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问我“在”吗
不知道有没有人和我有一样的感受,比如在微信上特别讨厌别人给你发一句:在吗?
都移动互联网时代了,我一直都在,只是这时候不方便搭理你而已。通常我会提示一下:有事直接留言吧。可总是有人会给你一句:在吗?等你回复。
要说这个问法也算一种礼貌,应该是拜QQ等即时通讯工具所赐,大抵十来年的功夫吧!
之前发邮件,应该没人会发:在吗?
至于发短信,想来如果有人用一毛钱问对方:在吗?更可能的意思是要对方马上回电话。
再往前的电话时代常常有一句礼貌用语:您现在接听方便吗?似乎是一种礼貌,其实也是为了把双方拉到同步的时间里,集中彼此的注意力,然后再进行沟通。
在微信里问:在吗?似乎是这种习惯的延续——通过寒暄性的试探来把彼此拉进同一个时间。
可工具不同,感受就特别不一样。
比如,像微信、邮件这样的沟通工具,异步沟通的方式会更有效一些:你直接把想问的的事情、想表达的意图发给对方,或许对方几分钟几小时之后看到会回复,在此期间大家都可以忙各自的事儿,并不影响。如果你着急,可以说:在线等;倘若真的很急,打个电话也行——微信不也有语音聊天功能嘛!
说这些其实只想表达一个意思:很多事已经没必要先把对方拉进同一个时间维度里再沟通了。
重要的事适合用文字交流,紧急的事适合用声音传递,这是通过工具沟通交流的基本常识。
所以,用文字交流最好要具体。当然,加上“你好”之类的寒暄可以加深别人对你的好印象,在一般沟通中也是挺有用的礼貌。但“在吗”里有什么?只是试探,还引发了别人无端的猜想,除非比较熟悉(尽管也很讨厌)。
突然又想到,做微信的张小龙当初可是做电子邮箱的,所以邮件交流的方式和微信似乎对得上——有事先说事,顺便打招呼。
空发一句“在吗”是尤其傲慢的,是要求对方得马上搭理自己,又不说明理由的态度。
要说用QQ还算说得过去,先建立联系,再聊得开心,毕竟从闲聊开始,需要一句接一句的对话方式。可到了移动端的微信上还这么说,就特别讨厌了,好吧,我确实不爱闲聊!
最后只想表个态:别问我“在吗?”这样的废话,因为我一直都在,但真没有随时盯着屏幕的习惯。这世界这么大,为啥要专门盯着你呢?
别问我“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