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实践之路

做体系的人,你想过没有,为什么现在老板越来越不待见你?

2019-04-17  本文已影响0人  中纵决策_王义礼

和很多做体系的朋友,聊天时,谈起现在企业对于体系的重视程度。好的企业呢,老板或许会过问一下,在进行管理评审会议时会参加。一般的企业呢,就是由做体系的人全部搞定。真正把体系和日常工作完全融合的,是非常少的。做体系的人,在公司里,领导不重视你,其他部门不配合你,这种情况很常见。

回想90年代,体系刚刚进入中国时,很多企业高层,亲自参与体系建设,当作全公司的最高任务来完成。如今,这种场景已经很难见到了。

是什么原因造成如今的这种局面呢?这还要从标准体系的两次重大转换说起。

一、体系的与时俱进

体系从1987年诞生以来,中间历经2000年,2015年两次重大改版。体系的诞生,以及改版,反应的是市场的变化。我们先来看看下面这一张体系变革图,就非常的清楚。

1、80年代,那个时候的市场情况是,供远小于求。此时对于企业而言,便是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加大产出、满足市场需要。因此,公司最高层,关注的是,如何用标准体系的方式,最大化的输出产品和服务。

2、2000年代,市场情况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公司高层转向关注客户需求挖掘。于是,很多企业老板,开始参加展销会,拜访客户,了解客户需求。而在竞争加剧的市场情况下,客户要求,不只是产品质量的满足,而更增加了效率、处理问题速度、产品性价比等方面的要求。这些,都是要靠流程效率提高来实现的,于是,出现了2000年ISO的第一次重大改版。

3、2008年之后,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供远大于求。此时,仅仅从供应和需求的单方面已经难以解决问题,要上升到供应和需求的宏观层面来考虑,考核如何竞争胜出,如何活下去,因此,就出现了战略考虑的问题。新版ISO9001,就在此基础上,增加了体系与企业战略的融合。

从以上三代标准的发展来看,ISO9001标准,实现了与时俱进。

二、困局的形成

在标准发生以上重大变化的同时,我们做体系的人员的思维方式,并没有发生相应的变化。每一次新版标准出来,做体系的人员想到的是:如何做培训,如何写文件,如何提供证据,如何获得认证,拿到证书。在标准-文件-记录-认证这条路上,不亦乐乎。

而从市场变化的情况来看,公司高层实现了,从内部生产效率关注,到外部市场客户需求变化的转变,再到如何长期生存发展的战略考虑。

从以上分析,就可以看出,做体系的人员,从87 版ISO,与高层思想的同步,到2000版的开始出现分支。而如今,更是越行越远。由此,公司高层不再像当初那么重视,也就可想而知了。

我曾经听过一个企业高层说过一个故事。他有一个副总,从别的企业应聘过来的。和他交谈过程中,那个副总说公司管理不规范,与他以前所在企业相比,差得太多。可是,他以前所在的企业竟然倒闭了。那为什么他们认为规范的企业,会倒闭呢?企业都不存在了,还能说体系好么?

三、未来之路

那么,体系人员,应该如何转变思想,从而与公司高层保持一致呢?

首先要明白的是,我们是做企业管理,而不是为标准而标准。要从企业出发,而不是从ISO标准出发。

其次,是要全面了解企业,全面融入职能部门与流程。为他们提供服务,而不是以体系的名义,对他们进行所谓的监督。服务意识要强化。

最后,体系的指导思想要转变。当初提出的说、写、做一致的口号,如今也要进行改变。要上升到想和做一致的层面,达到知行合一的境界。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在十年前,其次就是现在。我们做体系的人,2000版出来时,思想改变是最好的时间,如今改变,也还不晚。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