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贤慧光

【索达吉堪布大学演讲30】痛苦并不残酷3——医者之心

2019-05-07  本文已影响0人  云水行者

内容来源:智悲佛网

------------------------------

主持人:

各位嘉宾、同仁,各位同学,大家晚上好!今天是一个吉祥而殊胜的日子,因为我们非常荣幸地邀请到索达吉堪布为我们作一场别样的演讲。

在座的各位,有些是我的同事,战斗在临床一线;有些是我的同行,活跃在医药行业;还有些是我的学弟、学妹,虽然现在还是学生,但是将来一定会成为悬壶济世的栋梁。我想问大家,在繁忙而紧张的工作中,是否有一些挥之不去的困惑?在繁重的学术研究中,是否感到艰辛与苦闷?在日常生活中,是否迷茫与动摇过?是否常常站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无所适从?我们常常问自己:如何才能坚守那份济世的初心?如何才能真正地离幸福很近?今天晚上,就让我们一起来聆听智者的指点、圣者的答案。

下面请允许我用一句藏语欢迎堪布:扎西德勒!有请堪布——

今天与大家一起探讨“医者之心”。站在佛学的角度看,“医者之心”是一颗慈悲心;站在儒家的角度看,“医者之心”是一颗仁爱心。不论怎样,这样的心是每一位医务工作者不可缺少的。

在座的能考上医学院校,进入医疗行业,是非常幸运的,但是也需要承受种种压力,尤其步入工作岗位后,还可能面临医患冲突等棘手难题,那时如何面对?对此应提前有所思考。

一、给与医者理解与信任

体谅与责任

现在有些媒体为了吸引公众眼球,对少数医务人员的不良行为进行夸大宣传,导致很多人对医务人员乃至这个行业丧失信心。不过我觉得这个行业里,其实有很多令人钦佩的白衣菩萨,默默传递着慈悲与仁爱。

所以,面对一些负面报道,我们应当擦亮眼睛,运用智慧进行辨别;与此同时,也要尽量借助各种途径传播正能量,否则,任由怀疑的心态蔓延滋长,最终不论对病人还是医务人员都只会造成伤害。

我其实非常能体会医务工作者的辛苦——医科大学的本科需要学五年,而刚刚毕业在医学界还做不了什么,即使再继续深造而取得硕士、博士学位,也难以保证一定找到满意的工作,即便找到,也需要从普通医生做起,再慢慢升为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这期间需要不断积累各种临床经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且医务工作者每天听到的往往是病人的哭泣声、家属的抱怨声,以及各种医疗器械的碰撞声……在这种压抑的环境中,如果没有一颗坚定的心,很难坚持下去。

因此,在座的同学,你们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前,一定要做好心理准备。

虽然医务工作者非常辛苦,但是社会上却有一种不和谐的现象:医生发自内心地想帮助病人,但是病人和家属却一直用挑剔的心态监督着,而且认为“既然我交了钱,医生必须治好我的病”。其实这种想法是不合理的,即使病没有治好,医生可能也尽了最大努力,花费了大量心血,身心都承受了巨大压力,完全是问心无愧的。

前段时间有个报道说,医生给一名病人施行脑部手术,历时32小时,术后几名医生累得直接躺在地上。后来据其中一位医生称,病人心脏曾停跳超过一刻钟,但是经抢救已经脱离生命危险。

总之,作为病人或旁观者,不应当心存成见,不能带着有色眼镜看医务工作者——他们是专门骗人的,看病收红包,开药拿分红……一旦有了这种心态,即使对方的内心很清净,行为也很如法,但是在你面前浮现的形象也不一定良善。

所以,大家应该给与医务工作者多一些体谅和信任。

另一方面,作为医务工作者,也需要具备贤善的道德修养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因为你的工作太特殊了,每天都在跟人的生命打交道,因此不能把这份工作仅仅当成养家糊口的工具,而应当怀着一颗柔和、慈悲的心去面对这些生命——如果用佛教的语言说,医务工作者属于寂静本尊,应该呈现柔和、慈悲相。相反,如果做不到这样,甚至背道而驰,那么即便学识再渊博、医术再高明,在救治病人的过程中,也不一定派得上用场。

我自己也经常生病,在上海、北京、成都等多地住过院。住院期间,我虽然也发现个别医生的行为不太好,但是大多数医生都非常敬业、心怀慈悲,所以每次回想起来,都非常感激:如果没有医生的救治,我可能早已不在人间了。

总而言之,一方面人们应该用公正的态度看待医务工作者,体会他们的辛苦;另一方面,作为医务工作者,应该以一颗慈悲的心对待病人。

无奈的境地

大家都清楚,人死之后,尸体送到哪里呢?就是殡仪馆,但是在此之前,亡者大多是在医院走完生命历程的。世界上每天有数以万计的人死亡,那么必然有很多人是在医生的手上离去的。

这本身属于正常现象——医生并非万能的神,能力有限,即便他的医术无比高明,人的生命也终有尽头,所以很多人在治疗中或治疗后死去,也无可厚非。但是因为病人家属往往抱有强烈的期待,“我的亲人一定要活下来”,由此就难以接受亲人的死亡,虽然并非医生的原因导致其死亡,但有些家属还是把责任推到医生身上,以各种方式责备医生,有甚者还会诬陷医生。

这样也会导致一种现象:很多医生救助病人时常常胆战心惊、如履薄冰,言行都小心翼翼,随时预备纠纷与官司。虽然本来不需要这样,医患之间可以开诚布公地沟通,但是一些不良现象导致医生也陷入无奈的境地,无奈中又不得不谨慎。

医学的空白

如今的时代中,人的疾病各色各样,病因也五花八门——食品添加剂、环境污染、工作压力、情绪压抑、传染病源、生活习惯不当……

甚至人们的生活被归为两种,而这两种都会引发相应的疾病:一种是长年坐办公室的,叫“座椅生活”,这种生活容易导致脊椎等出现毛病,还会引发一些心理疾病;一种是常常出门在外的,天天在路上,又堵车、又旅行,叫“车轮生活”,这样的生活也容易诱发一些疾病。

对于这些错综复杂的病因、病状,现代医学只能检测和治疗其中的一部分,对于另外的部分则爱莫能助。

这一点在医学界也是被证实的。西方医学研究发现:人类疾病的诱因并非仅仅源于身体,而大多来自心理层面,而这部分心理病因依靠医学仪器难以检测出来。

佛教、藏医与中医中也讲:人的疾病,除了身体四大不调之外,还有心灵上的病患。这类心灵疾病,佛教称之为贪嗔痴,它们源于无明与业力。所以,人的有些疾病是前世业力所致——前世造了恶业,今世就患病了。而现代医学对于这类疾病,不论在检测还是治疗方面,都是一个空白。

因为这个原因,在座的同学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时,也许会面对许多无奈——很想挽救病人,但是却无能为力,因为一旦他注定要死亡,那么不论他的身份如何,是腰缠万贯的豪富还是年轻有为的才俊,都无法在此世间多停留一秒。

这也是佛教所讲的寿命无常。医务工作者如果能明白这个道理,就会多一份释然,而医科大的学子们也非常有必要了知这个道理,这样在面对生活中突如其来的状况时,可以保持一颗淡定的心。

总而言之,一方面,这个世界并没有坏到不可救药,还是有很多人除了吃饭睡觉,其他时间都用于救助病人,或者帮助困难者;另一方面,每个人都应该明白:生命是有尽头的,即使医学再发达,也无法让人长生不死;再者,现代医学并未达到完美的地步,对疾病的检测、诊断以及治疗都非常有限,所以即便医生付出了十分的心力,对于有些疾病也是无力回天。所以,我觉得不论什么人,都应该对医务工作者多一些理解与体谅。

二、医者心,如是心

病人如亲人

大家都清楚,如今病人数量不断增长,而医生的人数却非常有限,如果一个医生每天要诊治大量病人,效果就不一定理想。

我想在座有的人将来肯定会成为医学界的栋梁,或者医院里的领导,虽然要改变整个医疗体制暂时有一定困难,但是至少可以在自己的权限范围内做些调整,比如规定医生诊治一个病人的时间至少多久等等。

前两年我在北京看病,有一次在没有告诉任何人的情况下,自己去医院买药。那天我很早就到医院排队,大概等了三四个小时终于轮到了。但是那个医生给我看病开药的时间非常短促,当时我心中真的有种说不出的滋味。

大家也知道,有些病人可能家境殷实、具有势力,而有些病人的生活却很贫困,可能是卖了房子与地,乃至所有家产,才凑出一些钱去治病,他们在医院的门口苦苦等待,因为希望能活下去,这时医生如果只是草草敷衍,或者以轻蔑的态度对待,那确实让人寒心。

其实医务工作者如果能把病人想成自己的亲人,就是最好的,假使你的母亲病了找你治疗,你如何对待,那么就以同样的态度对待所有病人。

我曾听一名医生说他有一次把亲人领到别的医院去看病,在这个过程中就发觉医生应该把病人当作亲人,这是面对病人的最好心态。

苍生大医

作为医务工作者,一视同仁的平等心也是非常需要的,就像佛教的法师传法时要对所有人同等对待一样。

在座的应该都知道唐代药王孙思邈,他不仅精通医术,对儒、道、佛等学说也谙熟于心。他撰写的《大医精诚》中倡导“苍生大医”的理念:“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勿避险恶,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

按照这种标准,医务工作者在工作中可以这样行持:

每天上班前先把私心全部摈除,在心中想“我要真心帮助所有病人”,之后的工作过程中保持一颗平等心——对于病人,不论高贵抑或低贱,富有抑或贫穷,年轻抑或年老,漂亮抑或丑陋,是怨敌还是善友,聪慧还是愚笨,来自国内还是国外……抛开所有这些表象,一律把他们当作亲人,一心想要解除他们的痛苦,由此不顾一切寒热饥渴,全力以赴地投入救治中。

如果能做到这样,就是名副其实的“苍生大医”。关于这方面,希望大家有时间时再查阅资料了解一下。

我年轻时有段时间也对从医有一种纯洁、清净的渴望心,“我将来要做一名白衣天使,帮助很多很多的可怜人”。我想在座很多人之所以选择学医,最初都是怀着一颗纯善的心。不过你们的初心,会不断遭受各种冲击——大学时的学业压力,工作时的各种诱惑,乃至污浊环境的侵蚀……各种恶浪不断袭来,能否坚守初心、一如既往?确实很难,就如同要在染缸中保持白莲的洁净一般。所以,有些人慢慢地就随波逐流了。

在社会大环境的巨轮不断运转时,很多人都成了其中一颗小小螺丝钉,如果不随巨轮而转,就可能被拔掉;如果随之而转,又会有悖良心和誓言。

实际上,尽管环境不容乐观,但是就如特蕾莎修女所说:“人们不讲道理、思想谬误、自我中心,不管怎样,还是爱他们;如果你做善事,人们说你自私自利、别有用心,不管怎样,还是要做善事。”

所以即便整个大地充满恶人,我们自己仍然要保持一颗洁白、清净的心。因为与不良现象同流合污,虽然暂时看来不错,但实际上周围的人都是有智慧的,到了一定时候,内心邪恶的人必定会走投无路,而心地清净的人才会得到认可。

甘背骂名的神医

前几天我看到一个报道说,各类职业中很想改行的有三种:一是警察,一是医生,还有就是老师。为什么?因为他们得不到应有的认可,而与此同时工作又十分辛苦,薪水也不高。

不过我觉得从医是非常神圣而具有意义的。当然,如果只是自私的发心,把这个职业当作升官发财的手段,就不值得赞叹了,自己也难免产生苦恼,会冒出改行的念头,甚至做出不清净的行为。比如现在个别的私家医院,并没有良好的医术,但是利欲熏心而鼓吹自己医术如何高明。这种行为非常可怕,是把人命当儿戏。

作为医生一定要想到:人的生命最为宝贵,与之相比,其他一切都不足为重。像古代的一些医生,都是把病人的生命放在第一位。

清朝初年,江苏常州有位魏神医。有一次他去一个危重病人家出诊,等他离开后,那家人发现病人枕头下的十两银子不翼而飞了。

病人的儿子怀疑是魏神医偷了,便捧了一炷香,跪倒在魏神医的门前。魏神医很是诧异,问他这是干什么。病人的儿子道出了疑情。没想到魏神医听了之后,马上爽快地承认了,并说:“我因为有急事要用银子,就悄悄拿了你家的十两银子,本想下次给你父亲诊脉时再放回原处的。”说完,就把十两银子归还给病人的儿子。

如此一来,街上围观的人个个听得目瞪口呆,一时间对魏神医的非议之声传遍大街小巷。然而魏神医却毫不在意。

大约半个月之后,那个病人痊愈了,在清理病床时,发现了丢失的十两银子。此时病人父子才知道冤枉了魏神医。

羞愧难当的父子俩又跪倒在魏神医面前,那个父亲痛哭流涕地说:“我们家的银子并未丢失,是我的儿子诬陷了先生。今天一则来送银子,二则特来向您请罪。”而病人的儿子则十分不解地问道:“先生,我那天听信谗言诬陷了您,您明明没有拿银子,为何甘愿蒙受骂名呢?”

魏神医说:“你父亲的病情正在紧要关头,如果找不到银子,一定伤心绝望,邪火上攻,病情会急剧加重,很可能命丧黄泉。所以,我宁肯背上骂名,也要救他一命。”

魏神医这种慈悲济世、无私利人的高风亮节,让人感动。

现在的很多医生,不一定能做到像魏医生那样忘我利他,但是一定要想到:自己的职业关乎人命,而人命比什么都宝贵。

不过如今也有极个别医生确实让人失望,病人明明已经死了还不断给他输血。听说现在正规的医院都有“三查七对”制度,但是往往还是会有不好的事情发生。

作为医生,之所以要认真负责,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医生就是病人的依怙。

以前我生病时,每天查房医生进来时,我都会首先寻找我的主治医师,一直用渴望的目光寻觅着,如果看到了他,那么他之后的一举一动都会清晰地映入我的眼帘,这时我的目光就变得很敏锐。我想很多病人可能也跟我差不多。

有时我发现医生对我的病情似乎不太关心,只是走马观花地敷衍时,也会禁不住忿忿不平:“我在这里已经住了七天,花了不少钱,你居然连我得什么病都不清楚……”当然,我也遇到有些医生非常尽职尽责,在我入院的第一天,就仔细查看资料、询问病情,这让我心中如巨石落地般,放心多了,“也许他能治好我的病”。我的病并不严重,心态都是这样,那其他很多病人也不例外吧。

因此,医生在救治病人时,一定要细心认真。

佛陀患病的前世因缘

现在很多年轻医生,刚参加工作时非常认真,但时间一久就变得疏忽了。此时一定要提起警觉,常常检视自己——如果是无意中犯错,那情有可原,因为凡夫人都有毛病和习气;如果是明知故犯,那么站在世间角度,就会有难以逃脱的责任,而站在佛教角度,也会有可怕的果报在未来等待。

对于因果,大家不可不重视,因为一旦违背了它,即生或来世一定要感受痛苦,甚至获得佛果时也需要承受报应。

佛经中记载,佛陀有一次显现上骨节疼痛。这其实是难以置信的,就如同一国之君还要遭受法律制裁一样,所以当时佛陀座下的众多眷属都大惑不解,于是佛陀讲述了其中缘由。

这要追溯到很久以前,佛陀那一世是一名医生,善于识别各类草药,专治奇难杂症。有一天一个长者的儿子生了重病,苦不堪言,于是把这个医生请过来,对他说:“请为我把病治好,我将给您很多金银财宝。”医生尽心地为他治疗,不久就治愈了他的病,但是长者子却没有履行承诺,并没有给与报酬。

不久,长者子又生病了,再次请来这个医生,依然承诺重金相报,但是等医生治好了病,他又没有兑现诺言。

不巧的是,长者子后来又患病在床,再次请求医生,依旧许下诺言。医生仍然治好了他的病,但是他病愈后还是没有给医生丝毫报酬。

再后来,长者子又一次生病时,他对医生说:“今天您好好地帮我治病,我一定给与丰厚的酬报,并且把前面亏欠的一并奉还。”但是医生想到自己屡次三番蒙受欺骗,不仅不再信任,而且心生怨恨,于是给他开了非药——对他身体有害的药。长者子服药后病情加剧,不久就一命呜呼。

那个医生就是佛陀的前世,因为这个恶业,他辗转堕落于地狱、饿鬼、旁生道中,感受了难以忍受的痛苦,甚至成佛了还要承受骨节之痛。

这个故事里,佛陀用亲身经历为我们示现了因果不虚的道理。所以面对因果,大家确实要谨小慎微,如理取舍。

治身与治心

在座的老师和同学对于因果规律,有些非常相信,有些不一定能马上接受。不过大家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生活中确实有不少病,即使最先进的仪器也查不出病因,即使最好的药物也无能为力。为什么会这样?这就不得不提及“业力病”——这种病不是今生中饮食不当、受凉劳累等所致,而主要源于前世的业力。所以,治疗这种病的方法不是调养身体,而是疗愈内心,诸如禅修、忏悔等是对症之“药”。

遗憾的是,很多医生对于这个道理一无所知,只是医治身体,而忽视了内心。其实真正英明的医生,既会治身,更会治心,因为从某个角度而言,心是诸多疾病的始作俑者。

我有时遇到一些病人,也会给他们讲一些调心方法,以此帮助他们缓解心中的压力以及情绪,这对身体康复有很大帮助。

古希腊的柏拉图曾说:“医生所犯的最大错误在于,他们只治疗身体,不医治精神。但精神和肉体是一体的,不可分开处置。”

所以,要成为一名成功的医生,在医治病人身体的同时,也要学会观察他们的内心。不同的病人有不同的烦恼与执著,如果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安慰与开导,会对他们大有益处,因为病人常把医生看作最大的依靠。

如今有种怪现状:病人需要依靠医生,但又不太信任医生。不过离开了医生,病人也无计可施——不懂医术,也不能一直忍着,那怎么办?还是要求助医生。

所以,每一名医生都应以真诚心对待病人。只要有一颗真诚心,即使不被其他人认可也无妨,自己于心无愧就足够。

我有时想:如今是网络时代、信息时代、微时代,人的一言一行都可能被放大很多倍,之后曝光在全世界人面前。在这种情形下,希求所有人都对你颔首赞许、对你的职业交口称赞,是非常困难的。所以,关键是自己有一颗利他心,保持清净的行为,如此一来,即使外面流言纷飞,你的内心依然可以坦然、清净、快乐。

真正的成功

尚未踏上医学岗位时,很多年轻人往往一腔热血、万丈豪情,认为前程一片晴空,不过事实也许并非如此,可能会飘来乌云,可能会笼罩雾霾。但是不管怎样,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应义无反顾地走下去。

只要有一颗利他心,其他都变得不那么重要,压抑等情绪也会自然消散。相反,如果抱着一颗自私心,凡事以自我为中心,只是想依靠这个职业跟别人攀比、竞争,那确实心中的苦恼会连绵不断,因为只要看到其他人获得了金钱、地位,而自己似乎没什么发展,就难免失去平衡。

不过,如今的主流价值观出了偏差,很多人判断一个人成功与否,不看他是否帮助了他人,是否利益了社会,而唯一看他的钱财和地位——有钱就是成功人士,有地位就是事业有成。这种标准未免有些肤浅。如果成功的标准是这样,人跟动物又有什么区别?因为在动物眼中,它吃的草、喝的水也是最有价值的,是生活的全部。

在我看来,利他心才是成功的标准,一个人能以无私的心帮助他人就是真正的成功。

我听说有一名年近花甲的医生,在短短五六年中成功做了上千例手术。我们设身处地想一下,自己生病时的痛苦是多么难忍,如果能让我们从病苦中解脱,这个价值是金钱能衡量的吗?

美国文学家爱默生曾说:“人生最美丽的补偿之一,就是人们真诚地帮助别人之后,同时也帮助了自己。”我对这句话很感兴趣,医务工作者天天帮助别人,暂时似乎没有什么回报,没有摘取显赫的地位,没有收获滚滚的钱财,但是只要真诚地奉献、默默地付出,真正的价值就在实现,有意义的人生就在铺展。

反过来说,有些人腰缠万贯、名声显赫,青春貌美又才华横溢,暂时在别人看来非常风光,但如果只是谋求一己私利,昧着良心害了很多人,那么得来的钱都是肮脏的,最终也必定会引火自焚,生生世世都落于悲惨的境地。这样的因果规律是真实不虚的。

我特别希望医学工作者树立“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信念,要相信有一种肉眼看不见的法则存在着、运作着,正因为如此,我们的每一个行为都影响着自己的未来命运。如果有了这种正信,在面对种种人生抉择时,就不会再困惑。

禅修,让心宁静

有一位在医学界很有名望的老教授,他有个常年如一日的习惯:每次上班都提前一会儿到,把办公室的门关上,在里面禅修十分钟左右。这种做法可以抛开情绪,让内心宁静下来,之后再投入工作就可以做得很好。所以,我建议医务人员学一学这种方法。

现在有些医务人员把个人情绪一股脑撒在病人身上,给病人造成了很大痛苦。我就曾经得到个别护士的这种“待遇”,那个护士在感情上受了打击,非常苦闷,给我打针时就很粗猛,“来,过来!”然后啪地扎下去。我当时特别痛,但也没办法。这件事我在一本书里也写过。

当然,作为人,有情绪在所难免,但医务人员是在跟生命打交道,而且病人也付出了金钱,有时一天的治疗费都非常昂贵,所以还是应当控制情绪。而如果能借助禅修化解烦恼,保持平和,就能更好地投入治病救人的工作。现在西方很多大学也强调禅修调心的方法。

其实禅修对很多人非常有必要,因为心一旦宁静下来,不论做什么事都会很高效,容易成功。

三、结语

总之,愿大家以一颗慈悲心帮助所有陷入身心痛苦的人。尤其在座的诸位,希望你们依靠自己的职业救护很多很多人。有些同学虽然现在只是小小的树苗,但终有一天会长成参天大树,让有缘的人得到你的荫蔽和保护。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