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浔印象
江南大大小小的古镇有很多,我也去过了好几个。
都说南浔古镇是商业气息相对不太浓的一个,可以感受到原汁原味的特色,于是决定去一趟。
路上,读了马家辉的《马家辉家行散记》,他的新书套装三本在微信读书上可以看了,读着消遣还是挺好的。《死在这里也不错》这本名字起得很抓人。因为马家辉其人我比较熟悉,他的文字读起来有带入感,甚至会脑补他的香港普通话。如果是别人写这些零碎的游记文章,我不一定读的下去。
周六中午到达,住进了事先预定的古镇内客栈。之前虽然去过古镇,但都没有在里面住过。客栈价格并不贵,180一晚。如果不想住民宿客栈,旁边还有很多快捷酒店,价钱甚至更便宜。
3月中旬,天气刚刚暖和一点,游人并不多。中午出了客栈,在小店吃了一碗当地特色的双浇面,面里有一块鱼肉、一块五花肉,味道总体不错,偏咸,一大碗全都吃干净了。吃过饭还早,就又回客栈休息了一下。
在网上订的当天的票。进入古镇是不要票的,若干个小景点有联票,网上80。
1点多,出门。小桥、流水、人家,游船、店铺,别的古镇有的这里都有。不同的是,店铺零零散散的,不像别的古镇整条街密密麻麻。有几家特色的面馆和湖笔店、工艺品店、特产店,其余很少。
民居方面,百间楼是一大特色。有一些民居中的居民卖点小东西和吃的,大部分还是保留了原有状态。百余间房子中生活着一家家普普通通的人。有在台阶上捶打衣服的妇人,有边晒太阳边吃东西的村民。从河两岸走过,能闻到晒着的衣服散发出的清香。
住的地方在景区的中间,往回走,路过住处,就走到景区的另一头,有几个名人故居、藏书馆。南浔在民国时期经济发达,名流和商贾云集,十分富庶。建筑中西合璧,这是一大特色。
晚上带着相机出去拍夜景,略失望。没有其他古镇的灯红酒绿。好多店早早关门了,看到两个酒吧,里面的小哥在干唱,座位上几乎没有人。有些路很黑。
猫的天空之城书店灯火通明,进去转了一下,有很多在此歇脚的游人。这家书店是这几年在江南一带火起来的,在很多地方有分店。里面营造的文艺气息、卖的文创产品,还有“寄给未来”明信片是特色。因为有这些特色,已然变成了网红店,吸引了各地游客来驻足、拍照,不再适合读书了。
第二天,离回去还早,又跑出去到百间楼一带晃了一圈,一路走一路拍,也许是刚刚转暖,人特别少,不过其他大热的古镇无论什么时候都不会这么少人吧。民居建筑,几乎是移步换景。临走时被清澈的天空吸引,拍了好多张。
坐在河边的长椅上看了会书,等待归去。
好看是好看,但是由于太不“商业化”,可选择的吃饭的地方就少了很多,我就连着两顿吃了面。
厌烦了其他古镇的程式化,人们跑到这里寻找原汁原味,真正看到了,又不免有一丝失望,晚上出去的时候,在路上看到了好几个意兴阑珊的人,嘴里说着:今晚早点睡好了。可能在骨子里,我们还是喜欢城市、喜欢繁华吧。一旦归于寂静,便不知所措。
我自己出去玩会尽量选择交通发达一些的城市,新疆、内蒙古、青海这些地方虽然美,但是苦于交通不便,会觉得很累,当然也是因为假期有限,没有多少长途旅行的条件。
旅行是从自己活腻的地方到别人活腻的地方。虽然几天甚至十几天的旅程不足以体验另外一个人生,但人们本就不是冲着另外一个人生来的。他们来了,看过了,新鲜一下,就走了,然后赶去下一个地方。
anyway,来个不太累的短途旅行,放空一下,忆过去想今朝看未来,挺好。
南浔古镇不大,半天就可以逛完。相比于其他古镇,绝对是个可以静静地拍照片的所在。行走其间,不免会想起陶渊明的诗句: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巧遇一个外国女人和村民聊天。外国人嫁给了天津人,她问抱着小孩的村民小孩几岁了。村民说,他是鸡年出生的,十二生肖中的鸡知道吗,他的小名叫多米,想让他吃得饱饱的。外国女人一看就在中国待过很久,中国话也很流利。一遍聊天还一边给同行翻译;“……,which means much rice……”
马家辉写到在凤凰旅行时,觉得太可惜了晚来了10年,但也很庆幸早来了3年。假如再晚些来,能够看到的古味便几近于零。我想这句话也同样适用于南浔。南浔再过些年很可能和现在不同,变成如今的周庄、乌镇、西塘、丽江、凤凰……
所以,出游,要趁早。
微信公众号:莫妮卡的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