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沪九日·北京
说是旅游,其实是旅行。旅游是游玩,旅行是在行走中去经历。
我和挥弦娘相约刘波老师夫妇一行四人,7号出发前往北京,经青岛到上海,15日深夜回到重庆,一共9天,是谓京沪九日。
第一站选择北京,主要是因为儿子挥弦在那里念书,因为实习的缘故这个暑假他不会回家,我们就想借此去看看他。这也是先前计划好的。在北京的行程也主要由挥弦在安排,订旅店约门票以及晚间聚餐等。这个过程令我们欣慰,虽然未能抢到故宫和国博的门票,但挥弦的整个安排还是蛮恰当的。
抵京已是傍晚,挥弦在西客站接站,然后直接领着我们去大鸭梨吃晚饭,他的女友在那儿订好了位置。傍晚的天空被云彩点缀得很美。
这是我第二次到北京,上一次是送挥弦到学校,转眼间六年过去了。除了少许碎片般的印象外,我对北京依然陌生,走过长街甚至感到有些惶惑。假如挥弦决定毕业后留在这里工作,我会尝试去熟悉这座城市,因为一个人爱上一座城,这话不止适合于恋人,也适合父子。
和六年前一样,北京给我的印象是宏大的。唯一的变化存在于我内心感受——上一次很匆忙,而这次是淡定。
天安门必去的。记得上次有安检,但不像这回。广场上游客非常多,金水桥上摩肩接踵。
去了圆明园,耻辱不可忘记。虽然,在园里我触目之下是情侣投喂肥大的锦鲤,但我还是挣扎着去了被毁的故迹,面对残破的宫阙想象曾经的金碧辉煌。
长城,六年前我冒雨攀爬,好汉坡还在。六年后,我们顶烈日而上,只为怀想燕然铁骑和中原金戈的交合。我们努力攀登到最高处,放眼望去,群山连绵,长城确如巨龙蜿蜒,而城上是攒动的人头。
崇祯活成了历史的笑话,我们却在煤山凭吊。树非树,人非人,飘然而过。
临别帝都前,内心自有总结。我欣慰于挥弦和他所爱的平淡与契合,更自我欣赏于体谅他们京城之不易。挥弦教我和他妈妈如何申领和使用地铁公交码如何预约景点,很好,学到新的东西才有发乎内心的快乐。
和挥弦娘说好,孩子们还未就业,消费者而已,所以,费用我们自理,不为什么,应是当然。
我想,若是他们真留在北京,我会支持。但是,孩子远了,即便那山那水那云都美,我和挥弦娘都是过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