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姐妹
文/雨夜梅子
(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一)
傍晚时分,一股习习微风轻轻吹过,轻柔的风划过脸颊,沁入肌肤,凉意划过身体,舒服极了。原来秋天已在不经意间悄然到来。树叶哗啦啦地随风坠落,铺满无人问津的小路。玉米地里的蚂蚱还时不时蹦跶出来、穿梭于田间地头,呼吸着自由的空气。远处树林里知了在不知疲倦叫着,叫着,似乎在对夏天做最后的挽留。绚烂的晚霞映红了远处的天际,粉色的、蓝色的、紫色的,各种颜色交相呼应,浑然天成,漂亮极了。
李婵独自一人坐在家门口的小板凳上,迎着晚风,呆呆地凝望着远处的美景,几缕头发耷拉在额头。她咧着嘴,面部表情柔和,蜡黄的脸上挂着僵硬的笑容,黄灿灿的牙齿裸露在外面,甚是好看。此刻,她完全沉醉于这片美丽的晚霞之中,享受这份独有的静寂。所有的往事都随风而去,只有内心深处的平静喜悦贯穿于全身。
“此时此刻,如果时间能够停止,那该多好啊。”她在内心默默地想着,心中涌起一股暖流,眼眶一热,眼泪不争气地吧嗒吧嗒掉下来。不知道是感动还是激动,反正是说不上来的情绪,令人身心愉悦的情绪。
李楠和李晨,他们姐弟俩人走了。就在今天,他们拖家带口地离开这里,离开了紫县,剩下了李婵一人,坚守他们的老根据地。说实话,她还是很喜欢紫县的,她喜欢生她养她的家乡。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在永不停歇的步履中、在热闹喧嚣的城市中,家乡永远像是一根稻草牵引着。家乡是根。
“爸、妈,你们还是和我们住一起吧。这样一来,我照顾你们也更方便啊。”弟弟李晨首先表态。作为儿子来说,照顾父母天经地义。确实,城市里的生活要比农村好很多,起码冬天有暖气,夏有空调,条件完胜农村。其实侄女小时候父母在弟弟家住过一段时间,但他们确实受不了城市的封闭式管理,以及邻里邻居互不打扰的生活方式。
“妈、爸,你们要是和弟媳一起住实在不方便,还是请个保姆吧。至于钱,你们别管,我们掏。妹妹李楠提高了声音,一副财大气粗的样子。
“还是和我们一起住吧。”思前想后,根据目前三家的实际情况,李婵还是觉得父母和自己住在一起比较合适。
“就住在家里,我们哪儿也不去。”老爸一直紧闭的嘴巴终于说话了。眼睛睁得大大的,语气里充满了决绝,嘴唇上下微微颤抖,大口地喘着气。窝在心里的话终于鼓足勇气说了出来,老父亲长长地吐出一口气,用尽了洪荒之力。坐在一边抠着衣角的老妈默默地瞟了坐在对面的老爸一眼,没有吭声,不过脸色平和,这句话总算是说到了她的心窝子里。“哼,和谁过都不如我俩自己过,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草窝。”老妈在心里默默地想着,嘴角微微上扬,刚刚绷着的心总算放松下来,那只抠着衣角的手终于放了下来。
“行了,我留下来照顾爸妈。”经过几分钟的大脑快速旋转,李婵迅速地作出让大家都能接受且安心的决定。她长长地吐了口气,默默地抬起头,面前的弟妹嘴角微微地上扬,面部表情也放松下来,大家好像都松了一口气。夕阳的余光顺着窗户洒落一地,空气似乎都顺畅了许多,柔和的橘色弥漫开来。
这件事情终于尘埃落定。
夕阳西下,彩虹般的天色渐渐暗淡下来。起风了,初秋的风带着几分寒意,李婵收起思绪,赶紧起身,拍了拍屁股上的灰土,利落地收起凳子,迈着轻盈的步伐走进家门。想想今晚终于和父母住在一起,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不知什么原因,总觉得和父母在一起,有一种无名的心安。
(二)
李家三个孩子,李婵和李楠姊妹两个,加上最小的弟弟李晨。他们之间年龄相差都是三岁,李晨是家里独苗,备受父母宠幸和疼爱,爷爷奶奶更视为掌上明珠,处处呵护。即便这样,李晨并没有被大家宠坏,打小就很听话懂事,从未让父母操过心。不过,凡事有两面性,懂事听话的孩子多多少少性格沉闷,遇事没有主见。倒是妹妹李楠事多很,不是盐淡就是醋重,挑三拣四,搞得大家相处起来别别扭扭,不是那么和谐。不过性格使然,大家都心知肚明,也就见怪不怪。记得母亲常常唠叨说,李楠小时候经常生病拉肚子,肠胃不好,三天两头出院,确实身体状况不太好。估计身体健康问题会引起大脑思维发生些许的变化,不然的话,她的麻烦事怎么会这么多呢。李婵倒是不在意这些,小时候无拘无束玩耍,有时候会被母亲逮住做些家务,日子倒也过得充实自在。
那是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李婵和李楠同时参加高考。这一年,李婵是高三补习参加高考,是往届生。李楠是第一次参加高考,是应届生。李爸李妈其实对李婵给予了很高的期望,希望在这一年能跳出农门,考上任何一个学校都行,主打不挑不捡。对于李楠 ,他们倒是希望她再补习一年,上一个好点的本科。
不出所料,李婵考上了一所大专院校。李楠分数并不理想,确定参加高三补习班。
“我也要读大学,我不想补习了…”李楠终于发出了最后的通牒。周五放学以后,她把又大又重的书包扔在地上,大喊大闹,伸展在地上打起了滚。那天是李婵上大学后的第一周末,也是李楠去高三复习班后的第一个周末。
“你学习基础不错,年龄又小,再补习一年,一定会考上好大学的。”父亲闻讯而来,说出来了他心里的话。这句话包含了他的多少希望啊。
“咱们不是说得好好了嘛……”“唉,这咋又变卦了呢。”母亲带着几分哭腔,无奈地小声抱怨道。
“我不嘛,我不要补习嘛……”李楠躺在满是灰尘的地面上,边抹着眼泪边在地上打着滚儿,以向父母示威,丝毫没有撒娇的样子。
这局终于李楠完胜,最终以委培生的身份上了省级的一所煤炭学院。也是去省会城市,只是比李禅开学迟了一个月,却拿着同样的学费。
这下好了,天下太平,皆大欢喜。正值金秋,阳光明媚,院子里花草树木都洋溢着笑脸。一大早,父亲老李骑车上班去了,他在县局机关工作,年龄偏大,退居二线,相对清闲点。母亲拿起未织完的毛衣坐在院里的凳子上织起来,嘴里哼起了轻快的小曲。
“你咋又不补习了?”
“你明年绝对能考上!我保证!”
“你咋这么不听劝呢?
“………”
周末,李婵来到煤炭学院,一见到李楠,就是一顿连环质问。
“我不想补习,我就是不想补习了…你别管我。”
“好好好,我不管我不管。”
几句拌嘴之后,两人在沉默中各自吃了碗油泼面。本来李婵想来和妹妹吃顿好吃的,没想到李楠竟然是这种态度。她默默地付了饭钱,直接回自己学校了。真是“狗咬吕洞宾 不识好人心”,李婵边走向站台,心里边喊冤,平日里好看的柳叶眉紧紧地簇在一起。“自己还不是为她好,唉,爱咋地咋地去。”姐妹俩人这次相聚不欢而散。
有了这次得不欢而散相聚的经历,接下里的日子,姐妹之间走动少了许多,各自在美好的校园里开始了崭新的生活和学习。不过在节假日,姐妹两人倒是搭伴儿坐火车从省城回家的。一个多小时的路程,姐妹你一言我一语,无话不说,姐妹情谊在笑声中不断升温,很快就到家了。
“面朝黄土背朝天”,学生时代的李家三个孩子,在父亲有一份正式工作且吃商品粮的影响下,他们从小就在心里默默地暗下决心,未来他们定要摆脱这七个字,永远跳出农门。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中国,绝大部分的学生只有通过读书上学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这点毋容置疑。
“楠楠,婵婵,她们俩个已经上大学了,将来能有个商品粮户口,咱家晨晨是个男孩子,你无论如何都要都要想办法把他户口弄出去呢。”
“放心,放心,我会想尽一切办法的。”
春意盎然的院子里,飘来一阵阵花香,鸟语花香并没有给人带来一丝喜悦,春风似乎并没有吹走人们的烦恼,反而更加重了心中的沉重。
李妈又一次给李爸发出通牒。
“晨晨今年刚刚结束高一功课。高二高三这两年学习不知道咋弄,将来他的工作在哪里。”这系列的问题让李妈无法跳脱出来,它像一块石头似的重重地压在她的心里,无法挣脱。今天一口气全部说出来,拋向了李爸。
“放心吧,有我呢,你别管了。”
院子里的小花依然绽放,争奇斗艳。
“我上班去了。”
“好,去吧。”
简短的对话后,爸爸跨上自行车沿着院子里狭窄的小道轻松地冲出家门,单位里还有好多事等着他呢。妈妈长出了一口气,嘴角明显地往上提了提,掀开门帘进了屋里,今天任务是把毛衣袖子织完。两个人分工明确,各干各事,各行其职。
或许,几年以后,姐弟三人的命运会随着父母的这次谈话发生巨大的改变。
三夏大忙,烈日炎炎,微风吹过一片片麦浪。大人小孩,纷纷挥动着镰刀收到金灿灿的小麦,感受丰收的喜悦。
“你再不好好学习,就只能在土地里扑腾了~”李妈一边挥动着镰刀,一边数落着李晨,汗水划过脸颊,浸透了衣裳。
“妈,知道啊,我一定能考上中专的。”他手里的镰刀一直没停,抬起头笑着安慰道,抹去额头的汗水,继续低头割麦子。他不想妈妈担心自己,其实他心里也没底呀,只能安慰妈妈,欺骗自己罢了。“大姐二姐今年双双毕业,爸好像已经给她们两人都分别找到了工作门路,估计都差不多。这样的话,就只剩下他一个人了,该怎么办?”想到这一切,他的心里更紧了,脸上的汗水如雨滴般滑落了一地。
他手里的镰刀慢了下来,用手连着摸了几把汗,狠狠地晒在地里,抬起头仰望着蓝天,晴空万里。他不由得地期盼着自己的未来和这样的蓝天一样,没有一丝乌云,那该多好。
明天一定会更好。
(三)
秋风习习,树上挂满了杏子桃子,一阵阵果香随着秋风飘荡在空中,落入人们的鼻腔,沁人心脾。
“禅婵分到了农行了!”李爸放下车子,蹲在地上,李妈和孩子不约而同地围上去,闭住气,接受爸爸具有权威性的讲话。
“爸,再问一遍,真的吗,真的吗?”李婵沉不住气,不停地发问。不过,在她的心里早已乐开了花,一颗石头总算落地了。
“楠楠,你再等等,爸已经说好了几个单位,过段时间,咱们再敲定单位。”
“我没意见。”说着话的工夫,李楠已经站起来走了。
明显生气了。不过,她那脾气大家见怪不怪了,人小事多呗。
“宣布完毕,散会。”李爸看着情况不太妙,趁机宣布散会。李妈望着楠楠背影,长叹一声。
“没事没事,不急不急。”李爸轻拍着李妈的肩膀,安慰道。
“祝贺你,大姐。”李晨伸出他的小手紧紧地握住了大姐的手,不停地摇着,激动的心情难以言表。
“谢谢,谢谢。”
“晨晨,加油加油,你可以的。”
李婵其实对于李晨给予很大的希望,弟弟打小就懂事、听话、诚实,并没有因为他是家里唯一的男孩子而娇惯。
她对着李晨竖起来了大拇指,既是肯定又是安慰。弟弟已经考上了高中,她特别希望两年后能顺利地考上大学,和她们姐俩一样,最终能跳出农门,拥有商品粮户口。这样的话,也能缓解爸爸的压力,大家皆大欢喜。
独自钻进屋子里的李楠心里太不爽了。她万万没想到爸爸竟然这么偏心,先给李婵找到工作,这偏心偏得也太明显了。她瘦小的身子往后一到,直挺挺地平躺在床上。凝视着天花板,她大口喘着粗气,觉得那儿都不得劲。
“凭啥给她李婵找到工作,不管我了吧,我已经在家里躺了整整一个月了,烧水做饭打扫卫生,啥活都干,我怎么了啊?…”此刻的她心里真有“个十万个为什么”
“楠楠,吃饭了,你爱吃面条子。”妈妈在对着窗户喊道,知道小人儿今天心情不好,今天特意做了小女儿爱吃的油泼面。
“不吃,我不吃,饿死算了…”她的语气里充满了抱怨和仇恨,仿佛全世界都在和她作对似的。
厨房里的李婵和李晨默默地吃着面条,每条面上就着各自的喜悦和忐忑,慢慢下咽进肚里。
今天不知道是啥日子,注定吃饭都不开心。
“整天就知道吃吃吃,都快成猪了…”李楠撩起门帘横着进入厨房,嘴里嘟嘟囔囔着,看谁都不顺眼似的。
秋日下午,绿树成荫,天气不热不冷,太阳暖洋洋地散落一地,明媚极了。
“饭都堵不住你的嘴!”李婵终于忍无可忍,站起来端着饭碗,揭开门帘走了出去。
蹲在小花园旁,晒着太阳,吃着碗里的面条,真是舒服极了。
或许,所有不好的事情会随着清凉的秋风飘向远方。时间真得会治愈一切,改变一切。学会接纳自己,接纳命运,努力着去生活。
时光易逝,秋去冬来。乡下的小村庄在寒冷的冬季尤其显得萧条,荒凉。
李婵在冬季一个平平淡淡的日子终于去上班了。工作单位是在她们县城的金融单位。新人初到工作单位,充满了新奇和喜悦。琐碎的事比较多且杂,工作虽说忙归忙,收入却还真心不错,有时候发的那些小钱她数都数不过来呢,开心极了,知足感恩。这是她内心真实的感受。
每天早晨骑着自行车出门,下午骑着自行车回家。春去秋回,风雨无阻,工作生活很充实,她时不时都要偷着乐一下。不过,回到家里看到李楠还要装出一副生无可恋的模样,她只是觉得这样做的话,妹妹的心里会好受吧。
憋屈的日子不知道还要过多久。深夜,看着妈妈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她总是祈祷妹妹的工作能早点有着落。
期盼着,期盼着…沉沉地进入梦乡。
“开会了,开会了。”终于,在一个平淡无奇的日子里,爸爸又召开家庭会议。
“大家先不要声张。咱家李楠被分配到县高中后勤处,职务是会计。”
“啪啪啪…啪啪啪…”
随即一片雷鸣般的掌声响起来。妈妈流着眼泪咧着嘴笑起来,激动得不知如何是好。大家都长长地吐了一口气,这下天下可以太平了。
“领了工资,我请客。”楠楠的语气里充满了喜悦和霸气,脸上也乐开了花。
半晌午,太阳公公不知不觉间露出了脸,一扫这段日子所有的雾霾。虽然已是初冬,但不觉得冷。
“学习喽,学习喽~”压力山大,晨晨立刻投入到紧张地复习中去。最近每个周末他都“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在房间里好好复习功课。
“李晨,加油!”窗外,李楠开始给弟弟摇旗啦喊。
关关难过关关过,前路灿灿亦漫漫。人生或许如此吧。
厨房里还是一片狼藉,婵婵和妈妈赶紧收拾起来。李爸轻巧地跨上车自行车又出门了,嘴里嘟嘟囔囔哼着小曲。
“你又干啥去?”
“你甭管了…”
院子里又恢复往日的寂静,一片祥和的气氛。
“妈,这下你可放心了吧。”
“楠楠工作是解决了,这不是还有咱家晨晨嘛。你说晨晨如果考不上大学可咋办啊…”
“放心,即便是考不上大学,还有我爸呢,放心啊,妈。”
这个家就属婵婵最懂事了,李妈紧锁的眉头总算松弛下来。窗外飘来一股凉风,清爽极了。
秋去冬来,时光易逝。李晨最终在高二时放弃考上大学,而是上了技校。李爸总是觉得趁他还没退休有点人脉,儿子毕业后托托关系可以找个好点工作。
事实证明这个选择没有错。
三年后,李晨技校毕业后顺利地分到了地市级电厂上班,薪资待遇都不错,还有单位分的商品房。
这样结果,大家都很满意。这一年,李爸也光荣地内退了,安安心心地享受他的退休生活。
李爸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李妈的脸上也乐开了花。小院里常常响起爽朗的笑声,绿草红花给院子里带来一片绚丽的色彩。
(四)
一辈子很短,一辈子也很长。你我相遇相见都是缘分,骨肉相连的亲情更是万年的缘分。
“大姐,恭喜你,今年双喜临门啊。”李晨总是这么情商高,会说话,当大姐的怎么能不开心呢。况且李婵的婚事也很顺利,另一半是自己的同学 知根知底的。工作婚姻一起解决,省得爸妈再操心,做个省心的孩子多好。估计当时的李婵就是那么想的,也是那么做的。
“二姐,你也别着急,你的白马王子正在路上呢。”
“我才不着急呢,本人年龄小,还没玩够呢。”
“不像有些人,着急忙慌地就把自己嫁出去了。哼…”
院子里姐弟俩对话穿到卧室里的李婵耳朵里,她只是笑着摇摇头。“娃们还是年龄小,不懂事。”“懒得搭理这个老二。”
工作上业务不是很熟悉,还在探索学习阶段,结婚这事也提上了日程,亏得有老妈帮忙操办,让李婵省了好多心。忙归忙,但李婵的心情好了很多,感觉终于有了自己的归宿,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
李爸退休后的日子倒也清净惬意。一个偶然的机会学会了打麻将,这无疑给退休的日子增添了几分色彩。
人生三大步:上学、工作、结婚。其实这三步,李婵算是匆匆走过了。她给自己的定义是一切都还好,知足常乐。
岁月如梭,光阴似箭。一晃几年过去了。李楠李晨相继步入婚姻的殿堂,李爸李妈终于完成了他们作为父母的使命,了却他们心头的大事。
李楠是在工作后后第二年结婚,整场婚礼低调却也不奢华,普普通通,延续了姐姐李婵的结婚风格。这点倒是让人没想到,确实不像楠楠一向高调的性格。
弟弟李晨到时结婚晚了点,属于大龄青年,不是李妈的催促,他估计一时半会也不想结婚。胳膊肘拗不过大腿,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他是不会违背的。他是在工作后第三年和经人介绍的小学教师结婚了,完成了一个儿子应该有的孝心。婚后倒是相处融洽,其乐融融。
(五)
一个寒风凛冽的冬夜,随着一声声“哇喔哇喔哇喔”啼哭声,李婵的孩子顺利落地。主治医生一巴掌狠狠地拍在孩子的屁股上。大家终于松了一口气,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因为刚刚护士说是男孩,中国人对于男孩确实执念还深。
由于李婵没有公爹公婆,出了医院直接来娘家坐月子。这多久都没有小孩子了,李家大大小小可把小孩子当成宝贝似的。一大早起床都围拢过来,看着说着笑着,像是看稀世珍宝似的。有的给孩子喂奶、有的换尿布、有的摇着玩具在逗孩子笑,开心极了。
多年以后,这段日子算是李家最开心的时期了。李晨还未成家,李楠新婚未育,所以大家心无旁骛,一心一意守护着这个小天使。窗外冰天雪地,房子里一片欢天笑语,其乐融融。
“我也要加油啦!”李楠冷不丁来了一句,抬起头,趾高气扬地看着大家说。
“好好好…”“这个好,这个好。”
大家不由自主地拍手叫好。
“姐,你看这小子又拉了。快快收拾。”李晨喊起来。
屋子里又开始忙碌起来。真是忙哉喜哉啊。
果然不出意外,李楠半年后也怀孕了。
不过李楠家公爹公婆都健在呢,而且身体很好,人家是随时待命看孙子呢,轮都轮不到老李家看孩子了。这点上讲李楠确实是一个有福气的孩子,李妈也就放心了。
不知不觉间,又过去了一年多。李楠真是说话算话,九月怀胎后,顺利地产下一枚可爱的小妞。李妈只是时不时回去李楠家看看外孙女,陪陪女儿,其他啥都不用她操心。这可是真是省心不少呢,她暗自高兴着呢。不过她的任务还没有完呢,还有亲孙子没管呢。重头戏还在后面,这点他知道。
“妈,你放心,我和娟娟商量好了,将来有孩子可以让娟娟她妈帮助我们带孩子。”
“那咋行呢,是咱家的孩子,咋能让别人带呢,千万使不得啊。”
“娟娟是老大,她妈年轻着,身体很好的,你老放心吧。”
“那不管,我就是累死累活也要给你把孩子带大的。”
李妈抬起头,瞬间精神抖擞,一副要决战的样子。李晨“哈哈哈”大笑起来,老妈一辈子这要强的性格一直没变。
“好好好,听您的,咱家孩子咱自己带。”李晨对父母一直言听计从,很懂事孝顺。
李晨这小子从来不拖后腿,结婚这事也是一样的。
在李楠女儿一岁后,弟弟李晨和她的娟娟也结婚生子了,令人遗憾的是他和二姐一样 都是闺女。李爸李妈明显不太高兴了,家里气氛有点紧张。
“妈,你放心,我和娟娟将来准备生个二胎,保准是儿子呢。”
晨晨总是抓住机会开导妈妈,外表刚强的妈其实有一颗柔软的心。她只想给李家留个孙子传宗接代,万万没想到儿媳竟然生了个女儿。李爸虽然不开心,但也没有那么计较这个问题。李妈却为这件事几个晚上都失眠了,她是不甘心。
“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这句话说得很好。其实人该认命还是要认命的,特别是生孩子这事,能怨谁呢。该想开自己要学会想开呢。这个过程估计需要李妈熬过一段时间呢,一切终会过去。
(六)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不知不觉间我们就大了,不知不觉间我们又老了。那是一首岁月的歌。
李婵的儿子已经长大了,上了高中,避免青春期的叛逆住校就读,总体来说还不错。林楠女儿马上初中毕业了,加上生了二胎儿子,虽说有公婆帮忙代管,但生活还是鸡飞狗跳,日子过得忙忙碌碌。李晨工作在外地,成家后家自然也安在外地。再说,地级市比县城来说那是好太多了。不过为了这事,李妈可是整天唠叨着,他儿子离他们太远了,没办法照顾到儿子一家人。事情总是难以完美,人总是不满足,人生就是在这样不断的遗憾和放弃中前行。
岁月不饶人,跌跌宕宕的不到三十年的时光,李家这一大家子逐渐地强大起来。李爸逐年弯曲的腰背,李妈逐年斑白的白发,无不在提醒着他们已经老了。
特别在疫情期间,他们几个特别担心父母的身体,那段日子简直是夜不成眠,提心吊胆过日子,总怕老人有点啥事自己又不能在旁边照顾,真是一言难尽。近两年,父母两人身体一年不如一年,隔一段时间,他们两人不是这个住院就是那个住院。李家三孩子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其实他们已经意识到不能再这样拖下去了,必须有人站起来担起照顾父母的责任。
今年紫县的秋天依然绚丽多彩,美景如画。李婵李楠和李晨三人一同回到了家乡,回到了父母家里。李妈又是忙前忙后张罗着吃喝,一头钻厨房里忙得不亦乐乎。
“妈,别忙活了。”
“我们又饿不着。”
李婵喊了几次妈妈,她愣是没听见,还得她直跺脚。今天大家一起回家就是商量大事的,但老妈总认为他们自己能照顾好他们自己的。
其实她和父母都心知肚明的,只有她李婵才是照顾父母的不二人选。孩子也大了不需要人照顾,加之今年刚刚退休在家没事干,回老家照顾父母再合适不过了。其他两人压根就考不上,一来孩子小,再者晨晨离家远,父母不愿意去外地生活。
父母这会拉灯睡觉了,小院里一片漆黑。李婵打开屋子的窗户,阵阵凉风吹过。不知何时,圆圆的月亮挂着树梢,似乎在对她微笑。
所有的一切都在夜幕下恢复了宁静,李婵往上拉了拉被角,缓缓地闭上眼睛,明天将是一个大晴天吧。