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理财与成长

把时间当做朋友

2019-01-30  本文已影响6人  珠海欢迎你

《把时间当作朋友》

              ——李笑来

2019年一月份,不知道何种原因,一口气买了李笑来的三本书并且一口气看完,分别是《把时间当作朋友》、《韭菜的自我修养》以及《通往财富自由之路》,我对于这个人的了解是听说他被冠名为“中国比特币之父”,他在交易市场上赚了一辈子都花不完的钱,实现了真正的财富自由,2018年有网友暴露出的李笑来的谈话内容,让人大跌眼镜,那时候我对他有了一定的排斥,所以,对他出的书籍也是退而远之。

最近听朋友说起他开通的收费专栏,通往财富自由之路,朋友给了很高的评价,所以才买了他的书,据说对年轻人影响很大,销量也不错,这几本书总的来说还是挺不错,值得一读,今天和大家分享《把时间当作朋友》这本书的读后感:

这本书我前后花了十个小时读完,读完第一遍后,马上翻了第二遍,就像作者说的那样,这不是一本随便翻翻的书,必须一字一字认真的读完(第二遍不是),这份读后感写了大概8个小时,时间好像有点长,好了不啰嗦了进入主题:

这本书的主旨概括为是:时间不可管理,问题出现在自己身上,只有通过积累一条路解决问题。

全书结构为:一共9个章节,分别为困境、醒悟、现实、管理、学习、思考、交流、应用、积累;从困境醒悟到认真现实,再到如何解决问题提高自身,是一个完整的流程。

第零章:困境

分为1、问题 2、慌乱 3、解决,三个小节

问题在于:任何任务都有一个最后期限,而我们大多数人总是在最后时刻才发现,时间不够用了;

慌乱在于:很多人是矛盾的,他们既勤奋又懒惰,勤奋是时间压力的感受,“没时间了”、“时间不够了”的恐慌,懒惰是他们终日不忘寻找捷径,实际上最好不费吹灰之力;

解决在于:时间是不可能被管理的,问题出在自己身上,管好自己,一切都靠积累,一切都可提前准备。

第一章:醒悟

分为 1、孰主孰仆 2、何谓心智 3、我的案例三个小节

孰主孰仆

    我们可以用自己的大脑控制自己的大脑,尽管你的大脑思考,好像在指导你的行为,但我们要明白,你的大脑不应该成为你的主宰,你可以控制你的大脑——分清主仆,换句话说,你的大脑不是你,你的大脑是属于你的“大脑”,不让自己跟着感觉走,成为大脑的奴隶,而是翻身做大脑的主人。

   

何谓心智

简单的说,一个人的心智就是其过往获得的一切知识以及经验的总和(包括基于这些知识和经验造就的思考方法、思考模式),并非每个人都有正常的心智,许多人还处于未开启的状态,关于“心智开启”,有很多种版本,俗语中的“开窍”,佛教禅宗中的“顿悟”,他将面临一个崭新的世界。

我的案例

小时候去少年宫学习程序语言,20年后某一天能派上用场;蹭拒绝练习盲打,因为跟陌生女性聊天意外体验到了其中乐趣,再到后来打字快多做读书笔记,体验到了无穷的乐趣。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

一、有些认识,哪怕是简单的常识也需要亲身经历后才真正体会;

二、人们可能基于一模一样的原因作出截然相反的决定;

三、任何事情都有意义,只是我们没有付出巨大的辛劳,所以体会不了。

然而看穿这一切,摆脱自己的局限,需要心智的力量。

第二章:现实

分为 1、速成绝无可能 2、交换才是硬道理 3、完美永不存在 4、未知永远存在 5、现状无法马上摆脱 6、与时间做朋友

速成绝无可能

期望速成,微观层面有两个原因:

一是人希望自己的欲望马上得到满足的天性;二是很多人不懂“有些阶段是无法跨越”这个道理

宏观原因:现状使然——布兰奇弗劳尔曲线,大多数人对其自身的满意程度从15岁左右开始持续下降,这大抵是不再“无知者无畏”造成的,在理想现实中,扭曲、挣扎、奋斗,直到45岁左右才渐出苦海,曲线开始上扬。

总的来说,一方面是自我的欲望无限,一方面是完成的事情太多,一方面是自我满意度的不断下降,这就是人们不由自主希望速成的根源。

告诉自己:我有不足,我需要时间,我没办法一蹴而就。

交换才是硬道理

生活的本质就是这样,一个字:换。

你想要什么,它偏不给你什么。摆脱这个死循环的方法只有一个——给我什么我就用好什么,积累到一定程度再去换能换的东西。要不断的运用心智的力量去识别那些死循环和恶性循环,然后好像在不可能的情况下跳出去。出者存,困者亡。

完美永不存在

    人人都希翼完美,只可惜,完美并不存在。没有人能够做到完美,他们至多能做到接近完美,缺憾必然存在。生活本身就是不完美。

   

未知永远存在

我们害怕未知,害怕不确定的东西。我们希望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只是我们永远做不到。

我们必须接受这个现实。

现状无法马上摆脱

人们往往会低估环境对人们的影响,低估环境的巨大能量。很多时候,与外界的无畏的比较,让每个人凭空多出了一个根本不是自己喜欢的理想,动辄被自己理想绑架。基于总纵原因,人们对于目前的工作,从事的职业并不满意。很多人都心怀梦想,有一个“无论如何早晚都要从事的职业”,不幸的 是,很多人正是因为如此而最终沦为平庸之辈。

对现状不满,急于摆脱现状,是人们常常不知不觉落入的陷阱,接受现实才是最优策略——有什么做什么,有什么用什么;做什么都做好,用什么都用好。想办法找到快乐,——快乐是一种本事。

优秀人具备的特征:他们很少对现状不满(可能是他们的优秀使他们难以觉得不满吧),他们热爱自己的生活,他们相对更不在意外界的影响,他们更加专注做事而心无旁骛,他们身处良性循环之中,当然,他们也每时每刻都在进步。

与时间做朋友

  方法很简单:用正确的方式做正确的事情。最可怕的不是效率不高,而是做错事,效率越高,结果越糟。

  判断事情真确与否,核心只有一个:看它是否现实。接受资源分配的不均匀、速成绝无可能、只有付出才有收获、完美永不存在、未知永远存在、现状无法马上摆脱等等,过程也许是痛苦的,但要醒悟。

时间是现实人的朋友,是不现实人的敌人。

管理

估算时间

在时间领域有一个与墨菲定律同源、貌似悖论的侯世达法则指的牢记:完成一个任务实际花费的时间总会超过计划花费的时间,就算在制定计划的时候考虑到本法则,也不能避免这种事情发生。

在做任何事情之前先判断其熟悉程度(或陌生程度),再据此判断估算完成任务所需的时间。

及时行动

  不管遇到什么任务,永远不要问“什么时候才好”,因为答案只有一个:现在!

只要做事,就一定会出问题,这是现实——无论何人,不论何事,所以遇到困难,心平气和地面对就好,因为这只不过是生活的常态。

一个人一旦开始做事,被嘲弄、被耻笑的几率远远大于被夸奖、被鼓励的几率——这几乎是肯定的。

直面困难

  效率低下的根本原因是;回避困难。

  任何事情都是简单的部分加上困难的部分。合理的时间安排应该是:迅速把简单的事情做完,把节省的时间放在困难的部分上。

关注步骤

学会通过关注方法,去拆分任务,最终确定每个子任务是可以完成的,这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功课,这样的习惯,会使一个人变得现实,踏实。这是一种习惯,也是后天习得的技能。

并行串行

有些任务只能“串行”,比如:先洗手再吃饭。有些却可以并行,如一边看书一边听音乐,跑步时听英语。

养成一个习惯——把要做的事情用纸和笔写下来,把任务落在纸面上,就可以区分哪些是简单机械的,哪些是复杂灵活的,然后尝试把一个非机械的和机械的搭配起来同步完成。

感知时间

只有与时间成为朋友,才能真正知道她的宝贵、懂得她的神奇。

基于过程的记录要比基于结果的记录更为详尽——还有一个巨大的好处就是,结果不好的时候更容易找到缘由。

记录的好处在于它能让你对时间的感觉越来越精确。

记录开销

请准备一个本子和一支笔,随身携带。贵贱无畏,能用就行,感知时间的第一步就是搞清楚自己的时间都用来做了些什么。分为三组练习,具体看书学习。

制定预算

养成一个好习惯:每天记录时间的开销;紧接着养成第二个习惯:每天制定好时间预算。

把每天要做的事情列出来,你的大脑就会自动的开始估算每项任务究竟花费了多少时间;任务太多,无法完成,于是,只好进行选择。任务可以被划分为重要、一般、不重要,选择重要的优先完成。

重要的判断标准就是:这项任务的完成是否确实对达成目标有益。

计划

如果想要改变自己,或者对自己目前的处境不满意,那么一切从简——找一个你觉得会带来改变的任务,然后去做就是了。不要怕碰壁,不要怕失败,那是必须经历的过程。

马上行动是最重要的——尽管这句话已经被无数人说过无数次。

   

列表

最方便的就是纸和笔——随身携带,随时记录。任务列表、核对列表。

列表一旦开始运作,就一定要进行到底。

流程

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生活,我们面临的任务大都是重复性的。想要加快执行重复性任务的速度,只需在遇到重复性任务时先将其做完一次,然后马上总结、整理、搞清流程,再靠进一步的实践把它变成“闭着眼睛也能做好”的事,这是提高效率,减少失误的根本手段。

比如 :打电话,什么时候打,说什么,怎么说等等

预演

越重要的任务越需要预演。

验收

很多人做事半途而废、不了了之的根本原因在于从未要给自己执行的任务时的表现设计一个验收机制。拿出纸和笔,写下每一项任务的验收标准。

第四章:学习

效率的本质

学习是投资回报最高的行为。

任何一个人如果曾经有最终习得某种技能的经验,就会知道,在习得的那一刹那,整个世界都会为之改变。

千万不要拒绝学习。

基本途径

获取更多的知识几乎是我们开拓自身心智的唯一手段。

基本途径:体验,也就是五官的感受。比体验更高级一点儿的手段是:试错,试错往往需要勇气。在试错的基础之上,更聪明一点儿,但重要的多的获取知识的手段是:观察。

对以上三种方式进行补充的,就是:阅读,阅读能突破体验、试错的局限性。跨越时间和空间。

主要手段

除了试错、观察、阅读之外,思考,准确的说是,正确的思考,才是获取真正意义上的知识的主要手段。

思考、求知的过程,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探求因果关系的过程。

开启心智、正确思考、马上行动,更值得我们投入时间和精力。

经验局限

学习过程中最大的障碍——经验主义。大多数人都是经验主义者,因为前面提到,体验是获取知识的基本手段,经验在一定层面上是适用的,但要认清‘经验主义’的局限。

不仅存在无法通过个体或群体经验获得的知识,还存在有现有经验相悖的知识。

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的基础是阅读理解能力,今天的教育在这方面还存在很大问题。阅读理解能力之上是检索能力;写作能力在自学能力中占据重要位置;实践能力是自学能力最终转化为真正价值的根本。

学习与时间的关系曲线不是线性的,是一个不规则、上下起伏的,但总体趋势是往上的,有点像跳华尔兹——先进两步,在退一步。

  第五章、思考

  1、勤于思考

  懒得思考、不愿思考、害怕思考、厌恶思的人——保守估计不低于80%。在全人类中,能清楚简单的把问题想明白的人几乎不到4%。

  思考,独立思考,只不过是从别人那里知道一个结论的时候,自己动脑筋重新推演一遍,看看得出的结论的过程有没有漏洞和不合理的地方,衡量一下结论到底有么有道理的过程。

拒绝思考、把思考的工作交给别人,不仅不节省时间,恰恰相反,非常浪费时间——甚至浪费一生的时间。

思维陷阱

人们犯下这些逻辑错误的最重要的原因有两个——概念不清和拒绝接受不确定性。

因果关系

人类的思考离不开因果关系的分析。分析因果关系是我们在决定是否接受某个观点之前必做得功课。

做到思维缜密其实不难——从现在开始,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如6个月),时时刻刻注意自己或自己被灌输的 每一个念头,甄别其中的因果关系。

相关命题

事实上,每天有无数人因为分不清原命题和逆命题而被他人左右。

举证责任

6‘案例’局限

常见的逻辑错误——以偏概全,某种经验在某个人身上应验了,并不意味着该经验在所有人身上都会起到作用。

7、对立论证

上司真的愚蠢吗?

抱怨上司愚蠢的人和能够发觉上司的愚蠢可能有另外的解释的人,得到的结论和采取的行动往往截然相反

8、张冠李戴

有时候,论点和论据之间尽管全无逻辑关系,却可以用一种显然合理的姿态绑在一起——好像还有人热衷于此操作,因为他们发现这样非常奏效。

   

辨析感悟

每个人都要清楚地认识“道理”和“感悟”之间的巨大差异,并非所有的感悟都是道理,个体经验往往存在这样那样的偏差。

常见的例子就是,成功者乐于分享他们的经验,由于人类认知偏差(自利性偏差)——把成功揽到自己身上,把失败归咎于别人或者运气,如果听者不加以辨别和分析,是非常危险的。

克服恐惧

强与若才是自然界中真正存在的本质,善与恶往往只是弱者一厢情愿的定义,成功者由于害怕既得利益受到损害,往往会夸大自己遇到的障碍;

恐惧需要克服,勇气需要培养(积累),勇气和智慧都是需要靠积累获得的。

摆脱自以为是的陷阱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正视自己的恐惧,因为恐惧永远存在。

辅助工具

语言就是一个便宜(甚至免费)而又有效的辅助工具

多用下面的经典句式,有助于我们独立思考习惯的养成,有刺激思考的作用:

    ①……是一回事,而……是另外一回事

    ②……和……其实根本不是一回事

③……不一定……

交流

学会倾听

大多数人并不会倾听,为了做到真正有效的倾听,最需要克服的就是“过早质疑”,因为会造成幻觉——觉得对方的论证不堪一击。

牢牢记住简单又实用的原则——就算需要质疑,也要等对方把话说完。

在倾听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多余的脑力处理两个方向的 信息:“回顾”、“预期”。回顾作者刚刚说了什么?分为事实和看法,他所陈述的内容真实性如何?他的这个看法根源在哪里?

说与不说

    有一个极为常见却又总是被忽略的 现象:明明是同样的话,自己说出来就不像那么回事。所以,要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能说的话、该说的话、说出来别人能听的话

    通过努力、通过积累成为能说更多话的人。一定要想办法不时做出令人敬佩的事情,这样就会有人主动找你做朋友。赢得尊重是最不能急于求成的,也绝对不可能靠临时抱佛脚实现。

   

交流守则

    一下言论普遍存在我们的生活中:

每个人都有自己真理;

一个人的真理在另外一个人那里就可能是谬误

真理是相对的

任何观念都是平等的

真理是独立存在的,它从来不会依附于任何个人或者集体

真理不变,也不会因任何人而变,不停变化的只是人们对真理的解释或理解

正确复述

    在沟通中,当我们听到对方说完之后,应该自觉避免自以为是的认为理解对了,而是套用下面的句式验证、反馈:

    你的意识是.....对吗?

   

勤于反思

    时刻了解经验的局限、时刻保持警惕、实用记录,使自己能够记住更多经验、通过观察和阅读汲取他人的经验、试用类比来跨越未知与已知的障碍、耐心等待以拥有不能快速获得的经验

应用

兴趣

兴趣不是很重要,至少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重要。对一个人来说,某件事情只要能做好,并且做到比大多数人好,他就不会对那件事情没兴趣。

往往不是有兴趣才去做好,而是做好了才有兴趣。人们总是搞错顺序。

方法

    方法固然重要,但比起用功来说,方法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所有学习上的成功,都只依靠两件事——策略和坚持,而坚持本身就是最好的策略。

    与其不停地寻找更好的方法,还不如马上行动。

痛苦

    尽管情绪有很多种,但最需要控制的大概只有一种——痛苦。包括肉体上和精神上的。

    最常见的误解是:当我们觉得痛苦的时刻,总是不自觉地把自己想象成全世界最痛苦的人。这是非常自然的。

    控制痛苦方法:

    一是主动分辨理解误差

    二是找出非常悲惨的人的事例读几遍

    痛苦就是这样,一旦我们学会如何去化解,运用心智的力量去克服,痛苦就几乎会自动消失。

比较

    很多人的眼里,所谓的成功,不过是比较的产物,归根结底就是四个字——高人一等。

    其实,比成功更重要的事成长,成长是与自己比较,今天的我和昨天、前天的我比较,这种比较意义更大,也能带来更加踏实的幸福感。

   

运气

    运气究竟是什么?这是个值得特别思考的问题。运气是个独立于任何个体的,因此绝不会仅因为我的期望就发生变化。

人脉

    先思考一下,我们愿意与什么样的人打交道?幼儿园小朋友的故事告诉我们:不抢他玩具能和他交换玩具的人、他喜欢长得漂亮的人,这两种人他喜欢。所以记住——交换。尽管大多数人不愿意承认,但所谓的友谊,实际上只不过是某种意义上的“交换关系”。

    从整体上看,人脉当然很重要。不过比人脉重要的是一个人所拥有的资源。金钱、地位、名誉这些资源可能很难靠白手起家,但是才华与学识一定是可以通过努力获得的,特别是在这个信息唾手可得的时代里。

 

自卑

    自卑不是缺点,该自卑时就得自卑,自卑只是个正常的感受,不过是被定义为负面的而已。优秀的人更容易自卑。优秀的人往往给自己定了过高的标准,甚至想当然的认为自己在各个方面都应该相当优秀。

    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建议:

      一是停止嘲弄他人,嘲弄这必备嘲弄

      二是忘记自己的优点,就会被赞誉淹没,就会较少优缺点之间的落差

      三是在自己的语言中,把优点和缺点替换成自己的特点

灵感

    灵感的出现,只不过是量变到质变的那一瞬间,突然绽放的铁树之花。

    所有的成功,本质上都是一样的——先是花相当长的时间和精力去锁定一个方向或者目标。确定它可行之后,运用心智的力量,在这个方向上投入更多的时间,比更多再多一点儿的时间。把时间当做朋友,一路前行,当时间陪伴你足够久的时候,它自然会给你耐心相当丰厚的回报,有人把那叫做运气,经历的人都知道,那不叫运气,那叫必然。

鼓励

    永远鼓励身边的人,哪怕有些盲目。当我们不停地鼓励别人的同时,最大的受益者其实是我们自己,因为我们会发现,自己开始进入一种他人无法想象的状态,成为一个不需要他人鼓励的人,这一点很重要。

    很多人之所以做事裹足不前,原因就在于他们必须获得别人的鼓励才敢行动。可是我们不需要别人的鼓励,这是一种境界。

效率

    任何人都不能100%地有效率,至少不可能100%地有效率。我们首先需要确定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很多时候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你必须选择。选择意味着放弃,这时候,黄金分割点可以作为一件趁手的工具,如果一天可以规划的时间是10个小时,如果是以工作为导向的人,用6.18小时去工作和学习,剩下的3.82小时去享受快乐;如果是以生活为导向的人,那就6.18小时去享受,3.82小时去工作。

节奏

    我们应该把自己的生活节奏调慢一点儿。

物极必反

    绝对不要盲目试图减少睡眠时间;

    尽量不要减少与家人交流的时间;

    最好不要放弃自己的社交时间;

    要想提高自己的社交质量,最好将时间和精力更多倾注在“把自己变得更加优秀”这件事情上——哪怕只在某一方面。

自我证明

    证明自己是大多数人自然的愿望。证明自己没有错,但是,很多人实际上是针扎着想证明给别人看,殊不知,证明给比人看恰恰是最浪费生命的一种行为。

积累

现状会影响一个人的心态,心态受到影响,他的行为和决策都会随之发生变化,进而,行为与决策的结果形成新的现状,再次影响其后的心态.....如果一个人不能运用自己的心智控制这个过程,那么他必然会沦为恶性循环的牺牲品。

养成不怕麻烦的性格,才可能拥有耐心。耐心则是在任何工作、学习上获得成功的前提。哪怕是在生活中,耐心也是很重要的。

男人要为自己40岁之后的长相负责。表态和神态是一个人内心的折射,几十年的积累足以使一个人的内心变得“不俗”,于是,表情跟着“从容”、神态跟做“睿智”。

如果能够彻底理解积累的重要,相信积累的力量,那么再进一步,就只有一个结论了:越早醒悟越好。要坚信积累的力量,即便遇到了尴尬,觉得没有时间了,也要选择积累。

人生是马拉松,胜者不一定是跑的最快的。一切都靠积累,一切都可提前准备,越早醒悟越好。

愿时间能成为你我的朋友。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