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逸和 || 长大有什么好的——电影《狗十三》观感
昨晚,女儿问我,长大有什么好的?她再也不想长大了。
我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她已经不是第一次这么说了。
也难怪。自从过了五岁生日,她就要自己单睡,再也不能和妈妈一起。要自己穿衣叠被,早睡早起,想赖床多一会儿都不行。要开始学习,背那些不知所云的唐诗,说叽里咕噜的绕口令,真是烦死了!
更要命的是,长大了,就要接受各种各样的限制。见了不认识的人要问好,想发脾气的时候要忍住,看好的玩具不能买,想去的地方不能去。只要提出反对,家长就会说,不行,你已经是大孩子了。
大孩子?谁想长大了?我只想待在我的世界里,无忧无虑的玩、玩、玩,你们不明白?
我知道,这就是她的心声。两年前,那个喜欢穿大人鞋、学大人说话的小孩子,现在已经真真切切体验到“成长的烦恼”。
我想,很多人都会面临一个问题:家长应该怎么做,才能让孩子平和地接受约束,又不伤害她的天性和童真?
这个问题,在我看了电影《狗十三》之后,有了答案。
这是一部被禁五年的电影,但我看不出它被禁的理由。可能是因为它的情绪偏暗,不够向上,仅此而已。影片真实地刻画了一个青春期女孩在离异重组家庭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小狗爱因斯坦是一个线索,她一开始拒绝它,后来接受它,喜欢它,而后丢失它,被迫接受替代品,再后来连替代品也失去,最后遇到真正的爱因斯坦,女孩却漠视它。在每一个节点,女孩都作出与家长相反的选择,与家庭的力量对抗。影片节奏很慢,压抑的情绪贯穿始终。类似的感觉让我想起顾长卫的《孔雀》,只不过,女孩连《孔雀》最后一幕的绽放都不曾有过,一场无声的痛哭令人唏嘘。
我上网看影评,发现所有的文章都在愤怒,愤怒女孩的家长丝毫不理解她,给一个青春期的孩子造成极大的创伤。很多人联想到自己,反思家庭给自己带来的伤害,然后开始控诉。总的感觉是,这部影片道破了一个真相:在中国,太多孩子的情感没有被重视,成年人强加意志,孩子成长的无比痛苦,无比孤独。
说实话,我有些惶恐,因为我看不到影片中的家长有多么出格。以最为重要的父亲角色为例,除了那场家庭暴力不可原谅,其他的行为我都能理解。他深爱自己的女儿,在重组家庭、有了儿子以后仍然对她关心备至。他承担责任,作为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他努力平衡关系,让每一个人都满意。他在酒桌上阿臾谄媚,面目可憎,但那是迫于生计,每一个男人都知道其中酸楚。对于这样一个人,我们说他行事粗鲁,说他不懂感情,除此之外,我们还能要求他什么呢。如果换作我们,当全家为了找一只狗已经倾尽全力,无计可施,孩子还是不依不饶,甚至动粗将老人推倒受伤,我们又该如何管教?
但好像没有人和我感觉相同。因此我怀疑自己误读了影片,更怀疑自己已经被成年人的思维紧紧裹挟,不能理解孩子,变得麻木不仁。
直到后来,我看到和菜头的评论,才感到释怀。他的观点是:这不是一部控诉不幸童年生活的电影,它在讨论成长究竟是什么。
我觉得他说出了真相。
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曾有过不被理解的经历,都曾蒙着被子,委屈到痛哭失声。可能是因为一盒没有给买的水彩笔,可能是一次没有兑现的球赛,也可能是一场不被允许的恋爱。这些,对于当时的我们来说,都是天大的事情。可是,在经历了这么多人间风雨之后,如果再让我们重新成为那个孩子,带着现在的经历和思维,我们又会怎么做?
成长的真相是什么?是接受规则,是社会化,是自觉接受更多地“Have to”,放弃更多地“Want to”。这挺残酷,但除非你在深山老林里摘果子,一辈子不与人打交道。个人意志与外部规则的对抗,每一个孩子都要经历,都要承受由此带来的沮丧,委屈,乃至痛苦。这是清晰可辨的事实。
而教育的真相,是告诉孩子唯有痛苦带来教益,是帮助他们承担痛苦,抬头向前。在个人意志和外部规则之间,有一个点,它很神奇,它能够驱使人愿意接受规则,然后转化为行动。但它没有刻度,只有尺度。教育的目的就是找到这个点,尽力平衡。这当然很难,需要成年人花上时间,足够用心,还需要实实在在的行动。
《狗十三》的好处就在于,它给了我们一个孩子的视角,一个蹲下来看事情的视角,很少有电影这么做过。很多家长并不缺乏与孩子共情的意愿,但缺少共情的姿态,“都是为你好”就是这样产生的。孩子与我们看到的不一样,我们眼里的一件小事,就是孩子的全世界。对于孩子来说,所谓理解,就是以相同的心态,陪伴在她的身边。
我想我们这一代人,多数有过成长过程中不太愉快的回忆。现在我们转而成为家长,体验到为人父母的艰辛,一方面应该和过去达成谅解,父母已经苍老,他们当初也不曾像我们一样有机会接触到新的观念,另一方面,我们应该时时自省,自我成长,不再将我们曾经遭受的误解、强迫甚至暴力施加于自己的孩子。斩断延续多年的中国式家教循环,是我们这一代人应该做的。
回到女儿的问题,长大有什么好的?我依然不知答案。但我会告诉她,有我们陪伴你,与你一起成长,遵守规则,你会不会感觉好很多?而且,如果你真的奔跑起来,就会发现,长大自有长大的乐趣。
写于2018年12月,图片来自电影《狗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