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文章不一定是为了上首页投稿艺术之家艺海

四次科举落榜,却写出了世界瞩目的科技名著

2016-12-20  本文已影响48人  未陌生过

有句话说,上帝在你面前关上了一道门,也会为你开一扇窗。

这话,起码是局部真理。至少,明朝的宋应星会举手赞成。

宋应星

28岁的时候,宋应星到省城南昌参加乡试,考到第三名。一个省的“探花”参加全国科举,弄个进士当当,应该没问题了。

宋应星也这么觉得,所以当年秋天便兴冲冲赶往北京参加会试。

当时可不比如今,又是高铁又是飞机的,宋应星从家乡赶到京城,花了整整4个月。

先沿长江顺流而下到扬州,再换船,继续走水路,沿京杭大运河北上。总之,各种交通工具基本上都要坐上一遍。

不知道是功力不够,还是运气不好,他落榜了。当然不甘心,于是宋应星又参加了3次科举,不料又挂了3次。

这让笔者想到俞敏洪,他第三次好歹考上北大了,如果他和宋应星一样,也是4次都没考上,恐怕自己不放弃,家里也要逼他放弃了。因此,宋应星的选择很容易理解——它放弃了科举之路。

宋应星纪念馆

问题是,那个年代的知识分子,不做官又能干啥呢?

写书

对四书五经,宋应星其实没多少兴趣,他的爱好很另类——农业和手工业。4次科举虽然失败,但也不是没有收获,最大的收获就是一路长了许多见识。

每到一个地方,别的考生在旅馆复习功课,他倒好,把教科书扔在一边,跑出去看农田、酒坊、染坊这类东西,遇到一些没见过的新鲜的,还画下来。

既然4次科举都失败,他干脆彻底死了“学而优则仕”这条心,把高考路上的笔记翻出来,进行思考整理升华。

40岁的时候,一部名著诞生了——《天工开物》。

这本书有多腻害?乃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被外国学者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天工开物

宋应星的故事再次说明,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

他这样的励志故事,现代社会经常发生。但在古代,这种事太罕见了,更加凸显了宋应星的不易和伟大。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