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登时代》——关于社会,分工和真相

2018-03-19  本文已影响0人  浮小福
《摩登时代》——关于社会,分工和真相

第一次看伊坂幸太郎的小说,没想到有些出乎意料的好看。情节紧凑又不乏语言幽默,好几回在地铁上都快笑出声。

小说主人公 渡边 是一个程序工程师。有一个漂亮的老婆佳代子。开篇从渡边被绑在家中,一个大汉说是受佳代子委托拷问他是不是有外偶,并威胁他要拔了手指甲。在渡边说出一个被大汉拍到一起的女同事后,女同事确实算是自己的外偶,但渡边咬死也只是说只是同事。因为知道前几日她已经在自己的劝说下去了国外旅行,还有时间不用担心大汉立马能找到她。所以他被放了,第二天依旧去上班。班上被老板临时派去接替一个临时转接给他的项目,原项目负责人无故失踪了。

故事的精彩就从这里开始,几条线索同时开展:失踪的同事,只有项目工作地点却始终联系不到的甲方,几年前的一所中学的暴力事件,一个每言必中的占卜网站,一个神秘的商社。

渡边继续着同事未完成的工作,并意外电话联系到了这个失踪的同事,同事告诉他自己是躲了起来因为自己在被人追踪。原因和现在的项目有关系。渡边知道了项目的危险,渐渐发现了能引起危险的原因,来自于一组组合索引的关键词。后来,凡是用了这组索引词在网上检索的人先后就出了事,渡边的上司自杀,同事大石被诬陷成地铁色狼,连开篇拷问的大汉冈山猛也被几次追杀。

关键词所指向的中学暴力事件被渡边发现事实上与向公众公布的情况有很大的差异。公众所接到的信息是,那次暴力事件是有九个暴徒进入校园,屠杀了一个班的学生,后来全靠一个学校的杂工解决了这些暴徒,成了英雄,并成了现在的一个议员。

事实在小说接近的结尾处,由那名英雄的杂工讲述给已经被绑在椅子上的渡边。几年前的那九个暴徒其实是去学校探望孩子的家长。那一个班被杀的学生其实是死在了一个教员的手中,杂工也不是英雄,而是在这个教员的威胁下成为了公众“事实”的一个部分。

整个故事给人的感觉会有点像《终结者》系列的故事。一个看不到摸不着的系统,能通过网络锁定试图调查真相的目标,并能够实施对这些人的惩罚。而派去惩罚的打手只是知道这是自己的工作,就像是一个神经的末梢,而并不知道是受谁的指使,出于什么样的目的。

如那个成为英雄议员所说,我们看似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其实只是社会的一个部分,其行为都是在国家需求的情况下被安排发生的。掩盖事实真相或是揭露事实真相都不是以人民们的意愿为主,而都是看是不是国家和社会的需要。有时国家需要一个英雄,那么就会有一个英雄出现,不管他是希特勒还是华盛顿,这也许也是我们中国人常说的“时势造英雄”类似。当一个社会国家不满意自己的状态时,那就来一场革命,重新组织各种关系。让我想到像一个人,许久不生病就得来个感冒排排毒一样,也好像多少解释了为什么历史上总会是和平和动荡交替出现。都不是以每个人的意思来发生的。

而对于分工,现代社会的精细化分工,让工作中的道德影响力趋于弱化。极端的情况,如《纳粹医生》中所写,那些在集中营中工作的医生或管教,不会认识到自己行为的非人性面,而只是将其当做了一份工作,一个产业中的一环而以。

所以最后,当主人公渡边找到那个运行系统的公司,面对的不再是同以往一样的具像化的个体,能举手消灭,而是机房中一排排的处理器。

现代社会成为了一个有自我意识的有机体,不是我们影响着它的发展。而是我们都在它的支配下工作生活。

也许这也被称为历史的发展规律。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