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常识医学圈医学科普

流行性出血热

2020-03-23  本文已影响0人  爱文者小诸葛

流行性出血热又叫做肾综合征出血热,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传染病,是汉坦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主要以鼠类为主要原宿主的自然疫源性疾病。

汉坦病毒主要存在於鼠类,但不会令鼠发病,而当病毒传染给人时,却可令人发病。该病毒由,其病原体可使啮齿类感染致病,在1978年分离出该病毒。一开始开始称为高丽出血热病毒

汉坦病毒主要是依靠啮齿类动物为载体,通过啮齿类动物的粪便,唾液等排泄物来传播,还有当人被体内含有汉坦病毒的啮齿类动物咬伤后,也会被感染。任何人都是能够被汉坦病毒所感然的,但是当恢复后,会获得持久的免疫力,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对汉坦病毒免疫。

汉坦病毒的潜伏期一般为2到3周。其中发病到恢复共分为五期: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及恢复期:

一、发热期:主要表现为感染性病毒血症和全身毛细血管损害引起的症状。起病急,有发热(38℃~40℃)、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以及恶心、呕吐、胸闷、腹痛、腹泻、全身关节痛等症状,皮肤黏膜三红(脸、颈和上胸部发红),眼结膜充血,重者似酒醉貌。口腔黏膜、胸背、腋下出现大小不等的出血点或淤斑,或呈条索状、抓痕样的出血点。

二、低血压休克期:多在发热4到6日,体温开始下降时或退热后不久,主要为失血浆性低血容量休克的表现。患者出现低血压,重者发生休克。

三、少尿期:由于肾脏组织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一天的尿量少于400ml,少尿期与低血压期常无明显界限。

四、多尿期:肾脏组织损害逐渐修复,但由于肾小管回吸收功能尚未完全恢复,以致尿量显著增多。第8到12日多见,持续7到14天,尿量每天4000ml到6000ml左右,极易造成脱水及电解质紊乱。

五、恢复期:随着肾功能的逐渐恢复,尿量减至3000ml以下时,即进入恢复期。尿量、症状逐渐恢复正常,复原需数月。

流行性出血热(肾综合征出血热)一般情况下可以通过血常规和尿常规来检查发现的,血常规和尿常规是医院体检时必须要检查的一个项目,我们可以通过去医院体检来发现是否患有流行性出血热。

由于该疾病的死亡率较高,尤其是肾功能有损害的人死亡率比健康的患者还要高,所以一旦患有出血热,就要立刻去医院接受相应的治疗。

最好的预防措施就是注射出血热疫苗,需要注射三次(具体接种次数按照不同的出血热疫苗为主)保护率高达90%以上。其次预防鼠类,清理家中环境是必要的预防措施,还要讲卫生,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避免感染汉坦病毒。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