胡适的魅力有多大。
胡适不仅是文学大师,他还是一位出色的教育家,在民国那个五彩纷呈的时代,胡适犹如一颗明珠闪闪发光。
早在美国留学其间,胡适就十分关注高等教育和大学的建设问题,他认为,国内大学,乃一国教育与学问的中心,无大学,则一国的学问无所依。
胡适承袭了我国古人的教育是立国之本的理念,又接受了西方文化思想的影响,回国后,他任公立北京大学校长,在胡适看来,教育是解决中国问题的最根本出路,他的教育理念在当时非常先进,他主张接受教育权利的平等,在教育问题上男女平等,推行义务教育,用考试方法公平地选拔毕业生。
![](https://img.haomeiwen.com/i13930576/9d2aec7cc758e0da.jpg)
执掌中国公学其间,他呼吁教育独立,呼吁学术自由。
在认命教员的问题上,胡适在聘请教员上不拘一格,推崇平民教育。
他接纳只有小学学历的沈从文做教员,沈从文来自乡下,生性腼腆胆小,当时也没有什么名气,几乎所有人都不看好他,只有胡适给了他足够的信任和爱护。沈从文上第一节课的时候,见教室里黑压压这么多人,一时紧张,竟然呆了十几分钟。最终硬着头皮开口了,也是讲的飞快,一个小时的内容不到半小时就说完了,面对满堂学生,气氛再次陷入尴尬,最后沈从文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了一行字:我第一次上课,见你们人多,怕了。然后匆匆走了。胡适听说了沈从文这件事,笑着说:上课讲不出话,学生不哄他,这就是成功。后来证明,沈从文才华横溢,教书育人绰绰有余,胡适的不拘一格降人才,受益的不仅仅是沈从文,还有那么多莘莘学子。
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伟大导师,胡适不仅奠定了这场中国文艺复兴运动的理论基础,更在白话文体的实践创作中身体力行,首开新诗写作之先河。
![](https://img.haomeiwen.com/i13930576/e132c94e6bb799ad.jpg)
1920年,极力推行白话写作的胡适写了一系列隽永的小诗。当时维护传统文言文的学者对胡适这一举动反对的非常激烈,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小诗犹如一阵清新的风,吹动了千年文言文这一池春水。
《梦与诗》就是胡适一组小诗其中一首:
醉过才知酒浓,
爱过才知情重。
你不能做我的诗,
正如我不能做你的梦
——大概是你身边太热闹,我的付出与真情显得如此多余。满满都是遗憾。
胡适才气纵横,他写的白话诗没有古体诗的留白与典雅,却独有一股清新温柔气,像他的人,温尔文雅,儒雅君子,感情和人都是雅致的,也想过做梦,却最终梦醒。
注:图文部分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