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读书想法

这个社会运行的本质是什么?

2023-07-10  本文已影响0人  张巨哲私域变现商学院创始人

《道德经》第十九章:

绝圣弃智,名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之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百度翻译:抛弃聪明智巧,人民可以得到百倍的好处;抛弃仁义,人民可以恢复孝慈的天性;抛弃巧诈和货利,盗贼也就没有了。圣智、仁义、巧利这三者全是巧饰,作为治理社会病态的法则是不够的,所以要使人们的思想认识有所归属,保持纯洁朴实的本性,减少私欲杂念,抛弃圣智礼法的浮文,才能免于忧患。

为什么我翻译写百度翻译?

1.因为这个翻译是从百度查到的。2.如果我用自己理解的翻译,会引申很长很长,太短的无法说清楚。

通过这一章,我谈谈自己的部分看法。

大家都知道《道德经》才五千字,但为什么这么深奥?

因为它每一句话除了表面含义,更多的是背后更加深刻的含义,如果你很智慧,能看到字里行间的更深层次的内容,《道德经》海量的智慧,就会呼之欲出。

单说这一篇前几句话:

为什么说”绝圣弃智“、“绝仁弃义”、“绝巧弃利”?

这些“圣”、“仁”、“巧”,都是怎么来的?

今天我在“高能量赋能群”分享“名”这件事。

佛家所说“色即是空”什么意思?

“物质”是虚空的。

道家说:名可名,非恒名。什么意思?

所有的事物都是被人为定义的。

如果你看透这这一点,你就懂得了这个世界的真相,你所知道的一切只不过是他人的“命名”,也就是定义。

谁命名的?谁定义的?

社会的精英阶层。

这个社会是这样的,少部分精英阶层他们对文化、精神进行舆论引领,因为他们掌握着大量的资源和话语权。

而大量的民众呢?

只是进行跟随。

所以,从古至今都是如此,精英阶层负责引领,普通大众负责跟随。

只要是人就有七情六欲,那么就会有私欲,精英阶层会利用自己的资源和话语权引导民众做出有利于精英阶层自己的事情。

精英阶层最大的希望是什么?

希望自己以及后代永远精英阶层,永远是既得利益者。

那么,怎么办?

找到普通人与精英的区别。

区别是什么?

用大家能理解的话来说是:认知。

只要精英阶层保持高认知,大众保持低认知,这个阶层就是稳固的。

怎么做呢?

引导。

如何确定引导是有效的呢?

利用人性规律去引导。

所以就出现了“榜样”、“名分”、“荣誉”等这些被命名的事物出现。

大家想一下:

“榜样”、“名分”、“荣誉”,这些是谁设计出来的,这些隐含的意义是什么?

这些是精英阶层自上而下设计出来的,你重视“榜样”、“名分”、“荣誉”,就会在潜意识中有一种向上仰视的意识。

你在潜意识里,对精英阶层都是仰视了,你说你是什么阶层?

精英阶层这么坏吗?

也不是。

古人早就发现了这个问题,除了《道德经》告诫人们要”绝圣弃智“、“绝仁弃义”、“绝巧弃利”外,古人好明确的说过: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君子的德行好比是风,小人的德行好比是草,风吹在草上,草就必定跟着倒。所以,草往哪边倒,是谁的问题?风的问题。

这里面的君子和小人代指现代的精英阶层和普通大众阶层。(我公众号“行为逻辑”有一篇专门解释过小人和君子的定义区别,题目是《我们要多结识君子,远离小人》)

古人就已经开始要求上层社会、精英阶层要做到好的表率。

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毅。

用到现代就是说:你这些掌权者、名人、专家、教授,必须做到弘毅。

那么,普通老百姓呢?

做不到,没关系。

再比如,周公时期,设置的“礼”是对谁的?

统治阶级。也就是说,是对统治阶级的自我约束。

而越往后,人的私欲越大,所有的东西被重新命名了。

“礼”开始变成约束百姓的了,“弘毅”也变成普通人的价值观引导。

而开始的这些适用人群并不是大众阶层,现在却变成了大众阶层的事了,这些是谁谋划的?

依然是精英阶层。

所以你看先秦时候的那股风气,那些文章写的气势磅礴,你看伟人写的文章气势磅礴,为什么?

因为他们敢于教育精英阶层,他们敢于怒斥上层社会。

你再看看现在的那些著名文章,为什么没有了那种气势?

因为他们只敢教育百姓,只敢教育普通大众。

本末倒置了。

有人说,物质的丰盛必然导致精神的匮乏。

真的是这样,现代的人被物欲蒙蔽了双眼,看是追逐无尽的物欲,还哪里有什么阶层的使命感?

我认为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不容易,要做一些有价值的事。

所以,我辞去了工作,致力于我国传统文化传播事业,其中一个方面就是要为文明的向前发展贡献一份力量。我们要激发出精英阶层和普通大众“善”的一面。

当然我做的事情是利人利己的,系统思维。

如果你对我做的事感兴趣,可以链接我,我们携手前行。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