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的产品设计者产品学收藏

数字时代的变化(二):软件代替硬件完成多功能协同

2020-09-07  本文已影响0人  清水舍

在解决眼下问题的同时,也应该脱离问题本身,更全局地去看未来的变化。

从PC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再到物联网,信息技术的提升允许人类将越来越多原来发生在物理环境的行为转移到数字世界去。

同时,摩尔定律与安迪-比尔定律这对老冤家相互纠缠的结果就是软件能力越来越强,在补足甚至逐步替代着硬件能力。

软件补足并替代硬件能力


比如原本的单反相机,通过硬件完成调整光圈等一系列参数,让拍出的照片更具美感。但实际上现在这些调整并不需要在拍摄前由硬件进行设置。只要光信号收集的到位,在拍摄过程中和拍摄后期,软件完全可以完成同样的效果。这里并不是说美颜软件那种瘦脸功能,而是单纯的调整光线,实际上拍照本身就是将物理世界的光信号收集并展现出来。

这也是为什么现在除了较为专业的需求外,大部分配置较好的手机已经完全可以替代单反相机了。

软件能力的进步,允许用更低的成本补足并替代原本由硬件提供的能力。

软硬结合的设备是当前技术与业务的集大成者


当相机这样的功能与其它交互形式产生化学反应,我们就看到了短视频、直播这些形式,当然现在这些都是通过设备把一系列硬件能力拼装在一起,再结合软件构成了形形色色的能力并以应用的形式提供给用户。

手机或许就是最典型的一个案例,把相机、屏幕、电池、芯片等一系列的硬件做在一起的一套设备,这叫手机。手机上的软件也是通过操作系统使用硬件的功能,比如我们打开一个新的app都常要向用户申请拍照、语音的权限。

手机对我们来说并不是一个单纯的硬件组装,而是一套完整的软硬结合的能力体。

现在人们日常的很多行为都依赖于手机,于是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强大,但同时手机的功能越强大,也导致我们越依赖于手机。

近几年市面上的手机就在疯狂比拼相机的配置,让手机价格高企的同时也同样忽略了很多对手机相机没有这么高要求的用户群,比如因为玩游戏需要高配置的年轻人、更喜欢用gopro等外接设备拍照的摄影爱好者等。

那么问题来了,软件、硬件是否必须与手机绑定,手机未来的形态又是什么样?

目前软硬结合的技术局限


现在大家使用gopro、大疆这些,需要在手机上装一个他们开发的app,然后获得对设备的控制能力,而且只能控制一台设备。这也是现在软件能力上相对局限的地方,需要点对点的操作。

而在一些场景下,可能是需要多个设备共同完成一项工作,比如客厅看电影时通过窗帘、灯光、音响、电视/投影仪等设备的配合,打造一个舒服的观影环境;再比如主播在展示商品功能或细节时,多组镜头、灯光的调整让观众更好的感受重点等。

搭建一个直播环境需要对灯光、道具、摄像头有很多要求,而且随着直播形式的专业化,越来越多的情况下,是不可能用一部手机、一个人完成所有的任务的。

当场景移动的时候就需要不同的人对不同的设备分别进行调整,这就带来了很高的成本和门槛,所以大部分直播都是相对固定的位置,移动场景下的直播体验也相对较差。

未来软件会脱离单一硬件并分布式地在多设备上运作


而有了5G、IoT、AI、云计算等技术后,未来软件就可以实现对整个直播场景的把握,通过屏幕效果的要求实时调整不同灯光、摄像头的开关和调整,事实上现在很多公司已经在尝试这样做了,三星、华为都上市了双景录像功能,也就是分别通过不同的摄像头进行分屏录像。

可能再过几年,相机、屏幕、灯光这样的元素就会被独立出来,由软件对整体的场景要求负责。

假设在直播这个场景下,未来一个软件就可以让主播选择他想展示的不同镜头,同时灯光也会相应地变化,主播也可以从面前的一块屏幕上观察观众看到的效果并与粉丝进行互动。

现在的主流技术依然是像积木一样,把一块块本可以相对独立的硬件组装在一起,变成智能手机、平板或笔记本才能发挥完整的作用。

未来软件可以脱离某一件硬件而存在,并代替硬件让多个模块的能力协同运作,允许我们再把拼好的积木拆开,并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链接更多的硬件,让交互界面超越独立的信息传递源,相互组合构成更完整的,更为强大的交互系统。

现在大家看到的苹果把平板、手机、笔记本的ios系统打通,以及华为积极布局的鸿蒙操作系统,都可以当作是在向着这样的未来进行过度。

未来IoT的操作系统最终会收敛到几个寡头上,但软硬结合应当会是所有制造企业都需要具备的能力,制造业就会像现在的互联网公司一样,紧跟操作系统提升能力的同时又反哺操作系统,缺乏这种能力的企业最终会被市场无情的抛弃。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