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婚又渴婚
《恐婚又渴婚》
婚姻好像是人生中不可避免的一个议题,人们可以选择不结婚但却难以逃离关于婚姻的讨论漩涡。老一辈人的婚姻更多关乎的是家庭责任,新一代的年轻人常常将不婚不育挂在嘴边,认为婚姻是爱情的延续,不是生活中的必需品。这也就造就了一种现象,互联网上人人叫着婚姻是百害而无一利的却又都渴望一段亲密关系,在脱单这件事上又非常向往。
曾几何时我也认为婚姻并非必要的,甚至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女性的发展,因为与婚姻随之而来的就是生育问题。但是作为一个刚刚步入社会的人来说,逐渐摆脱学生思维之后的我逐渐对婚姻这件事抱有不同的看法。过滤掉人们对婚姻中的爱情的美好憧憬以及对未来婚姻问题的无限担忧,从一个更为宏观的角度来看,选择婚姻并不意味着选择爱人,而更像是为自己选择一个合适的战友来增加自己抗击风险的能力。这句话真的残酷又真实。
每个人都在感慨生活的压力越来越大,年轻人在步入社会之前仿佛只有一条光明的道路,就是提升自己的学历。从以前的大专生,本科生,到现在的硕士和博士,人们将自己20余年都奉献给学校了,时间越来越长,难度也越来越大。毕业之后大都25往后,博士更是年近30岁。本来数字也代表不了什么,只不过一个越来越清晰的分界线,分水岭横梗在年轻人面前,那就是35岁,无人能摆脱35岁的魔咒。编制考试,公司招聘等等,都要求年轻人在35岁之前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并做出点成绩来,否则就是被淘汰被遗忘的边缘人物,失去平台,失去价值。而且这情况愈演愈烈,分水岭逐渐从35岁缩小到32岁,30岁。这也意味着人的试错空间越来越小,一旦选择了很难更改,也无力放弃,除非有壮士断腕的决心,否则只能一条路走到黑。至于能走多远全凭运气。
当青年人普遍面对的都是并不明朗的现实情况和随时有可能被淘汰的风险时,那种追求不确定生活中的确定感的想法就愈发强烈。一个人选择面对一条未知的路总是会迷茫胆怯,但两人携手同行至少能增加点勇气,同时也能分担点生活的压力。当奋斗之路遥遥无期之时,选择家庭似乎给大家一个合适的理由去直面自己内心的退缩和胆怯。在自己的成长轨迹上看不到越迁的可能性时,就想转而“投资”别人,想通过别人的成功带来连带效应。结婚后的伴侣,生育后的小孩,似乎成为成本最低,关系最紧密的选择。人总是会不由自主的选择一条更为简单的道路,因为自我成长的路径总是曲折艰难的,而转嫁压力似乎是一条更为轻松的道路。
现如今不论是在大城市还是小城市,凭借个人努力不借助外力的帮助下真正买房安定下来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一旦背上房贷似乎就没有喘息的机会了,容不得自己生活出现一点失误,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是一降再降,否则无法负担得起。想想也挺绝望的,感觉一生的奋斗就是为了一栋房。然而不是所有人都有“资格”背上这个“甜蜜的负担”,在大城市打拼的青年人更面临着永远无法在大城市安家的困难。经营十数年好不容易凑够首付,稍一犹豫,房价就节节攀升,望尘莫及,错过出手的机会,难以在大城市获得归属感和认同感。
每每遇见这种具体的生活问题的时候,我总是无可避免的想要走一条更为轻松的路,也就是结婚。绑上另外一个家庭,几个人共同奋斗是否会更加轻松一些。找到同行的战友是不是压力会小一些。可笑的是年龄焦虑也没有放过婚姻,适婚适孕年龄也没有太长,恰好与事业发展黄金年龄段重叠,也不知该不该说一句“结婚”要趁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