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原创心情随笔文学创作

浮生琐记 < 7 >

2020-12-17  本文已影响0人  简愫

01

冬日暖阳透过南窗的玻璃照进房间,带着明媚的暖意,使人恍惚有秋天未尽的错觉。

走出门去,才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寒冷的威力,冷气从头顶到脚下包围过来,仿佛是渗透到了骨头和心里。

顶着风前行,觉得总该想着点什么分散注意力,才不至于缩着肩膀专心去体会一寸寸的冷。

这样的思维,似乎是逃避转移法,但却极有用。

有时候步行出门,一个人走一段觉得很远的路,两个人结伴会觉得时间很快,路也不那么漫长。

人活在感觉里,籍着眼耳鼻舌身的感官引领,感受着世间的种种酸甜冷暖。

每个人的觉知力与耐受力不同,同样的一件事,感受也会深浅不一。

而许多人事一旦走近细看,细品,细斟酌,便会看到难以忍受的千疮百孔,就像此时的寒冷。

所以,不回头推敲过往,对未来多一些盼望,带着皮糙肉厚的钝感力,同时学会转移注意力,也许会活的更轻松些。

02

在餐饮业推广素食的老友s最近在做关于生食疗愈的探索试验,并坚持日日"以身试法",尽管我并不认同这样的理念,但甚是佩服他的勇气。

尊重每个人的选择,不妄加评判,不轻下断论,应是一种良性的心灵运作模式。

有时候,人往往急于表达或辩论,对某些事物片面的认知不加论证便四处传播并以此自我标榜,甚至发表攻击性的言论,多半缘于认知不足的浮躁。

而人的智慧是千锤百炼后的沉淀,经过岁月风雨淘洗的人,才能生出沉稳的灵魂。边走边悟,反思与自省是成长的基石。

书上说: 一个人静心了,质朴了,才能更加通透而清醒的看待问题,并做到包容与理解。那一刻的辽阔与放松,会帮助你的身心抵达新的境界。它会超越自己、身体和思绪本身的状态。形成人本该有的真实与珍贵。

静下来,才能看清生命的真相,才能对自我的言行时时保持敏感的觉知,才能有化平淡为诗意的思维。

如此,以澄澈清明的状态过好每一天,便是幸运。

03

沒有颠沛动荡中的挣扎,就不会懂得珍惜现世安稳的平静。

一样的春天,却不一定给予所有的人相同的喜悦,因为欣喜的程度取决于每个人过冬的方式。如果没有竭力对抗过严冬,就不能体会春天的温暖。

严冬难捱时,人常常是数着日子往前奔。最后在心里感叹,终于要过去了。

一切都会过去!在严寒酷暑时,在春和景明时,所有种种不过都是经历而己。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