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请从目录开始——《如何阅读一本书》(一)
今天,我的好朋友L君问我最近在看什么书。我想了想,脑子里冒出了一长溜书名,最后告诉他的只是其中两本书。聊了几句,L君问我借书,我满口答应,但只有一个条件:半个月后还书。显然L军对我的要求不在意,随口敷衍了下我,就拿着书出去了。今天写这篇文章的用意,一是给L君重申并解释下,限时还书是必须的,我是认真的;二是总结下《如何阅读一本书》里第一部分和我的浅显认识,希望大家能从中找到一点对自己有帮助的阅读方法。
1.
限时还书,其实是我对L先生的一种负责任的行为,也是对我爱读书朋友的一种保护。书非借不能读,书非还不用读。没有时间期限,书也许就会一直躺在书柜里,无法转变成自己的东西。也许L君骨子里是个爱看书的人,但据我了解,还是给他个期限,他会更主动的看书,并且一直保持着这份热爱。
之所以我最近读的书多,是因为目前我读书的渠道不只是纸质书,还有线上拆书。自从我意识到自己的无知后,两个星期的时间,我加入了大大小小的群团,利用碎片时间读了至少五本书,这个速度是以前的我无法想象的。、
回想起自己儿时的读书生活,教科书占百分之九十,换句话说,读书生活几乎是被动的,跟着老师走。进入社会后,带着问题读书的情况越来越多,开始了主动读书的阶段,才发现原来阅读并不像读教科书那么痛苦,就像在和智者聊天一样惬意。
《如何阅读一本书》中也提到了被动与主动读书两种阅读态度,要想开始真正的阅读,全身心投入地理解获取书中的意思,就必须从主动读书开始。
作者和读者的关系——他们就像三场上的两个棒球手。作者传达讯息,就像棒球赛中的投手,他力求精准正确地表达,希望作为投手的读者能够接好球,能够领会。所以作者和读者其实是种合作关系,双方技巧的融合才能使阅读这门艺术达到最终的效果:读者掌握住了作者想传达的全部讯息。
2.
以前,我做读书计划是这样的,不论这本书的类别,先看页数,255页,好,半个月读完,一天读17页就可以读完,计划开始执行,每天定时拿出书,数着页数,读到页数了,速速停下,除了得个心里安慰外,什么也没学下。其实读书除了清楚读书目的外,还要讲究方法。
从《如何阅读一本书》我学习到阅读分为三个层次:
·基础阅读,就是理解字面意思,需要读者认字识词,只要认识字的人,几乎都可以完成基础阅读。
·检视阅读,算是进入到了真正的阅读层次。就我学到的方法,一本书先看书名和其它封面内容,再看作者简介,了解作者擅长什么或是这本书的写作背景,而后翻开目录,按章节顺序阅读,以上步骤花不了十分钟时间,一般我就知道了这是什么类别的书(方法论、社科、散文)、书里大致讲什么内容、哪些部分是我感兴趣的。到这里,这本书的略读就已经完成了,通过自己的判断,再决定是不是需要进行下一步系统阅读。
·分析阅读,就是学术型阅读,需要一点点深挖学习,这类书都是经典中的经典,这部分不多说。
3.
以前我读书容易分心,貌似认真读完几页,合上书后完全不知所云,脑子里一个触动点都没有,《如何阅读一本书》中讲了一个办法很实用:
要矫正眼睛逗留于一点的工具有很多种,有些很复杂又很昂贵。无论如何,任何复杂的工具其实都比不上你的一双手来得有用,你可以利用双手训练自己的眼睛,跟着章节段落移动得越来越快。你可以自己做这样的训练:将大拇指与食指、中指合并在一起,用这个“指针”顺着一行一行的字移动下去,速度要比你眼睛感觉的还要快一点。强迫自己的眼睛跟着手部的动作移动。一旦你的眼睛能跟着手移动时,你就能读到那些字句了。继续练习下去,继续增快手的动作,等到你发觉以前,你的速度已经可以比以前快两三倍了。
愿你我都能在书海中无阻畅游,思绪飞扬。
词到用时方恨少。
13:30-14:24 56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