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之后,我发现人生真的没有一点意义
文/小蚂蚁的远方
《活着》之后,我发现人生真的没有一点意义时间过的很快,距离去年十二月的回国探亲假到回南非工作到现在,将近一个月,日子总是在每天的忙忙碌碌中度过,紧张但充实,也因为充实而心安。与与往不同的是,我不再抱怨自己的生活如何糟糕透顶,我觉得跟别人比起来,我已经很幸福,带一点阿Q精神的生活状态下生活着还是可以的,即使有点自欺欺人。
回国了才真正得以抽空去了心心念念的书店,和同学兼闺蜜一起去的厦门中山路新华书店。我买了好几本书,给自己买, 也给女儿买了几本儿童读物。读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 ,坚持阅读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我希望女儿早晚有一天也能受益于书。
《活着》是我买的几本书中最先看完的一本,用了两个多小时。午后温暖的阳光照在我黑色的大衣外套,我在家里三楼的天台上坐着,伴着后山的绿树鸟鸣,一路向前,跟着余华的笔触,探索福贵孤苦的一生,一口气看完的心境,如释重负。
喜欢阅读的人大抵感情丰富且善良。看完全书,我抬头远眺,远处的天空,近处的后山,眼前的村庄,一派和谐而宁静的画面。跟书里的富贵是两个不一样的世界,我感受到我所处世界的和平和幸福,我继续想象福贵在那个时代里多舛的一生。
书里面最出名的那句 “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 ,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福贵遭遇亲人的一个个无情离去,在那个动荡的年代,饥荒,动乱,贫穷无一不是在对他的生命作最大的考验,作最本质的解读,解读生命的无常。
你以为福贵的一生很可悲,你深以同情,为他的命运牵肠挂肚愤世嫉俗,我觉得这不是作者真正的用意,作者平静而又残忍地把福贵的一生解剖给我们,在最后又引出那段福贵和老牛的对话,在对话里我可以感受到一种生命坚韧的力度,把所有的苦难当作生活的习以为常,那种对苦难的承受能力已经超过了我对“活着”两个字意义的认知,这真的是一种常人无法做到的修为。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依靠,一种相依为命的乐观,一种对生活继续保持活着的热情和渴望,是我在最后那段话里自行意会到的。
随遇而安是一种对生命看淡,看开的态度,不管生活对我们开了多大的玩笑,都不能阻止我们继续活着的渴望。陪伴在我们身边的亲人其实都是过客,他们陪伴我们一程的使命如果完结,他们都会离开。你接受与否都不能改变生离死别,生老病死的自然法则,一长串经历变故的苦难下来,你就慢慢知道以一种超脱的心态不变应万变是对抗苦难的唯一真理。
海明威在《老人与海》里说过的那段话我还记忆犹新——“生活总是让我们遍体鳞伤,但到后来,那些受伤的地方一定会变成我们最强壮的地方。”苦难的意义背后,是我们对待苦难的心态,你接受命运摆布,也许你就会变成那头骆驼,压垮你的只是最后一根稻草,你接受命运挑战,把吃苦当作日常,失去了所有可以失去的东西之后,还有亲密的家人(老牛)可以共诉衷肠同甘共苦,心底的强大已经今非昔比,还有什么跨不过去的坎呢?
人生真的一点意义也没有,只有活着才能真正赋予它意义。一生不长,好好活着,人间百态,值得细细品味。贾平凹曾说过:会活的人,或者是取得成功的人,其实是懂得了两个字,那就是“舍得” 。也许生命的无常才是生命的常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