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读完25本书,我想和你聊聊阅读
01 我的上半年读书情况
今年上半年,我读完了25本书,这个阅读量并不算多,但是于我而言,这是适合我的阅读节奏,如果下半年能保持,今年差不多能读50多本,相当于一周读完一本书,这样的阅读速度和阅读量,我还算比较满意。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阅读目的,或许为了消遣,或是为了成长,又或是为了提高技能,但总归能在阅读中找到自己想要的。今年上半年,我确实从阅读中收获了很多思考的乐趣,也为我的生活增添了许多色彩。
而现在,我写这篇文章主要是想谈一谈我是如何选书以及如何读书的?
02 如何选择要读的书?
阅读的第一步是选书。你会说,不是开卷有益吗?随便找本书读一读不就好了?对于读的少的人来说,偶尔拿本书出来翻一翻倒也没错。但对于想要读的更多,更深的人来说,随缘选书却显得不够诚意,效率太低。
你知道读书最大的成本是什么吗?不是买一本书要花多少钱,而是读一本书要花多少时间。平常我们说成本常常把它认为是经济成本,而忽略了时间成本。现在读一本书的经济成本并不高,甚至没有,因为电子书实在是太方便了,而很多APP甚至能免费地阅读到正版书籍,比如“微信读书”,就算是纸质书也并不算贵。但是不管在什么时候,读一本书都需要付出时间成本。相较而言,买书的成本不值一提,更宝贵的是你花在上面的时间。
一份时间,你把它拿来读烂书,就不能读好书。你读一本烂书的机会成本是你本可以读到的一本好书。(机会成本是指被放弃的选项中,价值最高的选项)而我们的时间很宝贵,我们想要提高时间的利用效率,就要在选书上下功夫。
那么如何选书呢?我有三个建议给你。
1、选书前先看网上的评价。对于一本书是好是坏,读过的人自然更有发言权,那我们不妨借鉴别人的评价,来粗略判断一本书的好坏。那去哪里找评价呢?可以去豆瓣看一看。作为一个文青集合网站,在多个平台中,豆瓣读者对书的质量要求更高,评分也更为苛刻严格。如果一本书在评价人数足够的情况下,能得到8.0以上的豆瓣评分,那应该可以称之为一本好书了。
2、通过豆瓣筛选后,我们再用“封目序尾法“对书进行选择。“封目序尾法”就是通过看一本书的封面、目录、序言、结尾,来判断这本书是否值得阅读。我们很多人有一个阅读习惯,拿到一本书,就一定要从头看到尾。但实际上,这种阅读方式并不科学,就像是我们不看地图,就埋头乱撞,结果只能一条道走到黑,还不知道自己要找什么。
而通过“封目序尾法”就是在阅读之前先看地图,尽可能掌握书的全貌,再来阅读,那就有头绪多了。也可以借此判断这本书是否是你想读的书,免得埋头苦读,读到一半才发现,此书对你无用。
3、如果一本书写的好,那我们不妨顺藤摸瓜,去找更多的好书。一是可以通过作者去寻找,一个写出过好书的作者,有更大的概率再写出好书,我们不妨去看看这个作者的其他作品。比如,纳西姆·塔勒布不仅写了《黑天鹅》,还写了《非对称性风险》、《反脆弱》等好书。二是可以通过出版社来寻找,就拿中信出版社来说,很多国外的好书最先都是通过它来引进的,还有诸如机械工业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等,都有许多不错的书籍。
通过这三个方法,基本上能搞定选书的问题了。选好了书,就开始阅读。
03 如何阅读?
关于如何阅读一本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如果你想要了解更多阅读的方法,我推荐你不妨读一读《如何阅读一本书?》(莫提默·J.艾德勒/查尔斯·范多伦著)、《高效阅读》(渡边康弘著)这两本书。
而在这里,我想谈一谈我的阅读方式。
书大体上可以分为虚构类和非虚构类两种。虚构类的书籍一般是指文学作品,非虚构类的书籍一般是经管社科等作品。文学书如小说、诗歌等等,我读的少,也不知道该如何阅读,但是非虚构类的书籍,我还是有点建议想给你的。所以,下文所谈如何读书多针对于非虚构类书籍。
关于如何阅读,我有三点想与你分享:
1、读书不是目的,用起来才是。阅读是为了解决问题提供养料。就像有人曾说,“别问我读了多少本书,要问我解决了多少问题。”阅读只是我们丰富阅历、学习知识的手段,阅读的目的不是阅读本身,而是致用。如何用书中的内容来指导生活,改善生活才是阅读最重要的意义。
如果你想明白了这一点,你就会发现,数量不重要、书读没读完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有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形成这么一种观念,才有助于你真正地阅读,而不是为了阅读而阅读。唯有如此,阅读才会作用于你的现实生活。
2、用强力研读法读书。这个方法是得到精英日课的专栏作家万维钢提出来的。他认为对于一本好书,应该读上两遍。第一遍全文通读,第二遍强力研读。
什么是强力研读呢?强力研读就是要把一本书抽筋扒皮,一扫而光。不仅要把骨架、筋络带走,甚至连皮毛都不能放过,达到用读书笔记代替书的效果。
强力研读的读书笔记,主要要求有四点:
掌握每一章的逻辑脉络(分析、记录作者的行文脉络,思维路径);
带走书中的亮点(记下书中打动你的案例、故事);
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对于触动你的语句,不要吝啬你的批注);
写下书与书之间的联系(让知识联结起来,长在你的知识体系中)。
这种阅读方法并不轻松,但是你付出的越多,收获也越多。我们常常感叹,一本书看完就忘。但按照这种方法来读,读过的书印象很深,很难忘记。
因为按照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大脑对信息的记忆分为存储和提取两部分。一段信息记不起来,不是没有存储,而是提取不出来。信息存储容易,提取就难;存储困难,提取反倒变得容易。也就是说,光看,信息忘的快,以后难以提取;而通过强力研读加深存储时的难度,反倒记得更牢,以后更容易提取出来。
3、善于用碎片时间阅读。对于碎片化阅读,有人说,碎片化阅读会让你的知识体系也变得碎片化。但我却不这么想,如果知识本身是成体系的,那不管你用什么方式,什么时间来学习,它也是成体系的。
比如,看一本关于心理学的书,作者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并不会因为你在碎片化时间阅读就把内容打乱了。而且,读了总比不读好,阅读总比刷抖音有意义一些。既然有益,又何必非得强求益处多大才读呢?
阅读并不需要正襟危坐,只要抓住机会,在任何空档时间里,都能阅读。在等车的时候,在坐地铁的时候,在排队的时候,时间虽短,但却也能看上那么几页。积少成多,不知不觉就看完了一本书。
以上3点选书建议和3点阅读建议,就是我想与你分享的全部内容。
身体终将死去,而思想将长存,人的一生追求的不过是心智的升级。阅读是最廉价也是最具性价比的自我修炼。愿我们都能在阅读中升级心智,完善自我,找到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