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去发现孩子,给孩子最自由的家庭教育
父母到底要给孩子怎样的家庭教育?
如今无论哪个国家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家庭教育问题。
在中国很多年轻一代的父母也已经开始有了不同于传统教育的观念,但却很难找到较好的方法。
《发现孩子》一书里面的一个案例吸引了我:
三个月大的女婴发现并探索自己双手的过程:
一开始只能转动自己的头和眼睛才能看到自己的小手,但她会常常这么做。
给她不同的物品让她触摸和玩耍,但女婴都不感兴趣,她张开自己的手,物品就从她手上掉下来,她连看都不看。
而女婴常常试图伸手去抓住什么东西,同时脸上会露出开心的表情。
六个月大的时候,给她一个玩具摇铃。但玩了几分钟,女婴就把摇铃掉到地上了,捡起来给她,她又把摇铃丢了。就这样反复了很多次。她似乎是故意把摇铃丢到地上,并让大人给她捡起来。
有一天,女婴没有像往常那样把所有的手指头都打开以让摇铃掉到地上,她先放开一个手指头,又放开另一个手指头,然后再放开一个,最后五个手指头全部放开,摇铃才掉到了地上。
此时,女婴专心地看着自己的手指头,反复地一个一个地张开自己的手指头,继续仔细地观察着。显然,她对自己的手指感兴趣而不是摇铃,她的那些能抓住东西的手指让她觉得很有趣。
明智的母亲没有将摇铃收起来,而是加入到女儿的游戏中来。母亲了解女儿的这些重复举动是有益于她的成长的。
读到这个案例,我感到非常惊讶。因为我所见到的家长们很少这么去用心地观察自己的孩子。
大部分家长所做的都是为了逗孩子玩,而给他们不同的玩具,如果孩子多次扔掉玩具,可能父母直接就把玩具收起来。甚至有的父母会为了不让孩子乱抓东西而给很小的婴儿戴上手套。
但本书作者蒙台梭利认为如果家长这么做,就让孩子无法继续研究自己的手,这样就可能会压制孩子发展自己的智能。
她认为在生命的早期,孩子的内在也有一些需要。
蒙台梭利提出:要尊重孩子正在进行的所有合理的活动,并设法了解孩子活动目的。
之前我观看的一档综艺《爸爸回来了》,里面有一期是杜江带孩子的情景。我很清楚记得他在带孩子吃饭的场景:
作为爸爸的杜江总是依着孩子自己拿着碗和勺子吃饭,甚至是看着孩子用手抓,也不会强行的喂孩子吃饭或者是阻拦孩子,而且也不会在意每次孩子弄脏衣服和小脸蛋。
说实话,我当时看到此场景对这位爸爸的带娃能力还是有些不看好的。因为他看上去一点经验也没有。但现在看来,这位家长至少做到了培养孩子独立个性。
还有众所周知的世界首富贝佐斯,他最幸运的事莫过于有一位耐心又懂得观察和发现孩子的母亲。
贝佐斯的母亲说她在教育孩子方面,没有什么先入为主的观念。
她就是对自己的孩子是什么性格、想要做什么都充满好奇。所以她会关注孩子们对什么感兴趣,并引导他们。
贝佐斯的母亲认为自己有责任让孩子们发展自己的兴趣。
例如,贝佐斯在三岁时曾多次要求自己睡在一张大床上,他的母亲告诉他以后会一个人睡在一张大床上的,但不是现在。
第二天,母亲发现贝佐斯手里拿着螺丝刀,正在拆卸他的婴儿床。
母亲并没有骂他,相反,她坐在地板上帮助贝佐斯一起拆小床,当晚贝佐斯就睡在了“大床”上。
不难看出杜江和贝佐斯的妈妈在对待孩子的教育上做到了:
尽可能地支持孩子的活动意愿,培养孩子独立的个性。
这也是蒙台梭利提出的另一项家庭教育原则。
多次听到樊登老师在读书会讲到自己与孩子的相处模式。
我记得他曾讲到有一次给孩子听写作业的场景:樊老师一边拿着书看,一边给孩子听写,没过一会儿,孩子直接哭起来了。
樊老师很诧异问孩子原因,孩子说他感觉到爸爸并不是想要给他听写,因为爸爸一点都不专心。
相信樊老师的经历很多家长都有过。比如你一边陪孩子玩,一边看自己的手机,这时候孩子一定是能够觉察到你的不专心,从而做出各种反应来引起你真正的注意的。
父母要时时思索与孩子的相处之道,因为孩子的感情非常细腻、敏感,尤其是面对外来的影响时。这是蒙台梭利给的第三条家庭教育原则。
常听别人说:“父母是最难做的职业。”
我想,能够说这句话的父母至少已经开始有了做好父母的意识。只是还没有找对方法,所以觉得艰难。
做好父母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一边做一边学。学习不同的教育理念,并在实践中找到一种最适合自己和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
这里再次总结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对家庭教育的三项原则,希望可以给迷茫的父母给到一些参考:
** 第一,父母要尊重孩子正在进行的所有合理的活动,并设法了解孩子活动目的。**
第二,父母要尽可能地支持孩子的活动意愿,培养孩子独立的个性,不让他养成依赖成人的习惯。
第三,父母要时时思索与孩子的相处之道,因为孩子的感情非常细腻、敏感,尤其是面对外来的影响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