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靠动力做事也许并不是最佳途径

2022-06-04  本文已影响0人  糊涂大脑

我常常都会因为要去做一件没有做过的事情或者没有形成习惯的事情而做很多的精神消耗,比如未知的焦虑,抗拒,恐惧等。在刚开始健身的时候,我会花很长时间去刷健身视频,尤其喜欢那种具有强烈激励性色彩文案的视频,大部分时候都是刷到不想刷了再开始运动,运动是运动了,但是确实花费了很多时间,等想再去做一些其他事情时,时间已经很晚了。无形之中,我健身的时间成本大大增加了。 除了健身,其他很多事情也有类似的情况,总的来说就是花费的精神消耗大大多过于真正做事的消耗。

我一直走不出这个怪圈,也似乎从来没有意识到要去思考形成这种模式到底是什么原因?

昨天重读了《微习惯》中关于动力与意志力的部分,突然意识到这也许就是我的认知盲区。

书中写道:我们对大脑工作机制的有限认识会成为个人成长的强大助力。养成了新习惯,就会变成自动的事情,这样就不用和大脑做持久战,消耗精力了。

当缺乏动力时,意志力的消耗量就会猛涨,意志力消耗量较高时,人就会难以长期维持一个行为并将其培养成习惯。所以最好不要长期依靠动力刺激自己,因为动力以感受为基础,而感受是不稳定,因为个人的感受是时好时坏的,也就是说,依靠动力去做一件事也是不可靠的。(看到这里,我才意识到我总需要从外部去寻找刺激和动力来促使自己行动起来,这不是一个长久之计,心情好的时候就可以坚持,心情不好就很容易不了了之。)

大脑有两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前额叶皮层和基底神经节。

前额叶皮层具有记忆、判断、思考、操作和分析等功能,它是对抗自动行为的防御武器。让大脑的其他部分喜欢上前额皮层想要的东西,是建立信息管理的唯一方式。(其实这里我还没有清晰的弄明白作者表达的意思......)

基底神经节与多种功能相关,包括控制自主运动,程序学习,习惯学习,眼球运动,认知,和情绪。我把基底神经节理解为傻瓜式操作,它没有思想,只知道一味的重复,可是正是这样,大脑消耗过多的情况下,基地神经节就可以发挥出它的作用。所以需要训练基底神经节自动完成积极行为,因为它可以高效率的重复模式,节省精力。

有了稳固的习惯,抵触情绪会减少,自发行为就会增加。因为任何依赖人类情感的东西都是完全不可靠的。(所以为什么大家现在越来越不谈感情,而更加现实呢?一部分原因是否要归功于心理学的快速发展呢?)

动力虽然没那么可靠和稳定,但不得不承认它是好的,如果借助意志力,动力会变得更加可靠。如果先采取行动,动力会迅速激发。意志力有点像肌肉组织,可以不断得到强化,运用一定的策略它就可以像长肌肉一样,不断强大。但是要警惕不要随便消耗意志力,比如不停地做决定,或者要做一项艰难的决定,自控力可能会下降。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