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天堂思念你

第五十八章 柏尔贡巴寺参加天降节

2018-06-20  本文已影响12人  丁香姑娘寻梦

 柏尔贡巴寺,在安多县境内,位于县驻地以东50公里的丹堆乡,佛法传到藏北草原,牧民们最早把佛法佛像安置在帐篷里,久而久之,草原上便出现了众多的帐篷寺庙。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柏尔贡巴帐篷寺庙。始建于1654年,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它是藏北保存完好具有相当规模的惟一帐篷寺庙。这座寺庙由措钦(大经堂)、拉康(佛殿)和扎厦(僧舍)等各种帐篷组成,与西藏其他地方的佛教寺庙一样。

  寺庙前部有僧众-诵经的大经堂,后部是安奉佛、菩萨的佛殿堂,四周是帐篷僧舍。柏尔贡巴兴盛时期,僧人有200多名,僧舍帐篷大小有上百个,形成藏北草原上一处独特而壮丽的人文景观。

  措钦是用80根木柱支撑的一个巨大的黑色帐篷,可以同时容纳200名僧人诵经。拉康帐篷里外是布质,中间夹毡,再以木棍支架支成的圆顶帐篷,类似蒙古包。

  僧舍是各种各样的小帐篷,质地、大小不一,一般都是僧人从家里带来的,有的住1人,有的住2—3人。柏尔贡巴最兴盛时多达200多人,僧舍帐篷近百个。该寺的佛像很多,主供佛为“土钦夏扎”最为珍贵。

  柏尔贡巴寺是羌塘草原上在没有森林,缺乏木材、砖瓦的情况下因地制宜起来的。帐逢就是天堂,藏北的牧人和僧人们以自己的独特方式迎接和安奉佛身。这是一项奇特的建筑和奇特的文化现象,它为生息在草原的牧人提供了从事宗教活动的心理寄托场所。

  温强带着桑杰,王蒙蒙,还有几个老师一起观看了天降节。

  当他们带着满心的虔敬到达柏尔贡巴寺时,那里已经人流如织,经筒飞转,诵经声不绝于耳。

  天降节,藏语称“拉巴堆钦”,据说藏历九月二十二日这一天是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在“忉利天宫”为他的母亲摩耶夫人说法以后重返人间的日子,故称“天降”或“神降”。后来为了纪念这个日子以及诚请释迦牟尼佛化身再临人世普度有情,于是每年天降节当天,藏传佛教各寺庙都要举行佛事活动,接迎佛祖重返人间,弘扬佛法,普度众生。而信教群众则朝佛、转经,到寺庙献供,以求护佑。

  据了解,在西藏众多的宗教节日中,一年中纪念佛祖释迦牟尼的节日有四个,如藏历正月的“神变节”、四月的“萨嘎达瓦节”、六月四日的“转山会”以及九月二十二日的“天降节”。

  藏族民众有转山转水转佛塔的习俗。天降节当日一早,柏尔贡巴寺内,身着鲜亮的藏、蒙、土等民族盛装的虔诚的信众们正在转塔。

  整个寺院里,大经堂是最拥挤的地方,因为寺里的僧人们集体诵经完毕后,会在这里举行摸顶赐福仪式。柏尔贡巴寺为信徒摸顶赐福的活动,是该寺每年在天降节间各项佛事活动中最重要的活动之一。信众们依次排队,企盼着僧人们用历代柏尔贡巴寺活佛生前用过的物品,如枕头、靴子等,轻轻地叩击自己的头。王蒙蒙她们站在拥挤的人群中,沐浴在虔诚的诵经声中,往前挪步,慢慢挪到僧人们面前,期望着属于她的摸顶礼。一下、又一下……,每一位僧人边诵经边用手中的宝物叩击她们的头。

  从大经堂出来,他们便踏上了柏尔贡巴寺的转经路,这条路可以绕柏尔贡巴寺一周。转经路上时不时遇到磕长头转经的人,男女老幼都怀着一颗虔诚的心匍匐在他们的朝圣路上。据一位僧人讲,夏天白天较长的时候,青壮年男子要花整整一天时间才能磕完这转经路。顿时,王蒙蒙对这些磕长头转经的人,心生敬意。

  一行人在柏尔贡巴寺内夹杂在拥挤的人群里到处走,把柏尔贡巴寺看了个够,下午他们才返回学校。在学校由于是周末没有学生,他们继续喝酒吃肉,开心相聚。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