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花园
五月五日至九日出差无锡、上海、太原,在无锡时去了公花园。
这次在无锡的时间实在短暂,五号下午三点多抵达无锡硕放机场,六号下午两点启程去上海,满打满算在无锡停留的时间还不到一个整天。时间紧,公务忙,自然也就没有了游览的空闲。前几次来无锡,先后去过无锡的蠡湖、鼋头渚和灵山,最近一次来无锡是在去年五月,汶川地震那天我正在无锡,因航班晚点,在机场心急火燎候机时得知了四川地震的消息,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一年的时光流逝了。
此次来无锡,当地的同行们一再挽留我们多留几日,去看看无锡美景,去看看灵山梵宫,还给我们观赏了一张梵宫的漂亮图片。
从图片看,梵宫真是个吸引人的去处。主人介绍说,梵宫是灵山胜境的三期工程,毗邻灵山大佛,建筑面积七万多平方米,总投资达16亿,堪称东方“卢浮宫”。只是梵宫在无锡市西南角的马山镇,距市区较远,俺随团出行,不能过于行动自主,只好祈盼下次再来了。
六号早晨,俺四点多就起身,借晨练的机会,在酒店周边观起景来。顺着县前街西行,很快就看到了贯穿无锡市区的京杭古运河,望着20多米宽的河道,俺努力想像着当年大小船只当年往来穿梭的繁荣景象,在大脑里极力搜寻着数百年前运河上的繁忙和今日梵宫之奢豪的画面,然空思来想去,没有结果,倒是运河边的解放路来得直观,讲述着今日无锡的发展。宽阔的大道旁栽种着香樟,香樟树是无锡的市树,好像也是浙江宁波的市树。
沿人民路、中山路折返,俺在地图上看到一块标为“公花园”的绿地,逐好奇的寻了过去。看到路旁的指示牌,问过街口的保安,俺才知道,这个崇安寺旅游景区由一个步行商业街和一个城市花园组成,并因建于东晋(约1600多年前)的崇安寺而得名。景区内有近百年历史的无锡县图书馆和艺人阿炳的故居,并自古以来就是无锡人文化商业娱乐的中心地段,与上海城隍庙、南京夫子庙和苏州玄妙观齐名,被称为“最无锡的地方”。
景区内的花园地处无锡最繁华的市中心,被无锡人称之为“城中花园”。城中花园建于1905年,自建成之日至今历经三朝一百多年,始终坚持一个原则,不收门票,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公园,因而无锡人又昵称其“公花园”。花园不大,中间一块被定名“万象更新”的象形灵璧石上赫然凿刻着“华夏第一公园”六个大字。
景区有许多铜雕,表现了早年无锡百姓的市井生活,而那第五座铜雕,被命名为“名人茶聚”,品茗的闻人分别是无锡第一任图书馆馆长钱基博;国学大师钱玄同;无锡商会会长周舜卿;国民党元老吴稚晖。那个坐在地下读书的孩童,就是钱基博的儿子,日后的文学大家钱钟书。
我惊叹无锡这座灵秀之城,不愧为吴越旧地,仅仅崇安寺这个小小的景区,就包含着如此厚重的文化底蕴,令人流连。上午还有公务,俺只好回宾馆早餐。俺们的住地正在外装修,俺就照下了这个路牌,是为无锡之行的留念。
2009/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