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极简主义
首先我们来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一、财富等于幸福吗?
主流的经济学观点认为,个体理性的经济行为与幸福感息息相关,也就是说,幸福来源于理性地追逐个体利益。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收入的增长并不总是会带来更多快乐,超过某一个临界值,收入就与快乐无关了。甚至还有研究发现,消费主义、物质至上还与对生活的不满意有关。
过度消费很可能是在传递一种“不安全感”,这种不安全感来源于未被满足的基本心理需要,包括安全感、自主感、能力及亲密关系。但是,通过消费来填补心理上的缺失非但不能达到目的,反而可能损害个体的主观幸福感,这就会造成一个恶性循环:心理上越是匮乏,越需要物质,拥有越多,就越感到心理的匮乏,因此需要更多的物质。但是,消费主义始终只是治标不治本的办法,因为真正的需求依然没有被满足。
二、简化生活,多出来的是什么?许多人已经开始放弃对物质的过度依赖,自愿简化回归真实的生活。他们会放弃高薪的工作,放弃过度消费,不再用消费的观念衡量事物的价值。
这些原本大部分是中产阶级的群体,他们之所以放弃看起来体面的生活,多数是为了找到生活的平衡、提高生活质量,甚至开始重新思考活着的意义。但这不代表他们过着物质匮乏的生活,他们只是选择维持满意的生活所需的足够物质条件,避免收入和物质无止境的增长。
每个选择简化生活的人都有他们自己的理由,似乎很难找出令他们感到幸福的明确原因,因为很多时候这些因素都是相互影响的。
例如不在某个机构任职,但按照自己的方式履行社会责任会让他们获得自主感和意义感,也会让他们感到自己“做了正确的事情”;较低的收入反而给了他们经济上的安全感,因为虽然对自己的经济状况有所担忧,但他们发现自己最后总能解决问题,也就不再为经济问题而过分焦虑了;从对物质的过度依赖改为自己动手做,让他们感到自己的能力;花时间与家人待在一起,帮助朋友、照顾他人,这些让他们有了更多的归属感,也更愿意奉献自己。
所有这些都让主动选择简化生活的人感到更加幸福,收获的这些东西都是金钱难以买到的。
回到那个问题“我们真的会因为拥有更多而感到更快乐吗?”没有的时候想拥有更多,但凡是都有一个临界点,物极必反这个道理适用于很多事情。放弃高收入、减少消费,得到的是时间、意义感、平静、经济上的安全感、健康的身体、友谊,以及欣赏自己所拥有的一切的心态。不管人们用多出来的时间做什么,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他们有了更多自由去选择做那些与他们内在价值和标准相一致的事情,而只有与我们内在价值相一致的目标,才能真正激励我们,令我们持续地为之努力,从而获得长远的收益。
我们最常犯的错误就是选择那些看起来更好的客观结果,却不顾我们内心真实的感受。我们太容易淹没在流行的观念和主流的价值观里,以为这些就是我们想要的;我们也常常被外在的压力和期望裹挟着前进,不断追求更快、更多、更好,却在所有成就面前迷失了自我。
只有当你舍掉一些东西的时候,最重要的东西才会越来越清晰地浮现出来,而这些,才是人们感到幸福的源泉。
就像《砰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的作者所说的,“经过整理、物品减量之后,自己在生活中重视的是什么,还有价值观,都会变得一目了然。并非是要一味地追求物品减量,而是要去尝试用心动的感觉选择物品,并学习用自己的基准享受生活。”选择你所喜爱的,抛掉多余,生活才会慢慢变成你想要的样子,这大概是在喧嚣世界里每个人的力量。愿你,把生活过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用质朴的文字送你一份温暖。——山野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