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写作•遇见散文读书

最自由——《儿童诗两首》教学侧记

2019-03-21  本文已影响24人  无所用其心

对学生来说,最自由的是什么?不是没有作业能打游戏,而是置身萧红的祖父的园子。“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多自在!可惜那园子独独属于萧红的,而不是随便哪一个人的。想在城市的小区里拥有那样一个大园子,基本算奢望,有钱也不见得就能办到;想拥有那样一个祖父,更算奢望,难不成先找太爷爷谈谈去?可是,也不要太可惜,因为每个孩子都能够拥有一个和它一样——甚至比它更自由的空间,那就是儿童诗。

儿童诗自由到任性,自由到恣意妄为无法无天。第一是书写形式简单已极。连首行缩进两格的最基本规矩也没有,只把句子齐头写出来就行。句子不完整?可以。只写一个两个词?也行。二是文字表达任意。完全没规矩,只管随便写出来,管他别人怎样分析这是比喻还是反复,管他什么修辞和表达,只管写自己的就是。第三是所写内容任意,无不可入笔。天地之广,毫末之微,亘古之长,瞬睫之短,笔下随意点染。鲜明具体的物象,简单热烈的情感,偶尔得之的哲理,纸上尽管记来。第四是思维毫无约束。缺少前因后果的严谨交代?可以。没有一般的套路和章法?可以。物理世界的法则和逻辑世界的规律完全可以不顾。就是感官和想象的乱蹦乱跳和纵横洋溢。花开当然可以拿眼睛看见,同样也可以拿耳朵听见,同样也可以拿嘴巴嚼一嚼,可能还蛮筋道的。飞翔的鱼放射出夺目的光芒,弹来弹去的笑声滋润得小草更加青碧。太阳当然可以是绿色的,绿色同样可以是酸溜溜的。这些奇奇怪怪胡说八道,都由你。究竟是怎样任性的世界啊!

这样一个世界,正好供一个孩子尽兴。只要他愿意,他就是上帝,自己亲手创造着这样一个世界,欣赏着,惊呆着。普天之下,莫非一个我——想想,这种自由,这种爽!

儿童诗最自由,这是必须抓住的本质特征。与此相应的是另一面,即每个儿童都是天生的诗人,有无穷无尽的好奇心和丰富奇妙的想象。这一种文体,这一种人,天生正好匹配。抓住这一点,教学可以如庖丁解牛游刃其间。

在前述儿童诗的四个自由里,以第四个——也就是思维自由——为核心。教学最着力的也要在这里。但我们的孩子实在有可怜之处,本该思维最自由的他们实际上往往思维最不自由,本该想象最丰富的他们实际上往往想象最贫乏,所以实际教学中就要面对学生表现出的两个问题:一是不敢想,二是不会想。这两个问题不解决,一切努力都白费,只剩下识字和理解文意的教学——这也是营养,但远不是精粹。

怎样才能让他们敢想?没有一定之方,但有基本之规。大概就是去除约束,鼓励表达,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我的两个环节效果还不错。一个环节里,我告诉他们,诗可以很奇怪,比如说题目长而内容很短。比如有一首诗,题目叫“生活”,两个字,而内容只有一个字。请学生想一想,自己拿到这个题目,只写一个字,会怎样写。好奇心被挑起,一个一个争着说出自己的想法。课堂气氛形成,学生表达欲高涨,“不敢想”的问题自然消除。这里老师的点评相当重要,第一不否定,第二指出学生意见的优点,只有这样,学生的安全感和成就感才会得以产生成长,才会有勇气,有兴趣。最后我说了原诗的内容而把作者名字留给学生自己课后查找,算留了点探究空间。这个环节总体看,有效实现了让学生敢想敢说的目标。第二个环节里,我要求学生在三十秒内掰手指头说出自己十件趣事。留时间自己活动后,指名回答,果然卡壳;再引导他完成,引导过程中逐步明白趣就在日常,就在细节中;再让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交互。学生果然在短时间可以说出很多趣事来,兴奋得很。他们明白了,原来我平常生活中会有这么多趣事,原来“趣”就是这样自然,而不是奇怪或者高大上的东西。

如果说“敢想”问题的解决靠气氛营造就基本可以,老师只需要简单启发,那“会想”这种方法问题就一定需要老师更多的讲解参与。针对儿童诗的特点,在引导讲解中,我把重点放在两个方面,一是物像的具体和生动,二是通感。一位同学写:“我想把耳朵挂在树上”,我问他,是什么树,柳树、杨树,还是路边的灌木;这树是怎样的,是高大得直入云天的,还是温柔的披在人肩的,还是冬日石缝里钻的。我强调,不同的树,直接关乎耳朵听到的具体东西,听风和鸟,听小孩的笑,听蚯蚓的呢喃和小草生长的声音,耳朵的位置当然会有不同。学生明白了,立即改进为“我想把耳朵挂在矮矮的冬青丛下”。通感会给人以新奇感,我简单讲解后,结合学生文字点评,学生大感兴趣,奇特写法纷纷出现。

课后作业是仿写儿童诗。其实形式上的仿照在其次,可是激起学生表达欲,让他感受到生活的趣味,感受到写作的自由畅快,这才是核心。相信他们能做得好。

自由人人向往。但自由其实并不等于一种简单的没有约束的境界。它首先要求人的能力,没有相应的能力,不可能享受相应的自由。鱼在海里的自由,一个旱鸭子永远也享受不到;鹏举于天的自由,不能承受青天之重的永远也享受不到。自由也不是一种终极状态,没有人能达到那样一种终极状态,但人人又都可以感受到自由,享受到自由,为什么?因为所谓自由,其实就是自己成为主人,能够为所欲为。成为自己的主人,就能控制自己做这个不做那个;成为外在的主人,就能听见花开,让阳光给世界一个绿色的沐浴。所以自由的实质在创造,只有在主动创造中,人才可能确证自己的主人身份。

毫无疑问,儿童诗,就是孩子通向自由最好的门。走进它,就可以发展能力,实现创造,就可以感受自由,享受自由,就拥有了一个完整的、理想的世界。这个世界,大概略同于所谓一佛世界;孩子就是它唯一的佛主。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