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历史

由盛转衰的西周统治,代代相传的逐步败落

2020-10-09  本文已影响0人  大安琪儿

中国历史上的每一个朝代似乎都遵循着兴、盛、中、衰的发展轨迹,西周也不例外。自武王灭商到公元前771年犬戎灭周,西周共历280余年,传11世12王。

武王、周公、成王、康王四世,是西周的兴盛时期,国力蒸蒸日上,各项典章制度日趋完备,使西周成为闻名于世的泱泱大国。

昭王以至夷王,为西周的中衰时期,这一时期西周对周边的战事仍然不断,继续扩大周的势力和影响。但不断的战事也不断消耗着国力,尤其昭、穆二世的出游远征,加剧了社会的消耗,各种矛盾、隐患已经潜伏在冰河之下。

厉王以至幽王为西周的晚期,王道缺失,王室衰微,荒服不朝,而厉王的暴政引发了国人暴动,使西周颓势一发不可收拾。虽然其间尚有宣王的中兴,但终难扼颓败之势,至幽王时则因宠褒姒、烽火戏诸侯而亡国。

成康之世,国民享太平之世四十余载,周朝的国力也达到了顶峰。康王之后为昭王,昭王南巡渡汉水时淹死。昭王之后为穆王,穆王好远征,曾西征至河上,北逐犬戎至太原,东南平徐戎,南伐荆越,是继成康之后再度取得扩张胜利的君主。穆王在位41年(一说为55年),有记载其西游昆仑而见西王母故事的《穆天子传》传世。穆王之后,传子共王,共王传子懿王,懿王传位于叔父孝王,孝王之后复传位于懿王之子夷王。

《史记·周本纪》载,西周王朝至昭王之时始显颓衰之势。昭王、穆王之时还是王道“微缺”和“衰微”,到懿王之时则是“王道遂衰”,以至北边的戎狄(匈奴)侵入中原,进入到京畿镐京附近。到了夷王之时,周朝更加衰弱,以至“荒服不朝”。随着西周王室权力的日衰,作为统治基石的奴隶制度也盛极而衰,走向历史的尽头。

夷王去世之后由其子胡继位,是为厉王。厉王好利,故执政之后任命同样好利的荣夷公为卿士,实行“专利”,即专天地百物之利为王所有,将山林川泽的渔猎之利统统收归于王室,不准百姓樵采渔猎。“专利”是西周后期出现的一种社会现象,是随着奴隶制公田所有制的瓦解而出现的一种私有制现象。

到了厉王时期,“私有”的观念越演越烈,不仅“匹夫”、贵族专利,连天子也专利起来。“专利”虽然是西周后期社会发展变化的一个趋势,但是天子专利却非同寻常,它一方面因不符合周的王道政治而失去了贵族的支持;另一方面则使本已不堪赋税之重的广大民众又断绝了渔猎薪樵之源,遂导致“财力殚竭,手足靡措”“民不堪命”的局面。厉王的“专利”触动了各阶层的利益,尤其对国人的利益侵害最大。

国人即国都的平民,他们居住在王畿内,有自己的土地,平时为农,战时为兵。他们还享有参与国家大事决策的权利,如国家有难、废立君主、迁都等重要事宜,决策者都要在征询他们的意见之后才能采取行动。到了西周后期,由于对外战事和赋敛的有增无减,国人与奴隶主贵族的矛盾日益尖锐。沉重的赋役使得老百姓无暇顾及生产,无力供养父母和妻儿。而厉王的贪婪好利更恶化了国人的生存条件,因此他们对厉王的不满也更加强烈。

为了镇压国人的不满,厉王从卫国请来巫师,专门监督国人的言论,一旦发现有人“诽谤”,就把他抓起来杀掉。厉王的恐怖政策使得国人惶恐,不敢言论,路上相遇只匆匆递个眼色就算打招呼了。看到国人不再谤王,厉王很满意,为自己弭谤有方扬扬自得。有识之士召公曾向厉王谏言说:“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应该让国人说话,广开言路,才能长治久安。但是刚愎自用的厉王一意孤行,继续执行高压统治。

公元前841年,不堪忍受厉王暴政的国人终于爆发了声势浩大的武装起义,他们像决堤的洪水一样冲向王宫。厉王仓皇出逃到了彘(今山西霍县),厉王的太子静则躲在召公家中。国人将召公的住所团团围住,要召公交出太子静,召公只好将自己的孩子代替静,才使得太子幸免一死。

国人暴动是一次以国人为主的、由广泛社会阶层参与的一场驱逐暴政的行动,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群众性武装起义。它成为西周历史的一个转折点,从此赫赫宗周江河日下,周王朝的统治日益衰微。

而厉王逃到彘后一直不敢回都城,于是人们推举有威信而好仁义的共伯和来主理政事,史称“共和行政”。从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起,中国历史开始有了确切的纪年。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