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摄影.绘画》我手里有一支神奇的笔芳草集

六朝古都-南京(上)—江苏篇(6)

2023-07-05  本文已影响0人  胡老太

        南京-华东第二大城市,中国科教第三城,历史悠久,有超过2500年的建城史和近500年建都史。公元211年,东吴孙权自京口迁往秣陵改名建业,后东晋、宋、齐、梁、陈在此定都(名建康)。吴、东晋、宋、齐、梁、陈合称六朝,故南京有“六朝古都”之称,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明永乐十九年(1421年),明成祖迁都北京,京师应天府改称南京,作为留都(此名一直沿用至今)。南京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又是时尚的现代化大都市,到南京旅游,不仅仅是简单观景打卡,更重要的是了解文化内涵。

        1、钟山风景名胜区

       游南京,是我华东之旅的重要目标。2017年11月5日晚,我乘火车从华东第一大城市上海来到第二大城市南京。次日去玄武区(玄武区精华景点很多),首游中山陵。位于南京玄武区紫金山南麓钟山风景名胜区内的中山陵,是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寝及其附属纪念建筑群,建成于1929年夏,这是遵照中山先生的遗愿,为不忘辛亥革命而将陵寝建在南京紫金山麓的。中山陵前临平川,背拥青嶂,东毗灵谷寺,西邻明孝陵,整个建筑群依山而建,大气磅礴,非常宏伟气势,十分壮观。中山陵被誉为“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第一陵”,有着极高艺术价值,早在1961年就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又被列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国家5A级旅游景区,并入选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

        我到中山陵很幸运,遇到两位南京人,他们告诉我,跟着走就是,并为我讲解和拍照。我们结伴一路同行,顺着台阶拾级而上,到达山顶陵寝。游中山陵留下美好记忆,其中一位南京人已成为微信朋友。

        从中山陵下来我便与两位南京朋友告别,径直去了明孝陵。明孝陵是太祖朱元璋与马皇后的合葬陵寝,因皇后马氏谥号“孝慈高皇后”,又因太祖奉行孝治天下,故名“孝陵“。明孝陵处于山清水秀的环境中,周围山势跌宕起伏,山环水绕,人文与自然景观浑然天成。明孝陵承唐宋陵“依山为陵”旧制,又创方坟为圜丘新制,直接影响到明清500年20多座帝王陵寝的形制,在中国帝陵发展史上有着特殊地位,故有“明清皇家第一陵”之美誉。明孝陵与中山陵毗邻,都位于钟山风景名胜区内,都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明孝陵还是世界遗产。

        明孝陵规模宏大,主要分两部分:神道和陵寝主体建筑,以文武方门(正门)为界。进入景区,经极星门从四方城(又名神功圣德碑,图3),过御河桥(图1)就是弯曲的神道,神道两旁立有石像生18对,这些高大的石兽石人,都是明代石刻艺术珍品(图6下载)。

        明孝陵寝主体建筑自文武方门(正门)开始至宝顶,筑有围墙。主要建筑有正门(图1);碑殿,其中的【治隆唐宋】碑,是清康熙皇帝第三次下江南谒陵时的御题。意思是颂扬明太祖治国方略超过唐太宗李世民和宋太祖赵匡胤。(图5乾隆手书御碑亭)。

        文武方门前有块六国文字碑,是由时任两江总督端方下令立的,意在对外国游客在明孝陵“涂鸦”给予警示。

       图1游客照相处为升仙桥(当年朱元璋灵柩由此过桥入葬,故称升仙桥),过桥就是方城,方城上为明楼。方城后面是宝顶,俗称“宝城”,即明太祖和马皇后合葬的陵墓地宫。这是一个直径400米的圆形大土丘,上面树木参天,四周石壁由条石砌成。宝顶的高度依山就势,整座山就是陵墓。宝顶设计和施工都是反常规的,这使明孝陵至今保存完好,从未被盗过墓。宝顶南边石壁上刻有【此山明太祖之墓】七个大字。

       明东陵是朱元璋长子朱标的陵墓。

        钟山风景名胜区有3个著名景点,除中山陵、明孝陵外,紫金山天文台旧址也在风景区的钟山第二峰上,已入选首批中国十大科技旅游基地。紫金山天文台是中国最著名的天文台,也是中国自己建立的第一个现代天文学研究机构(1928年筹备,1931年动工兴建,1934年完工)。其建筑美伦美奂,仪器名贵,图书丰富,在国内外颇负盛名,享有当时“东亚第一”之称。中国现代天文学的许多分之学科和天文台站大多从这里诞生、组建和拓展。因紫金山天文台的特殊贡献,被誉为“中国现代天文学的摇篮”。

        游了中山陵和明孝陵,我看时间还早,就坐索道上紫金山天文台旧址参观。天文台主体建筑大台(大赤道仪和办公室)牌坊横额“天文台”是由时任国民政府主席林森书写的,整个建筑奠基碑文分别由蔡元培(中央研究院院长)、张钰哲(著名天文学家)题写,这些碑石保存完好

       从大台台阶上去,经过一座牌楼,直达圆形观象台(天文台旧址)。里面设备精良,有当年远东地区口径最大的60厘米反光望远镜、20厘米导星镜、双层棱镜分光摄影仪和电动观测台等现代先进仪器。

        这里还聚集了我国古代天文学的辉煌成果,保存了明清时代复制的古天文仪器,如浑天仪(图2,张衡改进)、天体仪-现称天球仪(图3,东汉张衡创制)、圭表(我国最古老的传统测天仪)等。

         陨石博物馆令人大开眼界,天体的神奇近在眼前。

         站在山峰远眺,群山峻岭的美丽秋景尽收眼中,不忍离去。

         2、秦淮风景区

         秦淮河本名龙藏浦,汉称淮水,唐以后改称秦淮。秦淮河孕育了南京古老文明,被称南京母亲河。秦淮河历史上极富盛名,被誉为“中国第一历史文化名河”。秦淮风景区以夫子庙建筑为中心,秦淮河为纽带,东起东水关,西至西水关的内秦淮河地带,包括秦淮河两岸的街巷、居民、附近的古迹和风景点,使之形成为具有明清风格、庙市街景合一的文化、旅游等多功能相结合的秦淮河畔秀丽风光带。1800多年来,这里始终是南京最繁华的地方,从六朝起便是望族聚居之地,素有“六朝金粉”之誉,六朝到明清,十里秦淮的繁华景象和特有风貌被历代文人所讴歌,美称“十里珠帘”。

       夫子庙即南京孔庙、文庙、文宣王庙,为供奉祭祀孔子之地。南京夫子庙是中国四大文庙之一,中国第一所国家最高学府,主要由孔庙、学宫、贡院三大建筑群组成,占地极大。有大照壁、泮池、牌坊、大成殿、明德堂(内有乾隆御书"金聲玉振)等建筑。

       夫子庙中的科举博物馆(江南贡院)最值得参观,这是我国第一座以反映科举制度为主要内容的专业性博物馆,由江南贡院改扩建而成。馆内展出了100多幅反映中国科举制度的珍贵文献资料、图片,并按原样复建了40间号舍。清咸丰年间,文庙、学宫俱遭兵火,贡院却独自幸存,经清同治年间扩建,考棚号舍达2万多间,每次考试可容纳2万多人,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科举考场。

ke

        唐代大诗人刘禹锡脍炙人口的【乌衣巷】诗:“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使东晋名相王导、谢安宅院所在地乌衣巷名闻遐迩,成为令人神往的魏晋遗风之地。为纪念王导、谢安,乌衣巷建有来燕堂,堂内悬挂着王导、谢安画像,吸引着众多游人前来瞻仰,抒发思古幽情。

        夫子庙附近的瞻园为江南四大名园之一,是南京现存历史最久(600多年)、保存最为完好的明代古典园林。从明朝开国功臣中山王徐达的府邸花园到清代布政史署,乾隆巡视江南,驻跸此园,并御题“瞻园”匾额;太平天国时又成为东王杨秀清王府,瞻园风光无限。瞻园布局典雅精致,内有宏伟壮观的明清古建筑群,陡峭峻拔的假山,闻名遐迩的北宋太湖石,清幽素雅的楼榭亭台,奇峰叠嶂。园中辟有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是中国唯一的太平天国专史博物馆。87年版【红楼梦】,【新白娘子传奇】中赵雅芝的白府都是在瞻园取的景,如此之美的园林必去观赏。

        上世纪60年代末看过一部昆曲电影【桃花扇】,知道了李香君这位名妓。这次到秦淮风景区,参观李香君故居,对这位秦淮名妓得以了解。李香君故居又称媚香楼,是秦淮河畔一栋两层三进两院式砖木结构的明清民居,里面展出了当时李香君生活场景。李香君是“秦淮八名妓”中著名代表,清初戏剧家孔尚任(孔子的64世孙)创作的名著昆曲【桃花扇】,以李香君和明末文人侯方域的爱情故事为线索,深刻描写南明王朝的兴亡与明朝的覆灭。戏剧上演后,李香君成为家喻户晓的我国古代罕有妇女光辉形象。李香君是秦淮一颗璀灿明珠,这位出身秦淮名妓的下层妇女之所以受人敬仰,不在其花容月貌,而在于她有着强烈的正义感、爱国心和高尚情操;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眷怀故国,这是她最难能可贵的精神。

       中华门是我在秦淮风景区游的最后一个景点。中华门是南京明城墙13座京城城门之一,原名聚宝门,1931年,改名为中华门。中华门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结构最复杂的保垒瓮城,有“天下第一瓮城”之称,是古代防御性建筑的杰出代表。 中华门内建有内瓮城3座,共4道门垣,每个门都有双扇木门和可上下启动的千斤闸,现仅存闸槽和门位遗迹,千斤闸早已不见。中华门的主城门分3层,有27个藏兵洞,可藏兵3000人(图6、7)。中华门内瓮城这种藏军设施,在古代冷兵器战争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遇上敌人强攻时,可将敌兵放进城门,然后关起各道城门,来个“瓮中捉鳖”。

       中华门上明城墙很方便,700米的马道相当宽阔,明清两代将领在城下可策马直接登上城门。我沿着中华门石阶登上明城墙,哇,好雄伟的城墙,感觉比西安城墙壮阔。站在城墙眺望,南京城美丽如画,兴奋、激动心情油然而生,立即找人帮忙拍照,留下这难忘的永远记忆。资料介绍,明城墙是明太祖接受谋士朱升提出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而修筑,以六朝京师建康城和南唐金陵城为基础,将南京历代都城囊括于其中,加以扩大,修筑成不仅为中国,还是世界的第一大城垣。南京明城墙汇集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用心血筑成的一座丰碑。无论从历史、观赏、考古价值以及建筑设计、规模等方面看,国内外城墙都无法与之比拟。明城墙是继长城后的又一宏构,已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未完待续。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