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在为钱烦恼
《不再为钱烦恼》蕴含了松浦弥太郎的金钱哲学,它通俗易懂,简单实用。这本书既没有告诉我们如何炒股、如何投资、如何做资产配置,也没有告诉我们如何省钱、存钱,而是告诉我们和金钱打交道的方法、智慧和原则,教会我们如何和金钱处理好关系。
——· 关于作者 ·——
松浦弥太郎在18岁的时候就辍学,然后独自一个人游历美国,回国之后,他先是在东京的某家书店里,开了一家二手杂志店。后来,他有了属于自己的独立书店,还做了《生活手帖》杂志的总编辑。他被称为“日本最懂生活的生活美学家”,出版的书非常受欢迎,像《100个工作基本》《今天也要用心过生活》《最糟也最棒的书店》都十分畅销。
——· 本书金句 ·——
1. 金钱就像朋友一样,既然要决定怎样和金钱打交道,不妨和金钱之间建立“朋友关系”。
2. 一旦懂得“真正需要的东西”和“只是想要的东西”,就可以渐渐学会和金钱的相处方式。
3. 不要去追钱,要让钱来追自己。
4. 尊称一声“钱大人”。
5. 用钱是取悦“钱大人”的最好方法,但是用钱之前,不妨停个十秒钟,思考“我这样用钱,钱大人会高兴吗?”
怎样和金钱做朋友,一辈子不再为钱发愁?
提到金钱时,你会想到什么呢?你也许会一脸憧憬地幻想着,要是等自己有了钱,就可以随心所欲地到处旅行、疯狂购物等各种美好的场景,你也可能会一脸沮丧地叹气。想着自己还有一大堆的信用卡要还,想着房贷、车贷、孩子的补习班,老人生病住院都要花钱,就感觉压力巨大。
无论是对金钱的美好幻想,还是对金钱的无奈控诉,我们每个人都有为钱烦恼的时候。也正是因为这样,我们每个人的心底都有一个强烈的愿望,就是实现财务自由,不再为钱发愁。今天我们要讲的这本书就跟钱有关。不过这本书不是告诉我们如何炒股、如何投资、如何做增产配置,也不是告诉我们如何省钱、存钱,而是告诉我们和金钱打交道的方法和体会,教会我们如何和金钱处理好关系。你可能会说,和金钱处理好关系有什么好说的,不如直接告诉我怎么赚钱更接地气。但是我们仔细想一想,我们想要赚钱,却不知道钱是什么,也不知道如何才能吸引到钱。更没有想过我们和金钱之间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以及这样的关系对我们的人生有着怎样的影响,是不是有一点儿本末倒置呢?
这本书的作者叫做松浦弥太郎,相信很多人都看过他的书,知道他的大名,他出版的书,像《100个工作基本》《今天也要用心过生活》《最糟也最棒的书店》都是十分畅销的。
松浦弥太郎在 18 岁的时候就辍学了,然后独自一人游历美国。回国之后,他先是在东京的某家书店里开了一家二手杂志店,后来她有了属于自己独立的书店,还做了《生活手帖》杂志社的总编辑。
松浦弥太郎的书都非常的浅显易懂。当你看他的书的时候,感觉就像是一个邻家大叔在跟你亲切地谈心,在跟你分享他的人生经历。而这些经历可能不会像武侠小说那样惊心动魄,荡气回肠,反而更像是冬日里的一抹阳光,温柔的温暖的照在你的脸上。
他的生活哲学并不高大上,甚至有些书也算不上新颖独特,但是却让人觉得非常的踏实、接地气,简单实用,就像他在《今天也要用心过生活》这本书里说的,人生不需要太多的大道理,有一点儿小哲学就够了。所以松浦弥太郎也被称为“日本最懂得生活的生活美学家”。
介绍完这本书的基本情况和作者概况,接下来我就为你详细讲述书中的内容:
第一个重点是改变对金钱的态度,和金钱做朋友。
第二个重点是聪明地用钱,让金钱流动起来。
第三个重点是耐心地培育钱,收获金钱的果实。
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重点内容:改变对金钱的态度,和金钱做朋友。
大多数人对金钱的态度是把金钱当作物品一样去使用,认为金钱是一种工具。但是松浦弥太郎却认为,想要和金钱处理好关系的第一步,就是要把金钱当作我们的朋友,你可能会觉得有点奇怪。为什么要把金钱当朋友呢?它明明就是一沓没有感情的值。可是松浦弥太郎却认为钱实际上也是有灵性的,我们怎么对待金钱,金钱就会怎么对待我们。所以说松浦弥太郎有一个习惯,就是把钱尊称为“钱大人”,就好像我们中国人把掌管钱财的神名叫做“财神爷”一样。那么一个简单的称呼难道就会改变我们对金钱的态度吗?还真的会,我们可以试着张嘴说几句:“钱大人、钱大人”,有没有觉得不太一样呢?
当我们称呼钱为“钱大人”的时候,是不是会感觉心里升起一种尊敬、甚至是敬畏的感觉呢?是不是瞬间觉得毫无情感的钱变成一个有温度的人了。
松浦弥太郎说,“钱大人”就像是我们的朋友。显然我们对待朋友的心态和对待一个冷冰冰的物品的态度是完全不一样的。对待朋友我们会发自内心地喜欢他,我们会尊重他、珍惜他,我们不会过分消费彼此之间的友情,我们会懂得节制。遇到朋友帮了我们的大忙,我们还会对他说声谢谢,表示感恩。我们和朋友之间的关系既亲密,又不会因为过度亲密而愉悦了该有的接线。如果我们以对待朋友的心态去对待“钱大人”,那么我们和钱之间的关系就会变得更加融洽了。
除了和“钱大人”做朋友,我们也要去取悦“钱大人”,让他喜欢跟我们待在一起。作者提出了一些取悦“钱大人”的方法:比如说不要在背后说“钱大人”的坏话,像什么“我很穷”、“我没钱”,“我讨厌钱”,“我总是赚不到钱呢”。“钱是个坏东西”,“谈钱伤感情”等等的。想一想,如果你的朋友在背后听到你说他的坏话,他肯定会生气的,肯定会离你远远的。但是如果我们把坏话变成好话,那就不一样了。比如说“我喜欢钱”,“我爱钱”,“钱是个好东西”,“我一定会赚到钱”、“我要用钱来帮助更多的人”。
很明显,“钱大人”更喜欢听到这些话,会被这些话所吸引,进而来到你的身边,帮助你实现你的梦想。
除了注意语言之外,还要买一个好的钱包。有一本书叫做《有钱人为何用长钱包》,这本书里就讲的,我们应该尽量让钱舒舒服服地平躺着,而不是让它弯曲着身子被折叠起来,放在钱包里。想一想,要是“钱大人”每天这样委屈地呆在你的钱包里,该有多辛苦,想要有更多的钱,那么我们首先就要好好的招待钱,让“钱大人”像去海滩度假一样,让他舒舒服服地平躺着,让他喜欢到我们的钱袋里来。
其实重要的不是钱包,而是我们对待金钱的态度。我们怎么对待钱,钱可能就会怎么对待我们。所以说还是对钱好一点儿。每天整理一下钱包,确保钱所在的空间是舒服的,是干净的,能够和钱处理好长期的关系。我们还需要首先存到一笔钱,也就是一笔原始资金。我相信很多人都听过 4321 理财法则,就是把一个月的收入的 40% 用于投资,30%用于生活开销,20%用于储备,10%用于保险。如果说收入增加了,就继续按照这个恒定的比例进行资产配置。
如果说你听过古巴比伦最富有人的故事,你就会知道想要变得富有基础的储蓄是多么的重要。古代巴比伦富人有一个传承了好多年的习惯,就是当每次收获 10 个金币的时候,最多只会用其中的 9 个,剩下的一个金币一定会存起来,日积月累,就会有一笔不错的原始积累资金。不管你每个月赚 3千 还是 3 万,每个月都需要强制储蓄一份基础的收入,也许是月收入的20%,也许是月收入的10%。如果说每个月都没有给自己留下一枚金币的话,那么钱袋子就永远都会是空的。
上面为你讲述的就是第一个重点内容,我们讲了改变对金钱的态度,尊称钱为“钱大人”和“钱大人”做朋友。我们还讲了一些取悦“钱大人”的方法,比如说不在背后说他的坏话,表达对“钱大人”的喜爱,让“钱大人”在钱包里舒舒服服地平躺着。最后我们讲了每个月要把收入的 10% 存起来,有一个最基本的原始启动资金。
接下来我们讲第二个重点,聪明地用钱,让金钱流动起来。
《富爸爸穷爸爸》这本书的作者罗伯特·清崎,把人的财务分为四个象限,包括工薪族象限、自由职业者象限、企业家象限和投资者象限。工薪族是为别人工作,自由职业者是为自己工作,企业家是让别人为自己工作,而投资者是让钱为自己工作。
无论是工薪阶层还是自由职业者,其实都是在靠时间换取收入,也就是投入的时间越多,那么换来的报酬也就越多。如果不工作,那就没有收入。而企业家和投资者象限的人,则是通过“买卖别人的时间”来获得收入的。他们想工作就工作,不想工作也仍然有收入,因为别人或者是金钱本身在替他们工作。
松浦弥太郎说,想要和“钱大人”建立更加深厚稳固的关系,就要不断的增加自己的收入。而增加自己的收入最好的方式之一就是经营自己的公司,也就是让自己进入到企业家象限,让别人替自己工作,让自己成为公司的董事长。
很多人会陷入一个误区,就是这个公司的所有钱都是自己的,也就是将金钱私有化。作者认为,即使是一家私营企业的老板也不应该把金钱私有化,因为所谓的私有化就是占为己有。一旦认为这些钱都是自己的,自己就容易为所欲为,买不该买的东西,过度的奢侈浪费或者是过度的储蓄存起来,而这都不是“钱大人”所喜欢的方式。金钱就像人的血管里的血液一样,要让它顺畅地流动起来,越富有的人血管就会越通畅,没有阻塞。当我们有了钱,要多着把钱用在对的地方,让金钱流动起来,这样金钱才发挥了它应有的功效。
对于经营公司,松浦弥太郎有自己的一套经营哲学,这个经营哲学也是他自己的生活哲学,那就是待人坦诚亲切,每天面带笑容,今天也要好好过生活。这样的经营哲学听起来是不是简单得不能再简单?在松浦弥太郎很多书里面,你会发现他是一个特别喜欢化繁为简的人。比如在《像我这样轻松地生活》这本书里,他就说人生本应轻装上阵,丢弃不必要的情绪和欲望,留下真正需要的宝物,才能换得饱满而轻盈的人生。
松浦弥太郎没有大刀阔斧地讲述怎么具体的去经营公司,而只是说公司只需要两个得力的助手就好。作者把他们一个叫“小勤”,也就是勤快的,这个员工非常的勤奋,公司里大部分的业绩都是他取得的。而另一个员工叫做“阿务”,务实的务。这个员工虽然行动力没有小奇那么强,业绩也不突出,但是这个人非常的踏实真诚,值得信赖。这两个员工就像是公司的左右手,可以帮助公司快速成长。
创建自己的公司就像是打造自己的“金钱管道”。
什么叫做金钱管道呢?这源于一个很有名的管道的故事,说的是村子里有两个年轻人都要靠挑水赚钱。第一个年轻人非常勤奋,每天挑很多淡水,从这一头到那一头坚持不懈。
而第二个年轻人呢用一部分时间挑水,另一部分时间来做管道。
几年之后,第二个年轻人的管道建成了,他不仅不用再辛苦地挑水了,而且他还能靠这个管道源源不断地赚钱。而第一个年轻人由于村子里不需要挑水的人了,所以就失业了。
在这个故事里,靠挑水赚钱的年轻人,就好像是我们前面所讲的工薪阶层和自由职业者,他们为别人打工,每天都在辛苦地挑水。如果有一天他挑不动了,或者没有人愿意再请他挑水了,那么他也就失业了。
这个故事其实告诉我们,每个人都要去打造自己的金钱管道,这样随着时间的流逝,即使有一天我们挑不动了或者不想再挑水了,我们也可以依靠自己的管道来养活自己,就像理财产品的利息、自己经营的公司、自己出版的作品……这些不需要时间投入却仍然可以获得收入的方式,都可以被视为金钱管道。
如果目前还没有成熟的条件来开自己的公司,那么可以把自己本身当作一家公司来经营,分析一下自己有什么优势,有什么劣势,需要培养什么能力,不断的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久而久之,自己就能够成为一个超级管道。
另一方面,松浦弥太郎认为如何花钱也至关重要。如果说一个人整天买这个买那个花钱如流水,他不仅不会存到钱,还会欠下一屁股债,让“钱大人”沦落为一个欠债的人,那他肯定是不高兴的。钱跟时间一样,都是要花在对的地方,才能有好的回报。想要学会花钱,首先就要懂得分辨哪些是真正需要的东西,哪些只是想要的东西,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必需品和非必需品。人们在花钱的时候一般会有三种行为,分别是消费行为、浪费行为和投资行为。消费就是支付日常生活中一些必要的开销。比如说房租、电费、水费、网费、手机费等等的浪费就是在非必需品上花的钱,你明明可以不需要它,但是由于一时的冲动或者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和物质欲望,就把钱给花出去了。
比如说今天多买一个甜品,明天多喝一杯咖啡,后天在网上看到一个“blingbling”的包包又果断下手了。这些小东西日积月累,其实也是一笔很大的钱。美国作家大卫巴赫就曾提出过一个著名的“拿铁理论”,讲的就是一个人每天早上都会喝一杯拿铁咖啡。你能否想象 30 年后这个人在咖啡上一共花了多少钱呢?我们可以来算一笔账:
现在一杯星巴克咖啡大概是 30 块钱,每天一杯一个月就是 900 块钱,一年下来就差不多要花掉 1 万块钱,30年累计下来就是 30 万。而且我们还没有算入通货膨胀,也没有算入这 30 年内咖啡涨价的钱。也就是说每天仅仅只是多喝一杯咖啡,30年累计的钱就已经远远超过 30 万。
这个理论其实是在提醒我们,生活中一些看似很小的开支,长期积累下来也是一笔非常可观的财富。每个人肯定都有自己的“拿铁因子”,不是一杯咖啡就是一个甜点,要不就是化妆品等等之类的。尤其是现在大家都在用手机刷卡,钱没有握在手里的感觉,哗啦啦就花出去了。关键是花出去了还一点儿感觉都没有。只有看到每个月收到了账单,才会发现怎么这个月花了这么多钱。
虽然松浦弥太郎在书里没有提到过记账这个小技巧,但是我觉得记账对于了解自己的财务状况,知道自己的钱都花到哪里去了非常有帮助。如果能够减少在非必需品上花的钱,也许很快你会发现银行卡里多了一笔巨款。除了消费浪费还有投资。所谓的投资就是买未来能够增值的东西。一个人花了 1000 块钱去吃一顿大餐,和一个人花了 1000 块钱来买书、或者是报了一个课程,那他们获得的回报肯定是不一样的。你消费掉、浪费掉的钱是回不来的,但是你投资的钱,未来可能会以 十倍、百倍的收益来回报你。
所以说下次花钱的时候,你可以这样问自己,我这样用钱,“钱大人”会开心吗?“钱大人”得到这样的对待,他真的会高兴吗?我有没有更好的方式来花这笔钱呢?松浦弥太郎的金钱哲学其实非常简单,就是只留下我们的基本生活所需剩余的钱,找到合适的方式让它滚动起来。中国人常说财源滚滚,其实也是蕴含了金钱流动的本质。
上面为你讲述的就是第二个重点,我们讲了想要和“钱大人”维持更稳固的关系,首先要赚到更多的钱,比如说经营自己的公司,打造自己的金钱管道。其次我们要学会聪明地花钱,知道自己花出去的钱是属于消费浪费还是投资行为。
接下来我们来看第三个重点,耐心地培育“钱大人”,收获金钱的果实。改变了对金钱的态度,尊称钱为“钱大人”在日常生活中,聪明地用钱把金钱流动起来,那是不是我们很快就会变成有钱人了呢?不要着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松浦弥太郎说,我们要像农夫一样,悉心地培育属于自己的金钱的土壤。等我们种下一粒种子,我们要等待它的生根发芽,我们要时常给它浇水松土,我们需要分析它适合什么样的种植方式,我们还要未雨绸缪,直到在什么样的恶劣天气下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才能保护它不会被风雨雷电摧惨。
渐渐地,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收获了很多技巧和经验。而更重要的是,这个经验是完完全全属于我们自己的,它全然的适合我们,而不是道听途说的,它是我们在金钱成长之路上收获的智慧。想一想,当我们这样精心呵护“钱大人”的时候,我们又怎么可能不和“钱大人”建立深厚的友谊呢?开花结果是迟早的事儿,我们只需要耐心地收获果实就可以了。可见,收获金钱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不是一个一夜暴富或者是走捷径的过程。
一个人没有处理好和金钱的关系,即使他一夜暴富了很快,他又会陷入旧有的错误的金钱关系中。在这个过程中,“钱大人”也会慢慢的疏远他。我们常说时间就是金钱,每一分每一秒滴滴答答都能听到金钱流动的声音。珍惜时间就是珍惜金钱。有钱人的时间管理都十分高效,都懂得如何通过时间这个杠杆来发挥它最大的功效。有钱人的档期一般都排得满满当当的,他们不看狗血的电视剧,也不打游戏,也不浪费时间在毫无意义的争吵上,他们把时间都花在了能够提升自己能够带来经济效益的事情上。
讲到时间的利用,很多聪明的有钱人,都在做一份时间可以被出售很多次的工作。打一个比方,一个人花了 10 个小时录制了一节课,放到网上售卖,今天、明年、后年,甚至是十年后,这个课程都还有人买。可见,这个人的 10 个小时兜兜转转被出售了很多次,抵得过很多人工作 100 个小时。 1000 个小时的讲课、写作,都是一件可以把同一段时间重复销售很多次的工作。当然前提是,这个人的课或者是这个人的书有一定的知名度,否则也是淹没在浩瀚的信息中,不被人所知。
关于时间与金钱,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可以通过制定一个短期、中期、长期的金钱计划,来确保自己走在正确的金钱轨道上。比如说短期的理财计划,可以是储备三到六个月的基本生活费,也就是万一失业了或者是发生了一些意外,可以拿这些钱来做一些缓冲。中期的理财计划,就是子女教育和买车买房。在多少岁准备买房,买一套多大的房子,首付准备付多少,理想的月供是多少?子女现在多少岁?到上高中、上大学还有多少?年要存到多少钱给孩子上很好的学校等等。长期的理财计划,都是个人退休养老。现在人们的平均寿命都在不断延后,活到一百岁都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所以说在退休之后,我们还有三四十年的时间,要靠什么来养活自己,要怎么打发这么长的时间呢?真的要住养老院吗?住养老院又需要花多少钱呢?这都是我们要进行长期规划的,越早投资复利的收益就越高。打个比方,如果说一个人每个月定投 1000 块,不管是基金还是其他理财产品,假设这个产品的年利率是10%,那么 30 年后它的总收益也有 200 多万,也是一笔不错的养老金。
无论是做一个农夫,还是制定好与年龄相符的理财规划,都是在做“钱大人”喜欢的事儿。
想要成为一个有钱人,其实简单来讲,就是要找到金钱会喜欢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让自己成为金钱喜欢的对象。换句话说,就是自己首先要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然后找到有价值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并且知道该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利用它获得财富。
好,说到这儿,我们今天聊的内容就差不多了,让我们来回顾一下今天我们所说的要点:
首先我们讲了改变对金钱的态度,尊称钱为“钱大人”,和“钱大人”做朋友。我们还讲了一些取悦“钱大人”的方法,比如说不在背后说他的坏话,表达对“钱大人”的喜爱,让“钱大人”在钱包里舒舒服服地平躺着。激后我们讲了每个月至少要把收入的 10% 存起来,有一个最基本的原始启动资金。
其次,我们讲了想要和“钱大人”维持稳固的关系,首先要赚到更多的钱,比如说经营自己的公司,打造自己的金钱管道。同时,我们要学会聪明地花钱,知道自己花出去的钱是属于消费、浪费,还是投资行为。
最后,我们讲了要像农夫一样耐心地培育“钱大人”,给自己制定一个符合年龄的短期、中期、长期的理财规划,在日积月累中收获金钱的果实。
我们还讲了,真正的有钱人其实是找到了金钱会喜欢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让自己成为金钱喜欢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