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好友3000+,只换来个位数点赞!我们的社交资产正在严重贬值
点击关注“积极的麦子”,带你体会全新格局视野。
![](https://img.haomeiwen.com/i13019367/50428f53c272f30e.png)
微信号有3000多人,一条朋友圈信息换来个位数点赞量!是人情冷了,还是这个时代社交资产正在迅速贬值呢?
前不久,在一次聚会上,朋友带有稍许抱怨的口吻讲:“如今人情太冷淡了!虽说微信方便连接了越来越多的人,但人与人之间变得更加陌生了。以前发条朋友圈还有好几十人点赞,现在呢?我微信3000+好友,朋友圈却只有个位数的点赞量!”
事实上,并不只有为这位朋友如此,包括你我在内,很多人都能够感受到这点。日渐微信好友清单的人越来越多,100、500、1000、1300呈指数级增长,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却少的可怜。
有一次参加线下成长会分享,参与人有四五十人,临结束时大伙儿一起拍照留念,互加微信。尴尬的是,其中一位朋友扫我微信二维码时,显示好友已添加,可我和他竟然没有聊过一句话。当场让人尴尬万分。
![](https://img.haomeiwen.com/i13019367/31a7756f546c23fa.png)
移动互联网链接了所有人,而微信使我们走的越来越接近。手机上的好友增长越来越多,人和人的情感交流却越来越少。
我们的社交资产正在严重贬值!
01 为何我们热衷于增加好友量,却忽略了好友的质量
很多朋友,总是臆想着只要微信上的好友量持续增长,是提升好友质量的前提。正所谓,量变为质变。这种理论显然在自欺欺人人。
因此,会发觉他们不论是同学聚会、还是下线学习群,甚至企业公司培训场合,都热衷于添加身边朋友的微信号。
为何我们热衷于增加好友量呢?
先讲一个我身上的经历:
一位跟我关系很要好的发小,自打上学的时候他就属于那种“乖宝贝”类型的小男孩。上课认真听讲,家庭作业按时完成,从不迟到早退。他在班里很少说话,性格内向的他总是将注意力投入到做事上。一次,其他班一位同学向他借一支钢笔时,竟然搞得他当场脸红了老半天。
![](https://img.haomeiwen.com/i13019367/055683715861d72e.png)
前不久,他主动给我发了条微信:“最近干吗呢?工作顺利吗?”
“还是老样子,没啥改变呗!”我回复到。
我俩前后含蓄几句话,之后他就讲话题引入到自己所在公司的业务上。同时给我推荐他们公司所属产品和服务。
其实没啥,见的多了也不觉得有什么。不过,我内心还是挺震撼的。原先一语不发的他,时隔几年后竟然做起了营销工作,这使我很难预料到了。有句俗语:时间能够改变一切,不论你是否愿意。
书上说,人的细胞每7年全身换一次,如果换算下来,一个人的身体每七年就等于重生一次。
02 高质量的好友,不在于多,在于经营
著名进化人类学家罗宾·邓巴所出版的《社群的进化》书中,讲述过一个概念,叫“邓巴数”定律。
也就是说,人类无论再怎么演化,即便是生在社交工具发达的时代,且能添加成千上万个“好友”,但保持亲密关系的,依然只能限于极少的数量。
留心的话我们会发觉,不论是小学、初中、高中、大学、还是就业以后,除了家人以外最亲密的朋友也就那么3-5个,而被划分到这类的朋友,便会升级为闺蜜、死党。其次,稍微外围一点的朋友基本在10人左右,再外围一旦的在30-50人上下。
![](https://img.haomeiwen.com/i13019367/0009286370517f0b.png)
另外,对于普通人而言,最大限度只能够维持到100-150人左右,如果再往外围扩散的话,亲密感便逐渐降低到零。正是因此,才会呈现出“上千名好友,却只有个位数的点赞量”的异常情况。——这是符合大自然规律的现象。
罗宾·邓巴在书中还提及到:
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社交网络打破了达尔文时代人们社交的时间和地理上的的限制,然而并不会改变人际交往的原始规律。
你我每时每刻都在提升好友数,为了添加更多高质量好友,强迫自己参加一些不喜欢,甚至厌恶的聚会。但都没有发觉一个严重的问题:好友清单上成千上百为朋友,我们了解他们多少呢?
相比古人,我们并没有那么聪慧伶俐。古人懂得,只有与人结交深厚交情时,才能够得到他人的鼎力相助。
“红顶商人”胡雪岩就是一个非常懂得经营社交资产的人物。
胡雪岩能够成就一生伟业,离不开两个人:其一王有龄,其二是左宗棠。
浙江巡抚王有龄是打开胡雪岩商界大门的贵人,而左宗棠是帮他打开官场的贵人。胡雪岩从初开钱庄,到收获巨大财富,再到得到慈禧授予的黄马褂,都离不开这两位好友的鼎力相助。当然,为此胡雪岩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早在王有龄被太平军困于杭州时,也是胡雪岩冒着生命危险为其出城置办粮草以及求取援兵。而为了维护与左宗棠的关系,胡雪岩不但屡次出资辅助左宗棠正西,还与当时的对头李鸿章结下了梁子。
03 认识再多牛人没用,你得长的够高才行
移动互联网时代,是世界变得扁平化,不论你再怎么优秀都能够找到比你更优秀的人;相反,你再差劲同样也会找到比你更差劲的人。因此便形成一种“我认识很多牛人”的自我满足感。
微信群里总是会有几个喜爱晒自己加个多少大V、中V,认识多少名人的人。他们会将这些视为自己社交资产。事实上真不是如此,很多时候你心里最清楚,添加再多的牛人,如果自己本来就是一个low,到哪里都是。
如何提高社交质量呢?
我个人更倾向,将主动社交转为被动社交。所谓被动社交,本质上是将注意力拉回到自身上。通过提升个人内在价值,来吸引更多的优秀人认识你。
![](https://img.haomeiwen.com/i13019367/13b4e73bef6c4a74.png)
举个例子,如果你是某个行业公认的专家,经过一场分享课就会赢得在场许多朋友的信任,因此大家也会乐于认识你,向你请教。这样便会与他们形成情感上的交流,你帮助大家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大家觉得你对他们有价值,自然愿意和你保持联系。久而久之,你们就会形成社交价值和情感。
除此之外,社交最忌讳的是“死扛”!如果你对某方面不懂的话,要虚心求教,找到这个领域熟悉的人进行合作。
一只狐狸可以找一个老虎朋友来搞定另一种老虎,或者找一个只认识老虎的狐狸再请一只老虎。
04 朋友在精,不在多,善用社交资产使人走的更远
互联网时代,社交资产变得尤为重要。你可以没有钱,没有技能,但绝对不能没有社交资产。对于普通人而言,用心经营社交资产能够为自己未来赢得更多机会。
![](https://img.haomeiwen.com/i13019367/d715e1d6972198da.png)
总的来说,善于经营社交资产的人,不外乎对以下几点滚瓜烂熟,且尤为细致:
1)朋友的本质在于经营,懂得取舍才会走得更远;
2)每个人精力有限,人脉拓展也有限,专注于高质量人脉;
3)一段高质量人际关系,需要长时间真诚投入以及敢于奉献的精神;
4)没有零付出,或少付出获得的社交关系。
所以,做人还是要脚踏实地为好,好事情都是通过长期的积累和投入,当抵达某个节点爆发时,并非运气而是积累。
积极的麦子 : 爱读书,爱思考,善写作。笃信每个平凡时刻背后,都埋藏着前所未见的非凡本质。用心书写每一天,用心过满每一刻。
关注个人公众号:积极的麦子(ID:jijidemaiz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