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亦有道日记

蒙台梭利家庭方案读后感

2019-03-17  本文已影响3人  一点甜Plus

随着家里的小朋友一天一天长大,我开始感到教育的吃力。

作为母亲我感到惶恐,那个小小的人儿,她的一点一滴都交付与我,她就像一张白纸,任我在上面涂抹任何色彩。每当夜深人静,看着她甜美的睡颜,我都在心里默默问自己,我能带好她吗?

我跟母亲讲我的困惑,她宽慰我到“以前的孩子还不是就那么带过来了,你想太多。”真的是我想太多?

记得有一次,她拿着2个汤匙,从23楼的阳台上扔了下去,阳台正对街道,还有往来的人。我吓的慌了神,对着她噼里啪啦一顿乱吼。“你在干撒?你怎么那么笨!你扔下去砸到人怎么办?拿给你耍你就扔下去,你扔了耍什么?……”小朋友有些茫然的看着我,大概从来没遇到麻麻那么歇斯底里的大吼,反应有些延迟。等我吼完转身回去收拾屋子时,她一边亦步亦趋的跟着我,一边用她刚学会的婴语对着我吼,我转身停下来看她,她赶紧后退停下,有些紧张的看着我。

那一刻我感觉到了我的情绪对她的影响,当时正独自带她,有好几次我发现她生气时脾气暴躁。我想一定是我在对待她的态度上给了她错误的示范。

意识到问题我赶紧将她送回母亲家,我认为母亲的好脾气能带出脾气好的孩子。事实上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旺盛的好奇心同样让母亲抓狂。孩子开始生气时摔东西,或直接躺地上,气急时挥手打自己。

正当手足无措急于改变时,有朋友给我推荐了《蒙台梭利家庭方案》看了之后有些相见恨晚,如果能早些接触,小朋友会不会更擅长沟通与表达?而不是通过这种极端的方式来表达不满?

开篇分别表明了父母在孩子教育中的作用,理论部分。后面是作者观察孩子后针对性的对自己孩子划分的各个区域,以及提供真实体验的游戏。

这些都仅仅只是一个参考,文章中真正涉及的理念是,父母用心的陪着孩子,观察孩子各个时段所表现出来的需求,尽力满足她成长所需。

不建议给孩子阅读拟人化,虚假的童话故事。而是将真实生活中的事件当做游戏,引导她参与切身体验。比如让孩子拿着小撮箕,小扫帚,体验扫地。让孩子参与到真实的生活场景中,对真实生活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整部作品强调的是每个父母认真观察记录孩子的点点滴滴,有针对性的引导提供孩子发展所需。说再多的理论也比不上行动。

成长需要磕磕碰碰前行,不管是孩子还是父母。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