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人的自我寻求》:现代人,如何重塑自我意识,找到自我存在的意义

2024-05-29  本文已影响0人  在山清泉水

书尾,有这样一段话——

当苏格拉底在描述理想的生活方式和理想的社会时,格劳孔反驳说,“苏格拉底,我不相信地球上任何地方有这样一座理想之城。”

苏格拉底回答说:“无论这样一座城市是存在于天堂,还是将来会存在于地球上,智者都将会遵循那座城市的方式而生活,与其他任何东西都没有关系,而且在这么看待它的时候,他就将会井然有序地布置自己的家。”

这段话很好地表达了《人的自我寻求》这本书的主旨:

一切都在变化,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课题。一个人,无论生活在哪个时代,只要你具有自我意识自由诚实富于责任心地生活在每一个当下之中,你就能收获快乐和满足。

当然,这些理想的人格特质,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但当它们成为一个人的心理目标,并为之向此方向修炼时,这个不断完善自我的过程,即赋予了生命存在的意义。

这本书,作者罗洛.(Rollo May,1909-1994)创作于20世纪50年代。

主要分析了现代人深感空虚、孤独、焦虑的原因,并进一步指出了造成这一心理危机的根本原因是因为自我感丧失、语言感丧失、与自然关联感的丧失、悲剧感丧失,以及传统价值的瓦解。

只有重拾自由、良心、勇气等传统价值观,才是自我的重建、实现自我的根本出路。

罗洛.是美国存在心理学家和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这本书可以看作是他存在心理学观点的阐发。他采用了古希腊神话、哲学、经典名著、寓言、心理学文献/案例来讲解他的观点,写得并不学术化,可读性强。

书中特别强调,自我意识是人不同于动物的独特标志,更是人之所以成为人的存在基础。只有当一个人在自己的意识中做出计划和选择时,他才能实现自己的潜能。

一个人越是具有自我意识,他就会活得越有活力。一个人是否成熟,重要的不是生理年龄,而在于他在某个年龄水平上是否实现了他的自我意识能力。

在当今这个变动不居的时代,顺从、妥协成为了每个人潜在的行为指导原则。

“我”不知道内心深处的需求,而只是“许多镜子的集合,反映了其他所有人期望于我的东西”, 空洞感、焦虑感挥之不去。

而这本书赋能我们的正是——如何积极主动地重塑自我,增强自我意识,找回自己的存在。如此,才能不被琐碎的生活所裹挟,并战胜焦虑、空虚和孤独感,过上真正自由、自主的生活。

“自助者,天助”。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