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教育专家教我们,让孩子放下手机有妙招
每一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假期里,最好每天不是运动就是阅读。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尤其是一到放假,孩子总想玩手机,我们一面担心孩子上瘾,一面又不想因为手机伤了亲子感情。
有人说,改变孩子的某些行为和错误,最有效的方式是想办法影响他的情感,而不是告诉孩子“听我的想法”“照着我说的做就可以啦”。
这句话出自《时间的格局:从出生到青春期的科学养育地图》(以下简称《时间的格局》)这本书。
作者黄静洁是教育专家,她研究教育20多年,不断学习中西方的教育精髓,形成了独到的亲子关系培育法,她的“格局教养”系列课程在樊登读书平台播放量超过2000万。
《时间的格局》这本书从孩子大脑的生理结构展开,分析了孩子喜欢玩手机背后的科学原因,并给出了引导孩子切实可行的方法。
接下来我就与你分享一下如何正确引导沉溺手机的孩子:
01大脑发育的特点让孩子更倾向于玩游戏
脑科学家研究得出,掌管理智行为的前额叶皮质要到20岁才能发育完成,而主管情绪和感受的“下层脑”早已发育完全。所以虽然孩子的身材已经和成人差不多,但一旦刺激和诱惑出现,他们总是被当下的享乐和刺激吸引。
比如,第二天就要期末考试了,只要有小伙伴叫着玩游戏,孩子一准想要玩游戏。因为孩子掌管分析和思辨能力的前额叶皮质还很弱小,但感受游戏爽感的下层脑很发达,所以孩子会倾向于享受当下不顾未来。
所以在孩子想要玩游戏的时候,家长不要急于生气和发飙,并不是孩子就“自甘堕落”、“贪图享受”,而是大脑的发育程度让他们更容易做出这样的选择。
02让孩子放下手机,需要你与孩子建立心灵链接
孩子喜欢玩游戏,是因为他得到的肯定和认同太少。想要把孩子从游戏世界里拉回来,最重要的就是让他在现实生活中得到爱和认同。与孩子的心灵产生链接,是让孩子放下手机最有力的抓手。
黄静洁在《时间的格局》中提到,影响孩子的情感是改变孩子某些行为和错误的有效方式。
每当孩子不想写作业、拖延的真正原因,是因为作业太多太难;而玩游戏却不同,随便做个什么动作平台就不停奖励。
我们不能帮助孩子减少作业或者降低作业难度,但我们可以做到心平气和,不催促、不奚落打击,把他当成一位成年人对待。
有的家长看到和孩子约定的游戏时间到了,孩子依然没有停下来的迹象,不由得火冒三丈,想要一把夺过手机,命令他马上去写作业。
其实,帮助孩子把注意力从游戏上移开,正确的做法是,给他一个情绪缓冲的坡道,比如可以叫他一起吃个水果,或者遛遛狗。等孩子的大脑对游戏的狂热稍微降下来了,再和孩子谈论写作业的计划。
我们要时刻想到,孩子也是人,他们也是有情感的,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你正追剧追得嗨,老板让你马上到公司加班,你是什么反应?
所以从游戏到作业,中间需要有个中缓一下,孩子理智在线的时候,沟通才会有效果,否则只会伤了亲子感情却没什么用。
03从生活的方方面面引导孩子获得自我成就感
孩子沉迷游戏,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没有成就感,所以他们才会在虚拟世界里寻求。如果想要把孩子从游戏世界里拉回来,最重要的就是让他在现实生活中找到自我成就感。
莉莉的女儿学习成绩在班里中下游,平时没事就喜欢打游戏,莉莉为了不让女儿打太多游戏,就给她报了几个补习班。
后来莉莉发现女儿喜欢游泳,她果断放弃了补习班,给女儿报了游泳训练课。果然,自从开始游泳,女儿很少打游戏了,她经常关注各地的游泳赛事,关心谁谁拿了游泳冠军。
后来,女儿在学校比赛中还拿到了奖项,顺利进入学校游泳队。慢慢地,女儿在同学和老师面前也越来越自信。为了让这份成就感更扎实,女儿给自己定了一个清晰的学习计划,第二个学年,她的成绩就上升到了班里的上游。
有句话说,解决问题的万能钥匙就是,答案在别处。
教育孩子也是一样。
一味地强调功课的重要性,孩子未必就能真正明白学习的价值,就算知道未来吃苦,他们没有经历和体验,一样是无法理解。
所以我们可以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入手,帮助孩子找到优势,帮助他们的自我成就感慢慢养大。这样,孩子自然而然就从游戏世界中走出来了,因为现实世界更精彩,他怎么还会留恋虚拟世界呢!
写在最后
很多家长都是凭“直觉”来教养孩子,很容易与孩子之间发生拉锯战,不但得不到想要的结果还破坏了亲子关系。
黄静洁的《时间的格局》讲述了孩子行为背后的科学原因,给出了我们科学教养的范本。
这本书适合各个年龄段孩子的家长,看完你一定会豁然开朗,还会收获很多实用的育儿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