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文化
今天跟书院的一些小伙伴去到了济南大峰山风景区,也是革命抗日纪念馆。认识了很多小伙伴,大多数都是前辈(指年长的长辈),也有一小部分是同龄的小伙伴(大多数是美女)。
晚上吃完饭以后,本来约好一起打牌的,结果忘记了哪一个小伙伴喊一声,“吃鸡啦!”结果一呼百应,瞬间几个小姐姐就沸腾了。
而我则孤零零的被扔在一边了——因为我不会玩游戏。
我也不是没玩过游戏,只是不太适合玩游戏——高中时期尝试过玩穿越火线,但是一打就头晕,一关上游戏就好了,所以判定自己大概是玩不了游戏,也就没在这方面费心思了。
后面也曾因为朋友盛情邀请,再次尝试过玩网游和手游,但实在是坚持不下去。只有一次,经历还算愉快。
那是跟前女友在一起的时候,她比较喜欢玩吃鸡,有一次睡觉之前非得拉着我玩一把,拗不过她,便答应了。
光下载游戏就用了好几分钟时间,好不容易下载好了,跟着她一起杀进游戏,结果刚一露头就让人干了。
第二局,在她的调教之下,采取了“贪生怕死”的战术,总算没有那么惨。熬到最后,她让我去吸引火力,自己奇袭斩首。我照做了,然后毫不意外的挂了,而她也因为技术水平,却被对方给反击了。
这算是我游戏生涯中比较愉快的一次了,也是最后一次,从那以后几乎没有再碰过游戏了。
直到这一次,看到朋友带着几个小姐姐们玩得不亦乐乎,我又一次叩问自己的内心: “你要学习一下怎么玩游戏吗?”挺纠结的,玩游戏是所有的方式中交朋友(打入一个圈子)最直接最快的一种,如果学会了,无疑有很多好处,用最俗的一种说法就是撩妹都要更方便了,但这不符合我个人的生活方式(价值观)。
我一直觉得玩游戏是“弊大于利”,玩游戏(手游或网游)能得到的所有好处,我都可以在其它的项目中找回来,甚至过之而无不及。也正是因为内心在作怪,所以毕业这么多年,遭受了这么多的邀请(诱惑),始终不为所动。
慢慢也想明白了,总归是要放弃一些东西的,只有这样才能把在游戏上节约下来的时候投入到其它的项目上——自己更感兴趣,对自己帮助也更大的项目上——比如读书,看电影。
每个不同的年龄都有一个圈子。对于中年人而言,酒桌是一个圈子。他们在酒桌上推杯换盏,游刃有余,那是他们的战场,也是他们的“工作地点”,在酒桌上他们能获得更多的合作机会,更好福利待遇,以及想要得到的大多数东西。
而对于年轻人来说,游戏无意是一种文化,也是一种媒介,通过这种方式年轻人自动分化成不同的圈子,每一个圈子都有各自的文化。
看似风牛马不相及,但是核心却差不多,都代表着一种生活方式——年轻、朝气、激情、开放、有思想、有见解、能合群。
无论你是来自五湖四海,还是天南地北,只要一局游戏下来,立马会觉得无比亲热,跟一家人一样(游戏里的一家人)。更重要的是这亲人也许都没有见过面,因为在网络上大家可以互相不见面就可以合作了,多神奇啊!
这是其它线下的团体游戏(项目)绝对做不到的一点,属于网络的便利。
感觉自己都不太像是一个年轻人了,年轻人会的东西我似乎都不会了,而我过的生活年轻人也不太理解,简直是一个怪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